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快速崛起对湖北的启示

时间:2022-05-14 02:43:52

河南工业快速崛起对湖北的启示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河南工业发展十分迅猛,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均处领先地位。河南从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迅速崛起为新兴工业大省。跳出湖北看湖北,学习、借鉴河南的经验,对推动湖北省工业经济发展、构筑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工业发展状况

河南自然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能源、原材料生产的重要基地。近几年,河南紧紧把握本轮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转变。

1、工业规模跃居全国前列

近五年,河南工业一年一个台阶,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下同)连续突破2000、3000、4000、5000亿元大关,2007年达到543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02年的4.2%提高到6.8%,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跃居全国第五位,已由全国工业的“第二梯队”跻身“第一方阵”。

2、增长速度中部最快

近几年,河南工业持续高位运行。按当年价计算,2007年与2002年相比,河南工业增长了2.9倍,年均增长30.7%,增速稳居中部六省之首。2003年以来,河南工业已连续60个月保持20%~27%的快速增长,其中2005―2007年增速基本保持在23%以上,快于湖北三个百分点以上。

3、经济效益大幅攀升

2007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18947亿元、3052亿元、1960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4.6倍、6.9倍和10.7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也达到224.4点,高于全国14.5点。河南工业利润增幅连续三年保持在60%以上,总量相继超过上海、浙江等经济大省,由全国第十位跃居至第四位。

4、工业投资强劲增长

近五年,河南工业投资总量连续突破1000、2000、3000亿元,2007年达到3665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8.9倍,占全省投资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5.6%,煤炭、化工、机械、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投资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2004―2006年,河南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4047.8亿元,年均增长51%。

5、重点产业快速扩张

近几年,河南抓住国家宏观调控、本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机遇,发挥矿、电、粮等能源资源优势,钢铁、有色、食品、机械、纺织、石化等重点产业快速扩张。

(1)钢铁行业。以前钢铁产业一直是河南的薄弱产业,其2002年粗钢、钢材产量均不及湖北的70%。但近年来,河南钢铁产能扩张很快,2007年粗钢、钢材产量超过湖北,达到2264.7万吨和2475万吨,分别是2002年的2.6倍、3.3倍,跃居全国第六、第八位。

(2)有色行业。2007年,河南十种有色金属产量439万吨,是2002年的3.03倍,年均增长31.9%,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氧化铝产量750万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电解铝产量316万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中铝河南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企业,金龙铜管世界第一,龙泉铝业、焦作万方电解铝产量居全国前列。2006年,其有色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4家,超过10亿元的有28家。

(3)食品行业。近几年,河南酒、饮料、乳制品产量大幅增加,在全国位次大幅前移。与2002年相比,河南白酒产量由全国第六位升至第三位,啤酒产量由第十位升至第四位,乳制品产量由第二十三位升至第七位,软饮料产量由第八位升至第六位。粮食、肉制品、乳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450万吨、578万吨、255万吨,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大厨房”。

(4)机械行业。虽然河南汽车工业“腿短”,但其工程机械、机床工具、通用机械、矿山机械等产业块头大、发展快。洛拖、洛轴、郑州煤机等一批老牌企业改制重组后产量增加,许继、平高、中信重机等一批中小企业通过战略重组迅速成长,宇通集团发展成为全国客车行业龙头企业。全国机械工业500强河南占16家,2007年河南机械行业产值跃居全国第七位。

(5)纺织行业。2002年河南纺织行业产值不到300亿元,2006年达到757亿元。2002年纺纱能力只有449万锭,2006年达到1150万锭。纱产量2007年达246.7万吨,是2002年的3.03倍;服装产量2007年达2.7亿件,是2002年的1.8倍。郑州服装加工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成为全国重要的裤业生产基地。

(6)石化行业。2007年,河南烧碱、纯碱、化肥产量分别达到107.7万吨、200.4万吨、524万吨,均超过湖北,分别是其2002年的2.2倍、2.9倍和1.6倍,分别跃居全国第五、四、二位;甲醇、精甲醇产量稳居全国第一。2006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388.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年均增长28.2%。

二、河南工业快速崛起的奥妙

河南与湖北一样,是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中部内陆省份,另外它人口多、底子薄、农业所占比重大,无论是产业基础、科教人才,还是外部环境、发展条件都不占优,为什么能领跑中部、快速崛起?

