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时间:2022-05-14 02:24:41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

很多高中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较难学的科目,进而谈“化学”色变。化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且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掌握良好的化学知识对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怎样变难为易,使学生变“怕学”、“厌学”为“好学”、“乐学”,进而高效地学习化学,是化学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问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创建高效的化学课堂,虽无固定的模式与规律可循,但只须“因课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组合”各种教学策略,就能实现“最优化教学”,建立起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从根本上改变化学课堂上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更“苦”的尴尬局面。

有效教学首先要时间耗费少,即课堂效益高,课后作业分量轻;其次精力耗费少,学生能够轻松、愉快、主动地学习,精神压力小,学业负担轻;最后是教学效果佳,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高,应用能力强。可见,“有效教学”不但要能达成预设教学目标与效果,更应该是使师生感到愉悦,体会到教与学的成就感。一堂学生没有获得进步与主动发展的课不是一堂有效果的课;一堂只有教师满堂灌的课也不是一堂有效益的课;一堂上完之后师生都感到精疲力尽,甚至垂头丧气的课更不是一堂有效的课。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过硬的化学教育专业素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首先教师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与知识,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新课改的脉搏,提高驾驭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其次要把握教与学的心理知识,特别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它是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 “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够理解。一个切合实际、有趣特别的话题引入一节新课总比生硬而又干巴巴地说:“翻开第几页,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效果好得多。再者还应博览群书、一专多能,如此才能“胸有成竹”,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赫尔巴特认为:在兴趣的状态下可以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专心,另一种是审思。专心是一种集中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思想的一种心理活动。审思必须在专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可见,当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继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大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不过,仅靠学生的兴趣去探究某个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探究情况给予指导,否则可能半途而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使你的学生看出或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一半。”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选择问题为研究主题,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从“问题”这一源头抓起,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产生探究性问题的方法。探究性学习开展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只要我们多留意,多观察,多动脑,就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性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既能树立特色、形成风格,又充满更多的活力与创造性。探究性学习就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并稳定地向前发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

高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化学实验正好能够满足这种好奇心,所以化学课堂上要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实验结果的猜想以及实验的结论的得出。这样的一堂课比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要有趣得多、有效得多。

2、通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幻灯片、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恰好能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所以化学课堂中,恰当适时的多媒体应用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看似简单的多媒体运用不仅仅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开阔视野。

3、通过化学学家小故事的穿插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都处在追逐梦想的年龄段,大多正在寻找自己的偶像。这个时候化学学家的故事往往能够很好地吸引广大学生,因为他们也期望将来能够成为像汤姆生、波尔、门捷列夫一样的科学巨匠。

三、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化学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错误就不可批评、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自尊心不受伤害,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与帮助。

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化学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教学。

五、善于反思、勤于总结

“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提出这么一个公式。反思实质上属于一个自我监控的过程。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善于自我监控,善于反思。一节课上完后静下心来多问问自己:“这堂课有没有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呈现的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了吗?”、“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了吗?”、“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等等。并及时地把这一反思过程写下来,不断巩固好的方面,改善不足的地方。自我反思还可以在相互借鉴中进行。如在科组中,多听课、评课以及参加其他教学研讨活动。在听课中,以一种“品味”的心态来挖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并思索“如果我来上,我会怎样做?”。这样,通过学习、比较,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地进行扬弃、集优,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提升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有效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想、敢问、畅所欲言。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抓住学生出现的闪光点,引导学生主动地开展探究,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下一篇:让语文课堂快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