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经济,为烟台插上腾飞之翼

时间:2022-05-15 03:14:11

园区经济,为烟台插上腾飞之翼

抢占对外开放的制高点

时光回溯到25年前。

1984年,烟台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同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烟台园区经济发展的大幕由此拉开。

1990年,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省政府批准设立;

1992年,山东省政府批准设立了5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烟台获批建立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构成了省级以上经济园区发展的基本框架,

2000年,烟台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2003年,烟台出口加工区B区、莱山经济开发区相继设立:

2006年,烟台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经国务院批准进入第一批试点范围,龙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莱州工业园区批准设立,

2008年,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对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体制进行调整理顺,赋予其市级管理权限;

2009年,烟台保税港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

一个个跳跃的时间节点,把烟台园区经济发展的历程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烟台已拥有14个省级以上园区,其中部级园区2个: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保税港区(原烟台出口加工区),省级园区12个;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烟台园区经济已形成了部级开发区、高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竞相发展的新局面,带动了全市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

擎起经济的半壁江山

2008年,烟台市完成生产总值3434.2亿元,同比增长13.6%,总量在全国城市中列第20位,在山东省列第2位。

烟台,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2009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的经济增长全球第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位城市有8个城市在中国,烟台名列其中。

烟台,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之一。

2009年9月,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烟台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武汉、苏州、厦门、深圳、东莞、青岛等60个城市起,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

“2008年,烟台市14个省级以上经济园区在仅占全市4.8%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市47.8%的生产总值和45.8%的财政收入,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到54.9%、51%和47.6%,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外资分别占到全市的92%和77.8%,外贸进出口占到全市的83.8%,其中出口占到84.6%。”中共烟台市委书记孙永春在7月召开的全市园区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列出了这组详实的数据。

烟台经济发展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园区经济犹如一只巨擘,擎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

“沙里旺地儿荒,零零星星几个庄,黄沙从秋刮到春,提来咸水洗衣裳”。1980年前后,烟台的西郊仍是一片不毛之地,被当地百姓戏称为烟台的“西伯利亚”。

“方圆十几公里除了零星渔村就是片片荒滩,只有胜利东村的木匠铺和车队算得上‘骨干企业’。”见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历程的烟台人回忆起当年烟台首个经济园区创业之初的艰难,感慨不已。

而今,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的外向型、现代化工业新城已矗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昔日的荒沙滩变成了金色的海岸线,沙细滩平,美不胜收;昔日荒芜的盐碱地上崛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充满了浓浓的时代气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尽情享受着园区发展带给他们的愉悦与幸福……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9年全球500强企业排行榜中,有近50家在这里安家落户。韩国LG、现代、斗山,美国通用,德国汉高,中国台湾省的鸿海集团,日本东芝、日立、三井等国际知名大公司纷纷在这里投资设厂。

去年,鸿富泰精密电子、浪潮乐金、通用东岳、斗山工程机械、东方不锈钢等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亿元。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一改创业之初产业结构化纤纺织、服装和水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家”的局面,构筑起了以机械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拉动,汽车、手机、电脑、船舶、装备制造五大产品集群崛起的产业发展格局,不仅完成了自身产业结构的脱胎换骨,而且也给烟台工业经济“有岭无峰”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今天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仅占全市1/60面积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市1/6的GDP、1/5的税收、1/4的工业增加值、1/3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1/2的进出口总额。

2008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54个部级园区排位中,软硬综合实力居第6位;烟台出口加工区跻身全国出口加工区10强,位列第8位;招远开发区进入全省145家省级开发区前10名:龙口、蓬莱、莱州、招远、莱山等5个开发区获得省级“科学发展园区”称号,烟台在全省17地市中获得这一称号最多。

园区经济,不仅是烟台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基地和窗口,而且是烟台改革开放的实验区、高新技术的聚集区和城市建设的样板区,成为推动烟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开辟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紧密结合,做出一系列发展战略部署。其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三大战略”,都把烟台摆上了重要位置。处于山东经济社会繁荣进步前端的烟台,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机遇伴随着挑战,要凸显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烟台需要更为强有力的引擎,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2008年12月,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决定,重新调整理顺高新区管理体制,在市政府行政中心东部沿海规划48.8平方公里作为核心区,擂响了烟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战鼓。

作为科技要素高度密集、拥有巨大后发优势的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迅速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正如高新区工委刘洪波书记所言:高新区,要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树立新形象;高新区,必须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新区,要努力打造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刚刚获批的烟台保税港区,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等之后中国第13个保税港区,是全国第一家以出口加工区和临近港口整合转型升级形成的保税港区,也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第二家保税港区。

“烟台保税港区,规划面积7.26平方公里,在原烟台出口加工区基础上,重新规划了港口作业区、物流作业区、公共查验区、出口加工作业区等四大功能区,一改之前单纯依赖加工贸易的局面,新增了港口作业、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等功能,主要开展集装箱拆拼、临港增值加工、物流仓储、集装箱国际中转等业务。烟台保税港区将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特有的国际中转功能,推动烟台港在未来发展成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有利于吸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向烟台集聚,有利于促进我省中西部开发,整体提升山东省乃至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烟台出口加工区招商处于秋杰处长兴奋地描绘了一幅烟台保税港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烟台保税港区将成为未来区域性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制度创新和政策改革的试验区。它的设立,标志着烟台在扩大开放、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方面抢占了政策制高点,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格局中赢得了先行先试的开放优势。

紧随共和国经济振兴的步伐,烟台从一个不见经传的沿海小城发展成为中国沿海最具经济活力、国际化步伐最快的城市之一,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缩影。

上一篇:高尔夫时代 下一篇:烟台会展打造“亚太经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