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5-15 08:33:00

完善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强化预算执行,提高理财水平,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深化我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笔者对近二年来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措施

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加强财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税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市财政工作的主要目标。经过二年的运行与不断总结,目前我市已基本确立了以财政直接支付为主的集中支付体系。总体看改革比较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年改进和完善。

一、我市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现状与取得的成效

我市于2009年12月选取5家一级预算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至2011年8月所有纳入核算中心核算的预算单位全部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所有纳入中心核算的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面纳入改革,在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强预算执行信息的透明度,规范财政收支活动,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意识等方面基本达到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目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在深化改革的工作中改进和完善。

二、我市国库集中支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

虽然绝大多数单位对改革充分理解,但也存在一些阻力。从部门间的配合看,主要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之间沟通不够顺畅。由于两个部门定位和要求的不用,在零余额帐户开设、国库资金调度等方面,人民银行的限制比较多,影响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从预算单位看,还有极个别单位领导甚至财务人员的观念尚未转变,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不足,觉得麻烦不方便,有时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不配合、办事拖拉等现象。从财政内部看,财政科室之间职能交叉,业务流转程序不够优化,业务操作对接不严密,导致支付流程不畅,影响集中支付效率。

(二)部门预算编制与国库集中支付还需要进一步衔接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主要依据就是各预算单位的年度预算,能否审核通过支付信息也主要参照预算单位的预算项目内容。首先,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预算单位必须依据批复的年度财政预算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在下达的用款额度内进行支付,而年度预算批复时间在每年3、4月份,有些项目在人大召开之前必须开支却没有预算指标,预算编制和衔接不到位,导致有些预算单位延迟专项支付或用其他资金垫付,造成预算项目的混用、窜用,而年末又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整。其次,由于项目经费支付金额大,开支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更容易发生项目修改和金额增减变化,而部分预算编制表对预算项目的细化也没有达到最底层的开支内容,编制预算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又掌握在预算单位的手中,单凭中心审核人员主观判断很难认定支付内容不合理性,在大量支付信息需要处理的前提下,无法做到逐个求证。

(三)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其他财政业务管理系统的对接不够完善

目前,我们使用的国库集中系统,包括用款计划,支付管理等子系统,而财政部门还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部门决算等其他财政业务管理系统。众多复杂的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因分属不同部门使用和不同软件公司开发,各自的使用方向和要求不同,造成系统之间配合协调不够完善。例如:支付管理系统与部门决算系统之间没有接口,编制部门决算时,数据还需要重复录入,已有支付数据没有得到共享。

(四)银行托收业务操作复杂,工作量增加

国库集中支付虽然已实施几年,但医保、水费、电费、电话费、公积金等支付款项仍需通过单位基本帐户代缴代扣。预算单位收到银行的代扣代缴凭证后,做基本帐户款项减少会计凭证,并在支付管理系统生成直接支付指令,将托收款项归还基本帐户,然后做单位零余额帐户直接支付和基本帐户款项增加的会计凭证,银行托收业务操作复杂,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五)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完备,亟待建立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动态监控系统

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财政发挥职能作用的过程,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符合现代管理发展趋势,是更好的发挥财政管理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必然要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也决定了要加强财政资金支付的监督管理,堵塞资金支付的漏洞,防范资金支付的风险,从支付的源头上制止和防范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正是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硬化预算约束,保证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符合预算规定的用途,从制度上、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和高效使用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这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则法规制度不健全。目前国家尚无财政国库动态监控方面的法规制度,一些相关的部门规章还在研究制定的过程中,履行监控职能只能由各地区财政部门自行制定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法律效力比较低。二则监控范围不全面。目前在其它省份开展的财政国库监控试点工作,只对部分预算单位和部分资金进行监控,在所有的预算单位和集中支付总金额中所占份额不高。

三、完善我市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观念,要广泛收集改革的具体操作,经验材料,直观形象地反映改革的优势和做法,加强对单位的培训宣传,征求预算单位意见,帮助预算单位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财政国库改革知识和重大意义,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具体做法、成效和基本经验,并解答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给预算编制留出足够的时间,一般提前一年编制下年预算,试编三年的滚动预算,将预算编制及审批时间提前,做到年前编制年初确定批复。这样,当年批准的部门预算才能作为用款计划申请的依据。同时,结合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科目,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要从功能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科目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的科目,把预算编制具体到部门,单位和项目。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其他财政业务管理系统的整合

现代化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技术基础,其从技术手段上有效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透明运行,也给广大财务工作人员减轻工作强度。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应包括预算编制系统和部门决算系统等一系列信息网络系统。满足财政管理所需收集的资料,节省财政管理的时间,提高财政管理效率。这些系统的整合,不仅能大大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更能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因此,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调合作,简化内部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充分体现国库集中支付的优越性。可将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部门决算等财政核心业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运行,对财政业务和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四)银行托收业务进一步完善

随着公务卡的推广应用,期盼其功能逐步得以应用。通过财政部门统一协调与有关部门签订代扣代缴协议,单位公务卡具有一般银行卡所具有的授信消费和财政财务管理属性,可以直接代扣代缴医保、水费、电费、电话费、公积金等费用。预算单位做好这部分资金的预算编报及用款计划的申报,单位财务人员收到银行的扣缴凭证,上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做直接支付的支出申请,款项直接划入单位公务卡。通过银行卡这一现代支付结算工具,既避免了单位零余额帐户不能办理银行托收,也不需通过单位的基本帐户代扣代缴,减轻了工作量,进一步提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

积极建立以财政资金支付实时监控为中心、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动态监控系统为手段、以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制度为基础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体系。笔者认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至少应包括四方面内容。首先,监控系统可以做到防止预算单位违规将财政资金划入本单位的自有帐户,违规大额支付、超额或一日多次提取现金,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其次,通过定制监控规则,监控系统能自动发现财政内部岗位出现停滞的数据,银行和预算单位未及时上传下载的数据,捕获到督办信息后,以醒目的标识或者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督办人员。再次,系统能在区分不同资金性质前提下,提前将需要支付的金额与银行划款清算专户余额进行比对,发现银行存款不足及时预警,通知相关部门及时追加拨款或暂时中止支付指令,防止银行存款出现赤字。最后,系统要有能力对监控数据开展智能分析,通过自动收集整理违规数据,建立和完善预算单位信息资料库,可以实现不同条件下支付历史查询及比对等多项功能。

(六)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由于改革前和改革后预算单位账务处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各单位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后出现的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强化财会人员的操作技能。国库支付涉及预算编制、用款申请、计划下达、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做财务核算员,还要做掌握全局的预算员。此外,应加强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起单位财务人员业绩考评机制。对业绩突出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表彰,使其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业务素质得到较好地提高。

上一篇:浅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