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答题之我见

时间:2022-09-16 11:03:52

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答题之我见

一、打好基础,着力构架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点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高考历史问答题对历史知识的考查要求,主要的是概括性条理化的宏观知识。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打好基础,强化整理、归纳、概括知识能力的训练,着力构架立体的知识之树,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只有掌握了概括而又系统化、条理化的历史知识,在考场上才能运用自如,有的放矢,适应问答题对再现史实能力的考查要求。

二、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学师生应高度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历史学科具有这方面的得天独厚条件,关键在于要有自觉的教学意识,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努力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或观点。例如,在讲授春秋时期奴隶制瓦解和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如下内容的内在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剥削方式产生(生产关系)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封建制度确立(上层建筑)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奴隶制解体,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经过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而新兴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反过来又促进了战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三、强化阅读理解能力、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

随着“大跨度、高概括”的评述题、“小切口、深分析”的材料论证题等新题型的出现,高考历史问答题对阅读理解能力、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针对性训练。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启发性、概括性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概括。在学习美国独立战争时,要求理解概括独立战争中的六件大事:爆发――莱克星顿枪声,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建国――《独立宣言》发表;转折――萨拉托加大捷;胜利――约克镇战役;结束――英美和约签订。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课本上总结性、概括性的结论或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启发性设问,让学生以史实加以论证,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如:中国古代史《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一节,最后总结:“各族人民共同为祖国的缔造作出了贡献”。

四、联系时事政治,结合历史知识,加深对重大政治生活问题和时事热点的理解。

注重历史与现实重大政治生活、时事热点的联系,考查史政渗透能力,是近几年高考问答题能力要求的又一新变化。问答题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具有其他题型所无法替代的优势。这种考查已屡见于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内容涉及了政治思想教育的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功能。有反映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年内容的,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密切联系现实,加强历史与时事政治的相互渗透,赋予历史学科现实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时代感。

上一篇:浅谈现代教学媒体 下一篇:怎样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