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技术范文6篇

时间:2023-03-16 00:30:03 版权声明

培育技术

培育技术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苗木培育;注意事项;培育技术

1 苗木培育的相关注意事项

1.1 注意苗木的不同特性

不同的苗木在生物学特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苗木的培育过程中要对不同苗木的特性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将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通过进行苗木培育测试能够更好的做到苗木培育的因地制宜,同时也能根据土质的不同进行不同品种的苗木培育。苗木的品种特性不同,因此在进行苗木培育的时候要进行分种培育,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苗木的培育成活率,提高苗木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1.2 育苗苗圃的选择

在进行苗木育苗的时候要保证苗圃的土质非常的疏松,同时也要保证土壤的养分非常高,为了更好的保证苗木以后的生长,要保证苗圃的灌溉条件非常便利,同时苗圃的土壤酸碱度也要在保证在一定范围内,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苗木的生长。苗圃的土质质量对苗木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苗圃地选择的时候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先要保证苗圃地具有良好的水热条件,同时要对苗圃地的土壤条件进行考察,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苗木的生长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对苗圃地进行施肥,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土壤结构进行改善,同时也能避免土壤出现变质的情况。

1.3 合理选种和施肥

在进行选种的时候,如果进行的是有性繁殖,那么要对种子中的杂质进行清除,然后对种子进行水漂洗处理,在经过这种方式处理以后,还要对种子进行药水消毒。为了更好的保证种子的生长,可以对土壤情况进行改善,在改善方面可以进行施肥,在施肥的过程中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也能避免在人力、财力和时间上的过多消耗。

1.4 合理适时灌溉

在育苗的过程中进行适时和恰当的灌溉非常重要,同时也要保证灌溉的时间非常的及时,在灌溉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水量大的情况。在苗木种植以前要进行灌溉,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水分。在苗木发芽以后在灌溉的时候要对水量进行控制,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地温进行控制,保证土壤是非常湿润的。在灌溉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追肥,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土壤的肥效,同时也能防止出现虫害。在灌溉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在苗木冬眠期进行灌溉的情况,这样能够避免苗木出现冻伤的情况。

2 苗木培育技术分类

2.1 裸根苗培育技术

在进行针树叶类苗木栽培的时候一般采用的是裸根育苗的技术,这种技术在育苗技术中影响非常大。裸根育苗技术在大面积播种育苗中应用效果非常明显。近年来育苗技术在不断发展,这样就使得很多的育苗研究人员在对不同地区的土质进行不同的分析,同时也针对不同的地区找到了更好的苗木培育技术。在苗木播种技术中,播种的时间早晚对苗木的培育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苗木的前期生长和后期的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一些地区的实际考察和分析,苗木在播种时间方面出现过早或者是过晚的情况对苗木的生长都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苗木在进行播种的时候最佳的种植时间是每年的五月下旬,土壤温度在九摄氏度的情况下是最有利苗木生长的。在进行苗木种植的时候,种植的密度对苗木以后的高度、茎度以及重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种植的时候要对种植的密度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针对不同的苗木也要对种植的密度进行更好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在造林过程中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得到保证。

2.2 容器苗的育苗技术

容器苗和裸根苗不同,因为容器苗在育苗过程中由于受到容器的保护,所以使根系不会受到伤害,不会出来,从而使苗木根部保持活力,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有利于苗木成活率的提高。容器苗适合在气候干旱和土壤瘠薄地区种植。我国在不同地区开展了有关不同树种的容器苗生产育苗实验,在苗木营养配置、施肥技术和容器要求以及苗种虫害防治、温度、水分、阳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3 无性繁殖类苗木培育技术

苗木嫁接技术。无性繁殖技术最常用、最普遍的就是嫁接技术,在嫁接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苗木之间的亲和力。树苗之间并不是可以随意嫁接的,嫁接不当会导致苗木成活率和抵抗力都下降的问题。例如实际试验发现毛白杨和小美旱杨的嫁接成活率比较高,嫁接适应能力比较强,所以我们就可以利用嫁接技术提高毛白杨的繁殖速度和产量。

苗木扦插技术。在我国的育苗技术中有一种针对根难生植物的苗木扦插技术,尤其是对于针阔林植被,如落叶松、云杉等,和沙棘、刺槐等比较小的树种,我们都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成活率得到了有效提高。苗木扦插后的成活率受到苗木发育各阶段及枝条内部生长状况的影响,我们要尽量采用在树苗的生长期进行扦插,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促进树苗的生长。

