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目标设置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时间:2022-05-15 11:35:44

浅谈体育教学中目标设置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关注个体差异和培养竞争意识的教学理念,已逐步渗透到高中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中。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将教学技能、要领,更好地传授给每位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然而,当今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个体差异、运动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更好的传授,是每位体育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验研究,发现目标设置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达到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目标设置 运动成绩 影响

1、引言

所谓目标设置,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生理水平、年龄差异和实际运动能力等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而进行的教学实践。目标设置,它充分考虑了男女学生在横向和纵向上对某项动作技能的学习上差异。它不仅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和学生学习的等级差异性原则,而且还充分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对于目标设置方法,早期就有些国外专家也曾做过相应的实验研究,例如:黑格尔作一项学生跳高的简单试验。上课之前,他问学生能纵跳摸高摸多高(指摸高架按距离横列的棍数),有的学生说能摸14根处,实际上他只能摸到12根处高度。那么教师第二次教学应让他摸多少根呢?他认为让学生摸13根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动机。由此可见,确定设置目标方法时必须具体、明确,并以定量化的指标确定目标,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竞争意识。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标设置教学能否更好的服务于当前的体育教学及新课程改革这一理念的设想?笔者以10级跳跃为例,进行试验研究,运用立定跳远测试的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来证实这一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实验研究对象和实验研究方法

2.1实验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高二年段60名学生,其中男生30名,女生30名,平均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

2.2实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照法和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采用10级跳的方法,对学生的下肢力量进行训练研究,并用立定跳远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教学实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立定跳远起始成绩的测试,并进行分析对比提高幅度和平均成绩。从而阐述目标设置方法在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价值性。

3、实验研究结果与实验分析

3.1目标设置教学与传统单一教学对比,见下表:

表1:

对比分析: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单一教学并没有具体的目标界限,只是要求学生完成固定组数,并进行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比较单调,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而且在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受到影响,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性、组织教学形式僵化,忽视学法,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而目标设置教学,则是体育教师综合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水平和生理差异等因素,设置不同等级的10条线。而这一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以培养每一个学生勇敢向上、克服困难的竞争意识作为教学首要目标,将技术动作放在第二位置上。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遵循体育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而且还遵循了体育教学特殊性原则中的健康性原则和发展体能与运动技术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并且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改革中的“关注个体差异和培养竞争意识”的教学理念。

3.2利用体育统计学原理进行配对实验数据检验差异性,见下表:

表2:两种教学法实验配对成绩前后对照表(男生) 单位:M

表3:两种教学法实验配对成绩前后对照表(女生) 单位:M

从表2、表3中,我们不难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前的立定跳远成绩是没有显著性差异的,即P0.05,因此可进行实验研究。而在经过两种教学实验后,两组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即P<0.05。实验数据证明,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不同,依其成绩可认为目标设置教学在效果上和运动成绩上优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法。

3.3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见下表:

表4: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成绩对照表(男生) 单位:M

表5: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成绩对照表(女生) 单位:M

从表4、表5中,我们不难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平均提高幅度要远远大于对照组的学生,特别是实验组的男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由此可见,目标设置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立定跳远教学成绩上比传统单一教学法更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和价值性。

4、结论与分析

4.1综上所述,目标设置教学在立定跳远上的效果比传统单一教学法更具明显性,学生从各方面能力的运用上更具有全面性。目标设置教学,它考虑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运动能力水平等特点,把教学目标采用等级、梯度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在次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从而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目标设置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适应自己水平的教材,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形成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运用目标设置教学,能使不同性别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好发挥自己的空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每次学习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目前的实际能力去选择自己能够完成地级别,然后教师适时的提高等级梯度,培养他们勇于挑战极限自信,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运动成绩。

4.2由此可见:

4.2.1、目标设置从教学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考虑,更具全面性,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关注个体差异”等教学理念的要求;

4.2.2、目标设置教学不仅可以在中学的体育教学得以大力推广,而且也可以在大学或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得以推广;

4.2.3、目标设置教学不仅可以在体育领域中运用,而且也可以在其他学科领域得以运用,如:数学领域、计算机领域等;

4.2.4、目标设置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教学领域中应大力推广。此外,还应不断挑战新教学、推尘出新,把教育教学的研究更具深入化、创新化。

5、建议

5.1正确区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因材施教,才能够更好的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和“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

5.2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新课程改革新鲜血液,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敢于挑战传统单一教学中已经不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5.3在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是对体育教育者能力水平的考验。因此,作为体育教育者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在体育课程改革中,不断解放自身思想,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清黎主编.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004年重印)

[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5年重印)

[2]丛湖平主编.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5重印)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研究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体育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