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的临床应用及抗菌作用分析

时间:2022-05-14 09:51:44

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的临床应用及抗菌作用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的临床应用及抗菌作用分析。 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感染患者20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两组,每组104例,予以氨苄西林进行治疗患者作对照组,予以舒他西林进行治疗患者作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细菌作用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研究组细菌性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均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关键词] 抗生素;舒他西林;应用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2-84-03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控制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性疾病。但是,随着抗生素应用的不断增加,造成细菌的耐药性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本研究主要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感染患者104例予以舒他西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感染患者20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其中研究组男62例,女42例,年龄8~69岁,平均(44.0±6.9)岁;其中对照组男性64例,女性40例,年龄9~70岁,平均(45.0±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病灶位置出现囊肿、分泌物等感染症状与相关标准中呼吸系统、腹腔和胆道系统、手术等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且均经过相关病原学检查,通过病灶位置分泌液细菌培养呈现阳性[1]。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服用抗生素舒他西林、氨苄西林过敏者。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脏等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2]。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1个疗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细菌学的临床效果,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且经影像学的相关检查正常恢复,生化检查无感染;有效:临床症状出现改善,且经影像学的相关检查有所改善,生化检查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以及相关检查均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甚至恶化[5]。

1.7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照情况

研究组治疗效果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2.2 治疗后两组的细菌学临床治疗效果对照情况

研究组细菌性临床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2.3 治疗后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两组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道的反应、皮疹、恶心呕吐等。其中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10例(9.62%),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7例(6.73%),差异比较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抗生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特别是普内科、儿科等科室临床抗生素的应用率比较高[6],临床抗生素的滥用成为普遍现象,进而造成大量细菌的耐药性增加,这对感染性疾病的进一步治疗带来较大困难。充分掌握抗生素的抗菌效果,并结合疾病种类应用抗生素,一直属于临床研究重要方向[7]。本研究主要对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的临床应用和抗菌作用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治疗相关感染性疾病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表明舒他西林用于感染性疾病具有临床有效可行性。

抗生素舒他西林属于新型的抗生素,在抗细菌感染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抗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的效果良好[8]。舒他西林属于复方类的抗生素,主要由舒巴坦和氨苄西林以比例1∶2配制成,抗菌范围比较广。其中舒巴坦成份属于一类β内酰胺酶的抑制剂,能够和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联合作用,从而增加相关抗生素的抗菌效果和范围,且还能够促使细菌的耐药性有效降低,包括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等[9]。本研究中研究组细菌性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果与相关研究文献的结果相符合,表明两组药物均有明显的抗感染和杀菌作用,并且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的抗感染和杀菌效果更为显著。

依据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应用舒他西林会引起皮疹、疼痛等不良反应[10]。本研究中得出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消化道的反应、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应用之前需要进行皮试实验,并且在药物使用中需要进行肝肾功能的定期检查,从而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关于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深入应用价值,需要以后临床进一步的研究验证[11]。

综上所述,针对感染予新型抗生素舒他西林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方天舒.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抗菌方案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15):426-427.

[2] 朱思原,张曼,沈京玲.磺苄西林、舒他西林、美洛西林、替卡西林的太赫兹指纹谱[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32(3):416-418.

[3] 吕月卿.阿奇霉素联合哌拉西林等治疗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一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13(27):124-126.

[4] 温妙云,曾红科,黄伟平,等.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6(4):432-434.

[5] 刘双爽.抗菌药物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27(6):517-520.

[6] 白明哲.5种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肺炎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42(6):742-743.

[7] 马喜娟.托西酸舒他西林致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1,16(7):742-744.

[8] 谢玉波.舒他西林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山西医药杂志,2013,19(18):361-363.

[9] 陈慧君.我院2011年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及抗菌药物使用量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3,19(3):249-251.

[10] 赵学群.2010年感染科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8(15):648-649.

[11] 马文祥.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3,33(18):245-247.

(收稿日期:2013-09-12)

上一篇: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支撑下的配电网自动化系...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