苗木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组织培养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世界成功培育出来的一百多种试管苗中有八十多种都是中国培育出来的。组织培育技术主要是通过选取树木的其中一部分,然后在消毒营养液中人工培育,直到长出完整的树苗。在植被改良、濒临物种的挽救以及植树造林方面都广泛的应用了该项育苗技术,并且广泛的应用于桉树及杨树的苗木扦插过程中。扦插技术上不同于传统的组织成苗和胚状体成苗的培育方法,而是采用腋生株丛成苗技术有效控制苗体细胞变异率,从而确保了优良树种的传承。我国在桉树、毛白杨、猕猴桃、火炬松等树苗的培养配置以及杨树、枣树和梧桐、苹果等树种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4 苗木活力保护培育技术

苗木活力保护主要是在苗木出土之后到栽在土里面这段时间运用的技术,并且对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的林木研究人员意识到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所以加强了苗木水性生理以及储藏期生理活动的苗木活力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发对苗木活力保护有利的新产品。如HRC苗木根系保护剂的研发,这种药剂里含有多种有助于苗木根系生长的营养物质,为苗木生长提供很好的水分环境,不仅可以保证苗木根系的健康生长,还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3 结语

培育技术范文第二篇

1.选择优良的芦笋品种。芦笋一次种植可收获8~10年,因此一定要注意选择优良的芦笋品种。优良的芦笋品种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如优良的杂交一代品种或者是全雄一代杂交种。全雄一代杂交种种植后植株全部为雄株,只开雄花不结种子,因而减少了植株养分的消耗。应用优良全雄杂交一代品种,笋形好,畸形率低,比普通的杂交一代品种产量可提高30%以上,抗病能力和优质笋率提高。

优良的国产芦笋品种主要有冠军、硕丰、京绿2000、井冈701、井冈红等品种。国外品种主要有NJ1113、NJ1122、NJ1025、阿波罗、阿特拉斯等。

2.浸种催芽。芦笋种子皮厚坚硬,角质化强,吸水困难,发芽缓慢,为促进芦笋种子发芽,在播种前必须先催芽。播种前可先将种子晾晒1~2天,然后用清水漂去秕籽和虫蛀籽,用50%的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0~12小时,用30~35℃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用湿纱布或毛巾包好,放在25~26℃的温度下催芽,每天用自来水冲洗2~3次,有10%~20%种子拱芽后及时播种。

3.栽培季节和播种期。播种期可根据茬口和育苗条件,由定植期向前推70~80天,早春当4~5厘米处土温达10℃以上时为播种适宜期。芦笋多春播,也可秋播。春播2月份播种,4月份定植,第二年春季开始采笋。秋播8~9月份播种,10~11月份定植,第二年秋季可开始采笋。

4.育苗方式及播前准备。芦笋生产一般均采用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出苗率高,可节约种子,降低成本,便于集中管理,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根据栽培季节和茬口的不同,育苗方法主要有露地育苗、塑料小拱棚育苗、阳畦育苗或温室育苗等方式。

①露地育苗:栽种一亩地芦笋用种90~100克,占用育苗地面积30~40平方米。育苗地每亩施腐熟堆肥3000~5000千克、撒可富复合肥50千克,撒匀深耕25厘米,精细整地后做畦,做成1.2~1.5米宽的畦,整平畦面做到土壤细碎,畦面平整。

②小拱棚或阳畦育苗:一般早春低温季节育苗时采用小拱棚或阳畦育苗。阳畦可于冬前做好,一般做成宽1.5米、长10~15米、深30~40厘米的阳畦。小拱棚可在露地育苗的畦面上用竹竿或竹片架设,覆盖塑料薄膜。小拱棚育苗、阳畦育苗或温室育苗一般采用营养钵育苗。可采用直径10厘米的营养钵育苗,营养钵应于播种前准备好。营养土按30%园土、35%的圈肥、30%的草炭土、1.5%复合肥、0.5%尿素、1%磷肥和2%氯化钾配制,过筛装钵,摆到阳畦、小拱棚或温室内。摆放前苗床用辛硫磷加适量沙土配成药土撒于苗床,以防地下害虫。播种前10天左右覆薄膜、草苫增温。

