浅谈班级管理的做法

时间:2022-05-15 04:29:26

浅谈班级管理的做法

【摘 要】在班级管理上,应重视学生内在动力的调动与集体向心力的培养。要多鼓励,少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膝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班级管理;向心力;课外活动;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36-01

初中班级管理的经验可谓是百花齐放。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逐步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上应重视学生内在动力的调动与集体向心力的培养,这是强化班级管理的法宝。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勤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鼓励与批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激励手段。正确地把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良好班风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生大都自尊心强,希望在老师的表扬中树立威信,受到重视。恰如其分的表扬,无疑是一副振奋人心的良药,不仅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也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反之,一味地批评指责,只会给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自暴自弃、叛逆的心理。因此,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这不仅能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而且会使受表扬者带动整个班风积极向上。每次家长会后,都告诉家长,即使没表扬的孩子,家长回家也要对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上重点高中。

二、恳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个班集体,一帮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汇聚在一起学习生活,必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班会解决的只是共性问题,而座谈交流解决的是个性问题。通过座谈,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上的烦恼等问题。这就需要扩大座谈的面,把座谈重心转向所谓的“中下游生”,在与他们座谈后才知道他们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缺少与父母的沟通,有的学习基础薄弱,不一而足。这些看似阳光孩子的背后却有程度不一的苦恼。谈话使我的心中多了几把衡量孩子的尺子。几次座谈后,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少了,学习的主动性渐增。反之,若对他们不管不问,置之不理,这些孩子在冷落中也许会自卑、怯懦,心理失衡,逐渐迷失自己。

三、敢放手,给孩子自我发展的空间

班级管理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成长发展中的学生。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前途命运。因此,班主任要正确把握管理的尺度,要严宽相济,宽到别让学生出事,严到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不难发现,十四五岁的孩子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他们也需要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需要宣泄情感,张扬个性,丰富业余生活,需要客观的评价与定位。一旦严到人人须“两耳不闻窗外事”时,便演化成禁锢。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感情与生活,这将很难让他们信服你的教导,也谈不上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当然,面对学生做出的有失原则的事情时,“严格”一些无可厚非。但应给学生积极情趣的展现留出空间,让学生在发展个性特长的同时,也将有益于班集体。我班有几个公认的优秀生,有时完不成老师课上留的作业,而是几个聚在一起研究思考题,不少任课老师认为这几个孩子自高自大。作为班主任,我认为这些孩子理解能力很强,课本上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不能简单的压制。于是在正确引导后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份宽松:那就是课堂上要他们保证听课效率,在完成作业之后可以在课余时间为自己的兴趣留下空间。结果这几个孩子的做法激发了班级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班级的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关系也更融洽了。结果,这几位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他们的事迹在学校引起极大反响。可以说,是良好的宽松教育让孩子们找到了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道路。因此,给学生的学习生活留出空间,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可以为班集体带来一份轻松,一份温暖,一份和谐。

四、挖潜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班级是个集体,集体就要讲究向心力。“心”便是集体的荣誉感,体现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集体活动常常是增强向心力的强化剂。有益的集体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而且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是增强集体荣誉感的最有效的途径。活动中,学生可以宣泄情感、发挥特长。曾记得我们全校各班进行跑步比赛时,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嘹亮的口号声响彻整个校园,反复比较哪个年部好,哪个班级好,是集体荣誉感给他们带来勇气与动力。还记得每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时,孩子们早早地便忙着策划,一起动手打扮自己的教室。拿得名次时便鼓掌欢呼,感觉这时的班集体就像奔腾的激流,充满力量,所有的孩子都显得朝气蓬勃,班集体充满和谐。这也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份轻松愉悦。可以说,运动场上的拼搏,演讲活动的举办,无不展示出集体的向心力。这种热情、激情可以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总之,孩子们的内在动力被调动起来,有了当家做主的感觉,班级管理就会水到渠成,学习成绩也会蒸蒸日上。

上一篇:中职学生就业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