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体会

时间:2022-05-14 03:11:26

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意象体会

【摘要】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诗词意象的自主体验,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意蕴,感受诗词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 意象 诗歌 灵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2-023-01

诗词犹如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卷,在那凝练的语言、整齐的节奏、丰富的意象中,描绘着自然的美丽,体验着生活的滋味,记录着人生的悲喜,感受着生命的真谛。高中生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培养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只以应试为目的进行枯燥的知识灌输,特别是在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诗词多种美的意象来让学生体验,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诵读诗词的语言美来体会意象

诗歌的每词每句都具有精炼、含蓄、生动等特点。通过诵读,细细地品味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看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卷在眼前展开,让人顿生美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明月、松林、清泉、渔舟、浣女向人们勾勒出了秋天雨后一个寂静深幽的美景。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描述:“荒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俨如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诗中的语言风格魅力独特,意境令人神往,通过诵读感受语言的意象能够让人心情愉悦。

在诵读诗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教会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让学生把握好诵读的节奏,通过抑扬顿挫地诵读、音节间的错落,自然的融入诗词描绘的意境当中。如《蜀道难》中的“噫吁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诗的感情豪放,要读得有声势。第二,课堂当中需讲解相关的诗词鉴赏技巧,结合学生的反复诵读,让学生来进行品味、比较诗词中的语言在听觉、视觉方面的美感,以及用词的精准、凝练。

二、通过诗歌的情境再现来体会意象

诗词中凝聚着作者丰富的体验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再现,在那客观的物象背后,或许是诗人的悲欢离合,或许是诗人治国平天下的夙愿。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诗词,体验诗人的情感意象。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教学《山居秋暝》时,教师饱含情感地描绘一幅清新动人的山间秋图景,学生就自然会情随意迁,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自己就会散步在秋雨洗过的山谷,呼吸着新鲜湿润的空气,闻到扑鼻而来的松脂、竹叶及荷花香味,看到滚动着晶莹水珠的莲叶及波光粼粼的涟漪,听到山泉潺潺的音响和浣纱女舒心欢悦的笑声,于是陶醉在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类似情感的音乐、画面等方式来引导体验。如《春江花月夜》,诗作给人展示的是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作者借助春江、江天、江流、江水、江畔、江潭、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等形与景、光与色的物象,将春、夜、花、人有机结合起来的。可以用多媒体对这些景色再现,结合思乡之情的音乐,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春江夜月,体验到在那美丽的景色之中,孤独游子的静静思乡之情。例如,白居易所作的《琵琶行》整篇意境就是比较低沉而凄切的。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选择一曲比较忧伤哀怨的琵琶独奏曲进行播放,并利用多媒体播放出相应的画面。秋风萧瑟的一个夜晚,诗人、明月、孤舟、江水构成了一个冷清的画面。哀伤的乐曲、凄冷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就能领会到诗歌的基本情感。

三、通过类比鉴赏来品味诗词的意象

诗词中的物象、词句通常隐含着多重的意象,在教学中通过类比思维的培训,对学生的鉴赏能力是有很大益处的。比如,“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常见的象征坚贞高洁,鸿雁是思乡怀亲的标志,兰花、竹子、松树、莲花、梧桐、杜鹃等也是古诗词中常采用的物象。另外,古诗词常通过谐音字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如“柳”与“留”谐音,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之意,故有折柳送友的习惯,如《折杨柳》和《雨霖铃》就是例证。“莲”与“怜”谐音,和爱情有关,南朝乐府的《西洲曲》中就是借“莲”来表达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切思念和对爱情的纯洁。

诗词的类比鉴赏可以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也可以是同一类型作品,不同作者的类比。许多诗人由于其个人经历,社会背景的变化,使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在诗人的诗作之中可以体现出来。如:比较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前期的作品《醉花阴》中的描述闺中的“闲愁”与后期作品《声声慢》中的国破家亡的“浓愁”有着不同的内涵。通过类比鉴赏,对诗词中隐含的意象就会品味得更加真切。

总之,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诗词意象的自主体验,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的意蕴,感受诗词的艺术之美。

上一篇:创设诱人情境 打造魅力课堂 下一篇:作文教学的三个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