5.播种及出苗期管理。露地育苗可条播、点播。条播按10厘米行距划行,开2~3厘米浅沟,顺沟撒籽,点播按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划行打格,每格点一粒种子,覆土踏实后浇水。露地育苗也可采用营养钵育苗。营养钵育苗播种前,苗床要浇透水,水渗后撒一薄层翻身土,每钵播种一粒种子,覆土2~3厘米厚。春季播种后应覆盖地膜,待有拱芽时及时撤膜。秋季播种出苗前应根据土壤墒情,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6.育苗期的管理。①温度管理。早春播种要注意保温,芦笋发芽适宜的温度为25℃~28℃,小拱棚或阳畦育苗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28℃、夜间15~18℃。出苗后白天25℃,最低温度不低于8℃,最高不超过30℃,超过30℃应及时放风。并逐渐加大通风炼苗,使其适应外界自然环境,达到壮苗标准。

②水肥管理。出苗前苗床土要保持湿润,否则应及时浇水,出苗后幼苗根系弱小,旱时及时浇水。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可随水浇施一次稀薄的有机液肥,如充分腐熟的人粪尿或沼液,也可随水施入尿素及氯化钾等,苗期追肥2~3次,使苗在生长后期能充分积累同化养分培育壮苗。

③中耕锄草。出苗后,立即将地膜揭除。齐苗后撒播的要疏苗,保持苗距7~10厘米。育苗期间要勤除草,及时中耕松土。适当培土,使鳞芽发育粗壮,防止苗株倒伏。

④病虫防治。用多菌灵、芦笋清防治茎枯病、褐斑病,用抑太保、辛硫磷等防治斜纹夜蛾及地下害虫。为害芦笋幼苗的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和蛴螬,每亩地可用辛硫磷2千克拌细干沙7.5千克撒在畦面上防治。

培育技术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旱柳;形态特征;育苗技术

旱柳生长快、分布广、繁殖容易、树形美观,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是黄河流域、华北平原“四旁”绿化、营造用材林和防护林的优良树种之一。

1 旱柳的形态特征

旱柳为落叶乔木,高20m,胸径80cm;树冠为广圆形,树皮呈深灰色,浅裂到深裂;幼枝有毛,小枝呈黄色或绿色、无毛;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cm、宽1~1.5cm,有细锯齿,下面有白粉,叶柄长2~4mm,花枝上叶较小,全缘;幼叶被丝毛,后脱落。雌雄异株,雄花具雄蕊2个,花丝分离,其背腹面各具1腺体;子房近无柄,其背腹面各有1腺体。

旱柳有以下3种变型:(1)馒头柳(Salix matsudana Koidz.f.umbraculifera Rehd),树冠呈半圆形,如同馒头状;(2)绦柳(Salix matsudana Koidz.f.pendula Schneid),其枝条下垂。(3)龙须柳(Salix matsudana Moidz.cv.Tortuosa),枝条呈龙须状。以上3种变型均为庭园绿化树种。

2 旱柳苗木培育

以插条育苗为主,也有的用种子繁殖〔种子千粒重0.167g〕。播种和插条育苗方法分述如下。

2.1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虽较扦插育苗技术繁杂,但有性繁殖能提高生活力,可以克服长期无性繁殖给林木带来的提早衰弱现象,且插播育苗的苗木寿命较长、抗病力较强,故旱柳播种育苗近年来有所发展。根据各地经验,旱柳树播种育苗要抓住以下几点:

2.1.1 及时采种

果实成熟期因地而异,河南郑州、陕西关中在4月下旬,陕北、宁夏、东北三省则在5月中、下旬。成熟果实的果皮为黄褐色,部分果实裂嘴,在刚刚吐出白絮时就要抓紧采收。

采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剪采果穗,也叫“采吊子”;另一种是收集落下的种子,又叫“采飞花子”,这种方式不仅容易,而且成本低,种子质量较高又不损伤母树,但这种采种方式只适于母树比较集中成片的地区。

2.1.2 种子的处理和贮藏

将采集的果实摊放于室内架设的竹箔上,或放在屋内水泥地上摊晾,切忌堆积太厚,以5~6厘米为宜。每日翻5~6次,2~3d后果实全部裂嘴,可用柳条抽打,使种子与絮毛脱离,然后将种子收集起来过筛。如果絮较多,可用旱柳种子脱粒机处理,这样效率较高,每日可处理出5kg净种子。每32~50kg果穗可产出种子1kg,每千克种子约110~200万粒。

