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时间:2022-05-15 11:17:02

[摘要] 自信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信与不自信存在一种累加效应。也就是说愈是自信的孩子,愈会成功,愈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是导致更深的自卑。

[关键词] 自信心 培养 方法

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不能等闲视之。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目标评价,体验成功欢乐

培养自信心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成功在具体的体验。如何让孩子获得成功?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必须先弄清楚什么叫成功。活动中,我们总要确定一定目标,也就是我们的活动要达成的结果。当活动告一段落,我们会回过头来将活动结果与最初的目标相对照,看看目标是否达成。因而,可以说,成功与否即是目标达成与否。

这里有两点需提出:其一是在某一活动之初如何引导孩子确定力所能及的目标;其二是活动告一段落,如何恰当地予以评价。

定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恰当?目标太易,不具备挑战性,孩子反而没有动力;太难则会导致失败带来挫败感。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教师或家长联系任务去把握,宜采用“目标分解法”的策略。如活动之初,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要一下子提出较高要求,令学生“望而生畏”。特别是对于一个潜能生,除了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外,还要帮助他们正确设置目标。只有目标设置正确,才有目标实现的可能,也才有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假如给潜能生设置的目标偏高,潜能生以自身当前条件根本无法实现,那么这种目标激励对他来说成功可以能性极小,更有甚者会让他认为自己无用,破罐子破摔,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应从较低要求开始,让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达到成功的“巅峰”,从而顺利完成预期设定的最终目标。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目标分解”的思想和方法,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转化一位经常不做作业且学习成绩不佳的“潜能生”时,老师先只要求他肯做作业,然后再要求他逐步提高作业正确率,对他的作业,老师一反“常规”,用“稍有进步”、“有进步”、“大有进步”、“还需努力”和“加油”等文字来评定其成绩,直至等他学习“追”上其他同学,才和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实行等级制评价。

让孩子体会成功,除了活动之初要确立适当的目标之外,还应注意在活动告一段落之后,给予适当的评价。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家长硬套一些目标,例如,认为功课必须达到90分以上才算成功。以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对每个孩子作非此即彼的评判,不可避免地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挫败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即使在同一孩子身上,不同的活动领域或不同的学习科目也存在不同的具体情况。只要孩子付出努力,只要孩子对照自己的起点有所进步,他就应得到肯定和鼓励。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若等他们有了优点再去表扬,那他们被表扬的机会就太少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让小小的成功去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赏识评价,激发自信心理

赏识包括肯定、赞美、表扬、鼓励以及宽容,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来自于赏识。赏识教育正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未来一代人的风貌。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不怕失败,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第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因为在幼儿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使孩子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这类挑战。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是微不足道的,但做父母、老师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第二,要注意的是赏识要持之以恒,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一般情况下,教师、家长都会注意鼓励孩子,但有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造成行为失控,在情急生气时忘了鼓励反倒讥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降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爱迪生母亲的宽容使这个世界多了位发明家。同样,教师和家长的宽容也会使孩子感受一份真爱与抚慰,所以我们对孩子要宽容、和善、耐心,时刻不能过度。赏识孩子,给孩子以希望。

第三,赏识不能过度。赏识评价主张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孩子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地赏识。再者,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我们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三、面对竞争,提高耐挫能力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层次是金字塔分布,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依据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各类竞争有如“家常便饭”,因为每个学生自从踏入校门,就开始了竞争,到了五六年级,他们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了。但是,也还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学生不敢参与竞争;有的学生一参与竞争就会垂头丧气。这是为什么呢?

良好的竞争心理素质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会以自信的热情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就更容易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有这么一个孩子,一直功课平平,无任何特长,后来在学习外语方面树立起信心,从此走上成功之路。在竞争的某个环节上的失利,只是暂时的。教师和家长给予学生引导,给与正确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学会放松自己的方法,以平静自如的心情投入竞争。正确地评估那些暂时性失利,不让一时的失利挫败自己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目标分解评价法的运用,让孩子体验到成功,激发孩子的自信;赏识评价是关键,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面对激烈的竞争,正确评价引导,让孩子时刻保持自信心,不要把一时的失利看成永恒的失败。

上一篇:浅析儿童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