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05-14 12:19:47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营建创新环境,培养创新品质

在化学教育课堂教学中,营建创新文化环境的重点应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为主要手段。这些问题既要新鲜别致,又要富于启发性、挑战性、诱惑力,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教师通过这些问题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解除传统观念强加给他们的思维羁绊,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心智,使他们享有思想自由,敢于大胆质疑。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而自由就应该是创新的灵魂。同时,问题的答案应该设计成开放的、多元的,以保证学生获得较多的创新体验。

二、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创新灵感

课堂教学设计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方面,“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组织内容、选择方法,使课堂教学脱去僵硬的外壳显露出勃勃生机。

1、利用化学实验,激发起学生兴趣

化学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主要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中学化学实验大都具有鲜明、生动、有趣和探索等特征,而这些特征符合中学生认知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演示实验或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经过实践、分析、比较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从实验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除了让学生按实验要求完成书上的实验外,还增加了一些药品(稀硫酸、浓盐酸、稀硝酸、碳酸钙粉末、碳酸钠粉末)增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块状碳酸钙和稀硫酸是否反应?观察反应的快慢?

块状碳酸钙和稀硝酸是否反应?观察反应的快慢?

块状碳酸钙和浓盐酸是否反应?将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有无浑浊现象?

粉状碳酸钙和稀硫酸是否反应?观察反应的快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是否反应?观察反应的快慢?

这些实验观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传播知识的过程,又是学习“发现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学认为,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创造动机,只有在对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产生困惑时,才会产生创造动机。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发现、创造新的知识的问题情景,而且要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则,所设置的问题应在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让其“跳一跳,摘到桃”。这种设计并不一定要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对同一知识点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且题目设问层次不同,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让禀性、天赋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3、通过演示实验创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实验改进是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如:在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这个实验去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可将课本中要求的仪器(小试管、烧杯)改用一个无色透明的带滴管(其尖端截取5毫米)的滴瓶代替。滴瓶内盛蓝色硫酸铜溶液,胶头滴管吸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挤压胶头,使无色氢氧化钠溶液计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停止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创新演示实验有助于客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与众不同、富有新意的实验方案,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训练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思维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思维方法的教学。

1、依据教学内容,自然地向学生渗透思维理论

化学知识是前人的经验和科学思维的结晶,隐含着思维教育的深刻内容,教师可挖掘出各种化学结论、规律的来由,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感受知识、记忆学习材料,而且还要受到思维方式的熏陶与启示,学习到思维的理论和方法。

思维方式的种类很多,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非定势思维等,领会和理解这些思维的含义,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又能让学生掌握用思维理论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科学学习的习惯。

2、将化学思维方法的传授与化学具体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成为化学教学整体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学习在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思想学习,前两者属于知识学习,后者才是教学中应达到的最高境界。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很多,只要我们时时留心,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有目的、有意识地长期坚持下去,做创新教育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上一篇:如何建设好薄弱班集体 下一篇:浅谈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