旱柳可随采随播。如遇阴雨天暂时不能播种,可将种子放入防潮的容器或袋中悬挂于低温的水井或土窑中,随用随取。种子外运时,应将种子干燥至含水率在8%以下,密封于容器内,运到目的地后立即摊放于凉爽、干燥的房屋内,以备播种。隔年贮藏的,应在干燥、密封和低温下保存,把种子的呼吸作用控制到极低的程度。根据陕西、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经验,经过上述处理,种子1年后的发芽率一般可保持在80%左右。

2.1.3 适时播种

随采随播,出苗整齐,幼苗生长旺盛。新采种子发芽率达到95%以上,一般条件下,放置20d以后发芽率就会降到60%以下,且播种后出苗迟缓,生长不整齐且长势不旺。经过贮藏的种子,应选择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冬季深翻30~40cm,整地要细致,床面要平整。

近年来,群众总结出许多播种旱柳的先进经验,现将其中主要的播种法介绍如下:

2.1.3.1 磙子播种法

播前先灌足底水,等表土稍干后,用十齿平靶将床面或垄面2~3cm的表土充分整平、耧碎,然后用播种磙播种(条幅和条距按规格在磙上做好)。播后用细沙覆盖2~3mm,用木磙镇压1次,或者播后用扫帚创面轻拉1遍,再加镇压。最后用细眼喷壶浇水;高垄育苗时,用小水漫灌,水量以低于床面3cm左右为宜。根据实践经验,条播优于撒播,条播中又以宽幅条播的效果较好。播幅约为3~5cm,也有采用10cm宽幅条播的,条距为10~20cm,每667播种量为0.5~1kg。为了使播种方便、种子均匀,每千克种子中可掺沙4~5kg。

2.1.3.2 落水下种法

播种前先灌水,待水快渗完时将种子播于床面,然后用过筛的“三合土”(1份细土,1份细沙,1份腐熟的厩肥,再加少量的5406细菌肥料)覆盖,以稍见种子即可。

2.1.3.3 插枝落种法

种子成熟后,将枝条采下并均匀地插在苗床上,让蒴果开裂后自然下种。这种方法要比采种育苗省工且管理方便,但要防止虫害。在风沙干旱地区,播后要覆草,或在与主风呈垂直方向的地方设置风障。

2.2 扦插育苗

旱柳插穗容易生根成活,操作比播种育苗简易,生产上采用较多。

2.2.1 插穗的采集和处理

春、秋两季均可采集。插条应用1年生扦插苗干为宜,生长健壮、发育良好的幼树上的壮条也可应用,插条以粗度为0.8~1.5cm、穗长为15~20cm为宜。秋采的插穗要窖藏过冬。为了保证插穗的质量,应建立采穗圃。

2.2.2 扦插时期与方法

春季前扦插应在萌发前进行。扦插前,可将插穗放入清水或流水中浸泡3d左右,以促进插条生根发芽;插后及时灌水,幼苗生根前浇水1~2次,以后每10~15d浇1次水。6~7月间施追肥2~3次。旱柳侧枝萌发多,要及时抹芽修枝。

秋季扦插,在落叶后至土壤解冻前进行秋插。扦插时,采用直插;插后盖土6~10cm,翌年发芽前再将土刨开。此外,还要深翻改土(深60cm许)、增施有机肥料(每667施6000kg)和加强苗期抚育管理。

扦插密度要适当,保持深度一致、距离均匀,按照种条的梢、中、基部分别扦插。株距为20~30cm,行距为30~40cm,每667插7000~9000株。采取垄式扦插的,每垄2行,行距为15cm、垄距为50~60cm,每667插15000株左右。

作者简介

高文龙(1977-),男,黑龙江海伦籍,大学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工程造林、林业工程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简介

培育技术范文第四篇

一、垂柳嫁接穗的采集

在每年的秋季落叶时或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选择生长健壮、枝条下垂、长势良好的垂柳,在其上剪取直径0.4cm-0.6cm发育充实、节间短、芽饱满、无病虫害虫1年生枝条作接穗。

三、接穗贮藏

在我国北部寒冷的地区,接穗在上冻前采集,应立插于湿沙中窑藏。接穗长一般为15cm,春季采穗一般不迟于发芽前2~3周,短期式贮藏,就放在低温湿润处,或捆吊在水井中的水面上。避免其失水而丧失活力,并定期检查,防止插穗干枯或霉烂。