1、河南工业之所以快速崛起,是将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的结果

客观来讲,河南这些年的发展与其资源优势密不可分。河南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拥有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以及天然碱、盐、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等丰富的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列,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对河南工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以煤、油、铝矿为例,2007年河南原煤产量1.9亿吨,原油近500万吨、氧化铝750万吨,按原煤400元/吨、原油4000元/吨、氧化铝4000元/吨计算,每年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以上。而湖北缺煤少油乏气,每年需从外地调入原煤7000万吨、原油750万吨、铁矿石2000万吨,资源调入成本近900亿元。

在资源如何发挥问题上,河南坚持以资源换项目、换资本、换利润,把其优势发挥到极致。首先,以资源换项目。河南这些年招商引资思路很明确,就是围绕丰富的矿产、粮食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项目,成功引进了中铝河南70万吨氧化铝、天冠集团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等一大批资源型项目,成为工业增长的强力支撑。其次,以资源换资本。以丰富矿产资源和存量资产优势先后引进了英格索兰(美国)、海兰德(瑞典)、中铝等知名企业到河南投资,使一批铝及铝加工企业纷纷向河南集中;以农业资源和市场优势吸引了康师傅、雨润、徐福记、伊利、加加、正林、小二黑等一大批食品业巨头将生产基地建到河南,使全国食品业投资纷纷聚集到河南。再次,以资源换利润。河南抓住矿产资源、钢材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机遇,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 2007年仅煤炭行业实现利润172.6亿元。高额的利润为企业扩大生产、扩张产量创造了条件,河南很多资源型企业在这一时期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2、河南工业之所以快速崛起,关键是在延伸产业链上做好了文章

近几年,河南工业经济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链的延伸,即逐渐摈弃过去“拼资源、拼成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注重发挥资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突出发展精深加工、高档终端和综合利用产品,不断提高优势资源的加工深度和产品附加值。由此,河南重点打造了三条产业链。

(1)“煤―电―铝”产业链。河南是全国铝资源大省,过去只卖矿或生产氧化铝等初级产品。这些年,河南转变发展思路,将煤变电、电变铝、铝加工成铝材。有铝土矿就提炼氧化铝,有氧化铝就开始发展电解铝,电解铝耗电就用煤发电,实行煤电铝一体化联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电解铝做大了就发展铝材加工,从铝棒、铝型材等低端产品到铝板带、铝箔等高端产品,不断延伸产业、产品链条,形成了以铝精深加工为龙头,氧化铝、电解铝集约化生产为基础,上中下游配套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

(2)食品加工产业链。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一,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这些年,河南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了小麦―专用面粉―面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玉米(小麦及薯类)―淀粉深加工产品链,畜禽―屠宰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产品链和奶牛养殖―鲜奶―奶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已成为全国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和全国最大的面粉、面制品和肉制品加工基地。全省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食品企业有100家,过5亿元的有24家,涌现出了双汇、华英、白象、三全、思念等一批在全国知名品牌。其中双汇集团年屠宰生猪1000万头,年产肉制品120万吨,去年销售收入达303亿元,是国内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煤―化工”产业链。河南的煤不仅用来发电,还用于煤化工,通过大力发展甲醇―烯烃、甲醇―碳―化工、煤焦化―焦油深加工、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等四大产业链,使资源得以转化增值。2007年,河南三条产业链(煤电铝、食品、煤化工)完成工业增加值1500亿元以上,约占全省的30%。

3、河南工业之所以快速崛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注重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湖北工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城市、企业“大的偏大、小的偏小”,两极分化严重,发展很不均衡,从而影响了整体工业实力。而河南恰好相反,虽然单个城市、企业比不上湖北,但众多“中等块头”的城市、企业支撑了整个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从城市经济看,湖北17个市州中,去年工业增加值过百亿元的城市只有8个。武汉“一特独大”,工业经济占了全省的近40%;两个副中心城市工业增加值之和只有武汉的一半。河南18个地级市工业增加值均超过百亿,11个超过200亿,5个超过300亿。郑州发展气势大、速度惊人,郑东新区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五年投入500多亿元,开发50平方公里。去年郑州工业增加值已达924亿元,与武汉仅相差131亿元;副中心城市洛阳工业增加值达621亿元,比湖北两个副中心城市总量还多。

