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5-14 09:48:4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建议

摘 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种养大户、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这是职业农民的重点群体,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创新性主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靠他们完成。而就如何培育好他们,本文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培育;新型农民;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 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农机大户分类培训时所需知识方面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种、养、农机大户等是农牧业生产的主体。因此,对这些组织主要成员或个人的培训,成为新型农民极其重要。

1.1 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所需知识

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虽然生产经营规模不是很大(一般是6.67hm2以上耕地或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生产资料购置、机械设备购买和维护、农田水利建设,一直到种养生产、产品销售等都和市场、生产技术等有紧密联系。因此,这部分群体成为新型农民最迫切需要的知识主要有2点。

1.1.1 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使其掌握一定经营管理知识,认识市场、利用市场、融入市场,提高收集信息、分析判断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才不会盲目生产,避免出现丰产而不丰收的情况。比如生猪养殖,这些农户很难懂得和知道生猪的市场是受国内存栏总量、国际贸易、国家宏观调控和偶发事件等影响的。通过调查,目前就柳河县生猪的养殖成本是3.7元/kg,而市场价格是2.55元/kg。养殖规模年出栏几百头的户,获得的国家政策扶持和补贴极少,所以养的越多,赔钱越多。

1.1.2 技术技能知识的培训

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虽然生产初具规模,但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应用还很粗放,导致效益低下。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先进生产技术。调查柳河县1户玉米生产大户:玉米生产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深施肥(底肥深15cm以上、追肥深8~10cm)和分期施肥,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左右,节约化肥成本10元/667m2,提高粮食产量5%左右。而这些农户大部分采取“一炮轰”的1次性浅施肥。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存在严重的技术缺失。大部分农户只注重药剂防治,并且超量使用农药,即增加生产成本,又污染环境和对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很少懂得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调查柳河县2户生猪养殖大户:一般情况下,母猪患病后应该宰杀,不是传染病的还可卖点钱,但大部分农户不是宰杀而是治疗,结果是花费很多治疗费、继续养殖费后,母猪即使康复也很难具备理想的生育能力,并且大部分很难彻底康复,最后还是不得不宰杀,造成损失。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所需知识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薄弱、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社员受益少、带动能力弱等问题,其核心还是人才严重缺乏。大多专业合作社是围绕当地优势主导产业组建的,很少围绕“产业能人”,专业合作社的领导层基本由所在村的村干部,或是自身素质稍微突出一些的成员担任。其所需要的知识主要还是: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经济合同、计算机等。通过强化培训,促使改变过去传统的种养殖方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成为新型农民。很多合作社成员的法律意识淡漠,需要有较高的知法、守法、用法素质,加强法律知识教育,能更深刻地理解、运用国家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也有利于合作社依法管理运作。

2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模式

2.1 组织管理的改革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作,大都由县农业局和县阳光办组织管理。这种方式局限了教育资源的整合。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包括经营素质、生产技术(技能)、市场流通、法律等等方面。建议: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推动的良好氛围;坚持政策创设、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要构建起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

2.2 教育方式的改革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方式基本是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这2种方式都存在严重缺陷。学历教育方面: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极少有兴趣,参加教育的大部分是为了获得学历;学习内容也不一定完全适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教育质量不高。技能教育方面:学习时间短,不仅不能全面进行学习提高,就是单一技能也难以取得实用效果。建议:整合各种教育方式,省市县建立长期(3~6个月)培训基地。在农村选择适宜年龄、适宜文化程度的农民,系统学习、见效较快的经营管理和单项技能。“零打碎敲”、“撒芝麻盐”的教育方式效果太差。把学校办到农民家门口。为方便农民的学习和实践,把教学组织向下延伸,在特色产业聚集的乡镇、专业村或龙头企业设立教学点,教学点负责安排教学场地,学校安排教学计划,组织教师携带有关教学仪器设备常年巡回到各教学分校上课,把知识和技能送到农民家门口。在教学时间上,采取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平时每周集中上2~3d的专业理论和文化基础课,另用2~3d在老师指导下实行学生分组学习、自主学习、现场实训和生产实习。农民边学习、边实践、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既促进了生产、又调动了农民的学习热情。

2.3 教育经费用途的改革建议

目前,县级农业方面的农民教育机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老化陈旧,已经完全满足不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需要。建议调整这方面的教育经费,重点向专业师资人员配备,现有教师人员知识更新,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备完善等倾斜。

作者简介:李娟(1974-),女,吉林柳河人,农民科技教育中心,研究方向:大田作物栽培、蔬菜栽培及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浅析如何加强农村会计管理促进新农村建设 下一篇: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