四、砧木选择

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根系发达、生长发充健壮、抗性强的砧木,采用1-2年生的小黑、小黑14、亲和力最强,成活率高,效果最好。

五、嫁接

(一)嫁接时间。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砧木芽萌动离皮的情况下进行嫁接。

(二)接位直径。砧木嫁接位置的直径应保证在2cm以上。

(三)嫁接高度。根据绿化的场所不同而不同,一般高度在2.5-3.0m。

(四)嫁接方法。采用皮下接(插皮接)。

1、砧木处理

在砧木所需要的高度,选一光滑无节疤处锯断或剪断。断面与枝干垂直,在砧木皮光滑的地方,用刀在断面边缘将皮层及部分木质削一刀。深达木质部。长约1.5cm,顺刀口用刀尖向左右挑开皮层。有楔形的竹签插入砧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中间,然后拔出竹签,此处为接穗的地方。

2、削接穗

把接穗削长3cm-5cm长削面,在长削面对面削一小切面。使下端削尖,开成一楔形,接穗剩的厚度在0.3cm-0.4cm。削粗接穗时,可在接穗上横切一刀,深度为直径的三分之一。再削斜面,这样减小了接穗的粗度。插入后使砧木的皮层与木质部不致分离过大,接穗削面不宜太薄,不然先端机械组织太脆弱,插入时易折断。

3、插接穗

把接穗插入切口,使削面在砧木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插时小斜面向内紧贴,轻轻插入,砧入插穗的数量依砧木的粗度而定,粗的多接(一般4个),细的少接,均匀分布,左右对称。

4、绑缚与保湿

接穗插入后,用塑料膜条(长40cm,宽2.5cm)在接口处由上向下绑缠紧,将劈缝和截口全部包严实,然后选择大小适宜的黑色塑料袋将接穗和接口全部套住,袋顶与接穗顶端距5cm左右,用塑料薄膜条绑紧袋口。

六、嫁接后管理

1、检查成活率及松捆扎物

垂柳嫁接后20-25天,进行成活率检查,成活后接穗上芽新鲜。甚至萌动,接口处产生愈合组织,这时即可解除塑料袋及绑扎物。

2、除蘖扶直

对砧木萌芽要及时抹除,嫁接苗木出新梢时,在风大的地方要设立支柱扶绑幼苗,避免风折。

3、适时摘心

当新梢长出15cm时要摘心,促进多枝发展。

4、抚育管理

做好松土、除草、灌溉、促进垂柳健康生长。

5、病虫害防治

垂柳叶部主要害虫是食叶虫用喷器喷施1:500倍的溴氰菊脂药即可。

七、培育垂柳应注意的问题

1、温度

温度的高低影响愈合组织生长,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或高于40摄氏度时愈合组织不生长,20摄氏度是垂柳愈合组织生长最适宜温度。

2、湿度

一定的湿度,才能保证愈合组织生长活力,所以在嫁接后保持接穗和接口处的湿度(一般8%-25%)是嫁接成活的关键。采用套黑色塑料袋、既避光照、又保持一定的湿度。

3、光线

光线对愈合组织的生长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黑暗条件下,在接口处长出的愈合组织较多。因此,嫁接成活的内因,只有在砧、穗双方都有生活力的情况下,愈合组织才能在适宜的条件生长、嫁接才能成活。

4、砧、穗的生活力

砧木和插穗的生活力是愈合组织生长和嫁接成活的内因,只有在砧、穗双方都有生活力的情况下,愈合组织才能在适宜的条件生长,嫁接才能成活。因此,特别注意接穗的选取和保存,保证接穗新鲜、具有良好的生活力。

八、结论

1、采用此种嫁接方法,成活率达100%。效果较为理想。

2、垂柳接穗生长较快,当年可以形成良好的树冠,第2年春季均可出圃。

培育技术范文第五篇

关键词:枸骨;扦插;育苗;技术

枸骨(学名:Ilexcornuta)又名猫儿刺、老虎刺等,在欧美国家常用于圣诞节的装饰,故也称“圣诞树”。枸骨是冬青属枸骨的自然变种,为亚热带树种。主产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性喜温暖、湿润气候,颇耐阴,也需一定光照。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缓慢,萌生力强,耐修剪。4~5月开黄绿色小花,核果球形,初为绿色,入秋成熟转红,满枝累累硕果,鲜艳夺目,经冬不凋直至来年春季。无刺枸骨经修枝整形可制作成大树形、球形及树桩盆景,是良好的观果观叶观形的观赏树种,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现将其壮苗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搭建荫棚