(2)从县域经济看,河南县域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70.6%,县域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超过60%。2006年,河南县域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15亿元,增速高达29.8%,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6%;湖北县域工业增加值仅806.41亿元,增长24.2%,总量不足河南的1/3,增速比河南慢5.6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只有35%。河南县域经济最强的巩义市2007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65亿元,比我省十堰、孝感等一些工业实力较强的地级市还高。

(3)从企业规模看,湖北的大企业在中部独占鳌头,中小企业却成长较慢。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中部有55家,其中湖北11家,比河南多2家,且东风、武钢排名比较靠前,但中小企业的发展显然落后于河南。2002―2007年,河南规模以上企业增加3845户,湖北增加2670户。其中,中型企业河南增加688户,湖北仅增加285户。近几年,河南大型企业成长速度惊人。2002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只有1家,2006年过百亿元的14家、过200亿的5家。

三、河南工业快速崛起对湖北的启示

“工业兴则湖北兴,工业强则湖北强。”工业化是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当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湖北工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竞争和差距,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大工业优势,虚心学习借鉴河南的成功经验,推动湖北工业的快速发展。

1、要高度重视工业投资,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河南这轮发展依靠的是强大的投资拉动。要保持我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始终把抓投资、抓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重点,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管大中小企业还是高中低档次的项目,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节地、环保的要求,都应大力引进发展。二是要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将招商引资与企业改革、调整结构、扩大开放结合起来,发挥存量资产优势,以存量吸引资本,以存量盘活企业,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依托大企业带动投资、扩大产业规模。三是要拓宽融资渠道。从传统的银行贷款转向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融资,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资本运作以及增资扩股、境外上市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2、要下大力气扶持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中心城市和骨干企业是全省经济的柱石,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是基石。湖北发展不够,体现在区域和企业结构上,主要是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够。今后一个时期,应落实好一主三化、县域放权等政策,大力实施“成长工程”,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下大力气解决县域经济“块头”较小、规模企业数量不多的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上来。要降低投资门槛,放开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投资主体、出资期限、出资方式、投资比例等限制,取消注册资本金限制,推行注册登记备案制,发展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优生快生。放开投资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开投资领域的限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向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多领域、多产业渗透发展。要废除一切歧视和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在全省上下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3、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潜在优势产业的发展步伐

围绕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按照“产能扩张、链条延伸、企业做强”的思路,大力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1)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汽车、钢铁、石化是我省优势明显、支撑作用最为突出的主导产业,应不断支持发展、做大做强。汽车产业要抢抓神龙二期、东风本田扩能改造和东风自主品牌轿车生产基地建设等机遇,迅速扩大整车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加强汽车零配件业的资源整合,不断提高我省汽车服务的市场化、集成化水平。钢铁产业经过多年调整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抓紧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扩大产量、做大规模。石化产业要在加快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建设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发展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上,做大做强精细化工、农用化工,搞好重点企业产品开发,促进传统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和新领域化工产业的转变,加快打造全国盐化工、磷化工产业基地。

(2)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我省优势最大、最具潜力的是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富士康、中芯国际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制度,搞好产业链的延伸和配套,促进行业跨越式发展,着重解决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的问题;同时,尽快建立创业投资基金,加快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高校校属科技企业的改革,以市场经济的手段推进产学研、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

(3)扶持发展潜在优势产业。湖北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好、潜力大,应重点加以扶持。食品产业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精致大米、精制油、专用油、大豆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支持稻花香、枝江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饮料、乳制品龙头企业将基地建在湖北,引进和培育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业要抢抓武重、华中数控等企业搬迁改造、合资合作和武汉船舶配套工业园建设的机遇,加快实施产业规划的重大项目,促进企业战略重组,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4、要大力发展生产业,促进工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生产业快速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标志。武汉“九省通衢”,是全国商业、金融和通讯的重要枢纽,发展生产业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应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大力发展物流、信息、技术、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产业服务体系。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内河航运优势,搞好省内临港型物流吞吐能力整合,保障工业原料、产品及生产要素的通畅运输。同时,要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和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知识密集型中介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经纪等市场交易中介组织,为企业商务活动提供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注:本文为湖北省经委联合课题。)

上一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食品安全与农产品市场秩序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