选择高燥不积水的地块搭建荫棚。采用毛竹,搭建高2m左右的荫棚(便于下面可供人操作),棚上及其四周覆盖遮阳网。

2整地做苗床

整地后,按南北向修筑苗床,床宽120cm,床高30cm、沟宽50cm。苗床的底部可施入腐熟有机肥2200kg/667m2,上铺7~10cm生土(比较疏松的壤土)。要求土壤细碎,床面做平整、沟道通畅。然后在苗床浇足水备用。

3枝条采集及剪枝

3.1枝条的采集

选生长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的优良植株为采穗母树,一般从树冠上部剪取枝条作插穗。剪取的枝条先放在阴凉处,一定量后及时装箱或装入麻袋等,迅速带回室内处理。

3.2插条处理

带回的枝条应及时摊开放在室内阴凉处,并及时喷雾保温,确保插条新鲜。然后进行剪枝处理,即剪取2~3个节位(约长10~15cm),每根插枝保留1~2张叶片,然后将剪好的插条整齐排放,用浓度为100mg/L的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数小时,或用300~500mg/L的萘乙酸溶液陕浸几秒钟,随即取出扦插。

春插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采集枝条。夏插可在6月上中旬开始采集枝条。选择在发育健壮的幼龄母树上剪条,扦条粗度应在0.3cm以上。此时新梢已停止生长,处于半木质化状态,扦插易生根。

4扦插

春插全天都可进行。夏插最好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当天采集的枝条当天扦插完成。扦插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2~2/3;插条如有3个节,一般2节入土,1节在外,如为2节,则1节入土,1节在外,如为1节,则1节入土,叶片保留在外。插后用手指将土压实,并浇透水,使土壤与插条密接。扦插密度为:行距10~12cm,株距3~5cm。

5插后管理

5.1盖网

扦插后,及时用遮阳网(遮阳率30%~40%)。

5.2揭网

遮阳网覆盖时间一般为40~50天,待枸骨插条根系生长达2~3cm时,就可将遮阳网除去,使幼苗接受较多的阳光,促进生长健壮。经过2~3天的锻炼后再将遮阳网覆盖棚上,2~3天后再将遮阳网除去,如此循环3~4次。这样,可使枸骨扦插苗对自然环境有一个逐步适应和锻炼的过程。夏秋温度较高,四周的遮阳网仍需保留,待气温转凉,约9月底或10月初可揭去遮阳网。

5.3浇水

由于棚内空气湿度高,一般每个月喷2~3次水。揭网后,苗床易干旱,需及时浇水。特别是炎热的夏天,需勤观察,苗床面土发白时就应及时浇水。

5.4施肥除草

扦插苗一般在当年很少施肥,如需要施肥也一定要在扦插3个月后再薄施。可结合浇水667m2施入5~10kg复合肥,也可采用根外追施0.3%尿素液,以达到用肥少、收效快、肥效高的作用。但尿素根外施肥,不能替代根部施肥,只能是一种辅的追肥措施。避免夏季高温时施肥。第2年4~6月,每月施1次肥,选择在下雨天施复合肥10~15kg/667m2,也可以结合灌溉施入肥料。

扦插后,及时除草。除草时要轻拔,或用辅助工具除草,不能伤及根系。禾本科杂草可用10%盖草灵乳油,每667m2用药50~70mL。

5.5出圃

扦插苗在苗床养护至第2年秋或第3年早春出圃移栽。移栽时要尽量保护好根系。不同规格的大、小苗应分级出圃。尽量避免在生长季节移栽。

6病虫害防治

培育技术范文第六篇

1移栽前准备

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一般选用乡土树种而不能盲目选用外地树种和野生树种。在苗木选择上,一是培育一些适应性广、抗性强的苗木。由于城市及公路的空气相对干燥,环境污染相对较重,且土壤多板结,立地条件较差,因此这些抗寒耐热、抗旱耐湿、抗病虫耐污染的树种就必定会占有一定优势。二是苗木的规格要适宜。在城市绿化中,小乔木以2.5~3.0 cm和4 cm左右为宜,中乔木以5~6 cm和8 cm左右为宜,大乔木胸径以7~9 cm和10~16 cm为宜。三是对外来品种的培育要慎重。同时要做好移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定植穴、人员安排、工具设备、苗木修剪、包装材料、运输等,做到相互协作、分工明确,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科学移植

移植时期一般定在早春,最好避开盛夏与寒冬季节,不过在落叶后至土壤结冻前的深秋,由于树体枝干处于休眠状态,也可以进行移植。大苗挖掘通常采用人工挖掘软材包装法进行。对于常绿树种要尽量带土球,其大小一般是树木胸径的6~8倍,并注意多保留根系;而落叶树种多在休眠期进行树冠重剪,可裸根移植,也应多保留根系。大苗修剪处理与运输是大苗移植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大苗成活与生长美观等。落叶树种可根据树形要求对树冠进行修剪,一般剪去枝叶的30%~50%,若是裸根移植,则要对根系中的枯根、烂根和无须根的主根进行修剪;对常绿树种要保持好树冠完整形状,将过密枝、重叠枝、枯死枝进行适当修剪,根部由于带土球就不需修剪。大苗运输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注意整个过程不能损伤大苗的枝干和根部。大苗保持干皮湿度,一般用稻草绳将主干全部缠绕,并经常喷水,若条件许可,在炎热夏天可盖棚遮荫;大苗定植后进行支架固定,以防风吹歪斜,待翌年长势稳定后方可拆去。

3苗圃地土壤管理

土壤是苗木生产的物质基础,保持苗圃的土壤肥力对于苗圃建设尤为重要。一是轮作与休闲。苗圃地经过一定年限培育苗木后,轮作或休闲1年。轮作是在苗木出圃后,种植1年农作物或培育与前茬苗木不同种类苗木,一般以种植绿豆、黄豆等豆料作物为好。秋季作物收获后,结合施基肥进行耕耙,整平耙细,翌年春季再进行育苗生产。苗木换茬一般有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交替、浅根树种与深根树种交替、培育大苗与培育小苗交替等形式。休闲时将土地闲置,待雨季将地上的杂草翻压在水中,任其腐烂以作肥料[1]。二是合理耕作。耕作包括整地与中耕2个方面,苗圃整地最好进行秋耕秋耙,也可秋季起苗后随即耕耙。如必须春季整地,宜在土壤化冻达一定深度时方可耕地,整地深度一般以30~40 cm为宜。苗圃地耕后要耙透耧细,消除草根、石块及树根,且无大土块;中耕要选择最佳耕作时间,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中等偏上时进行[2]。当土壤含水量超过凋萎含水量并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最适合耕作,砂壤土不超过22%,轻壤土不超过30%,重壤土不超过37%,土壤过湿严禁耕作。

4水肥管理

浇水要根据土壤墒情变化而定,总体掌握“不干不浇,浇就浇透”的原则,在盛夏时要多对地面与树冠喷水,同时搞好清沟沥水;施肥是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既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也可以增加树体营养,促其健壮生长[3]。土壤施肥可结合耕作进行,通常有基肥、追肥和种植绿肥3种。基肥包括堆肥、厩肥、草木灰等,基肥要腐熟、撒匀,一般为75~150 kg/hm2。追肥以粪尿为主,通常是辐射状、圆形、条状挖沟施肥,移植大苗的当年秋天应追施1次速效肥,翌年的春秋两季各施1次并及时浇水。绿肥种植一般以大豆等豆科植物为主,播种密度要大,任其腐烂以作肥料,通常在其植株幼嫩时翻到土内腐烂成肥。

5病虫害防治

侵染性病害应在移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前喷施波尔多液进行保护,发病后喷施敌克松、代森锌等杀菌剂进行治疗[4]。食叶害虫可喷敌百虫、施乐果等杀虫剂;食根害虫可用毒饵诱杀,或用呋喃丹颗粒剂施入土层中进行防治。

6起苗出圃

大苗出圃要掌握好随挖、随包、随运、随栽的原则。一般大苗出圃时需带土球,且土球要用草绳包扎[5]。如挖运裸根苗,必须将根系沾上泥浆,并包上湿草再装运。

7参考文献

[1] 李振军.绿化大苗培育技术[J].中国林业,2011(18):53.

[2] 姚俊.浅谈大苗移植和培育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2):79-80.

[3] 杨伟宏.城市绿化优质大苗培育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0(1):84,66.

[4] 郜东星.园林绿化大苗木培育技术[J].山西林业,2009(3):36-3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栽培管理范文 下一篇:科研档案管理范文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