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时间:2022-05-14 06:42:52

浅谈在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在艺术教学中,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魏书生这样说:“衡量课上得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我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不在于我讲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与否,而在于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高效与否”。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潜力的挖掘。那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应做些什么呢?我的体会是:

一、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挖掘思维的潜力

“科学始于好奇”。初中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兴趣和求知欲是引起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力。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则可以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如:我在《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奇特的装饰品》这节课中,先预设了这样一个环节:在我们的居家生活中,就有许多精美的装饰品,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在你们家里有哪些装饰品呢?学生:插花,盆景,装饰画等。老师:除了同学们说到的一些装饰品外,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装饰品。(点课件)如:精美的叶雕、插花、铁艺壁挂、雕塑等。今天,老师带来了自己亲手完成的家居装饰品大家想不想看?――想。(拿实物)那看看老师的作品有什么独特之处?生:由普通的瓶子、盘子经过装饰而成的。师:老师之所以有这样的创作灵感主要是受到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陶瓷作品的启发。现在老师就带大家来欣赏大师的作品,去领略其作品的风采。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注意其表现的内容、色彩、方法。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奇特的装饰品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点题,顺理成章地衔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对著名艺术家毕加索陶瓷艺术的欣赏。

因此,在艺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素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身边的艺术出发,由点带面,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为材料,进行类比、联想、想象等思维加工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形象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没有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很难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创造出新形象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直观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形象信息。

1.由听觉到视觉形态的转变。艺术是相通的,色彩鲜明、线条流畅的画面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产生通感,而优美的音乐旋律和舞姿同样能激活学生大脑中所储存的表象,促其产生联想。例如:我在教《画情绪》一课时,先让学生听三段音乐,第一段音乐节奏强烈;第二段音乐轻快悠扬;第三段音乐杂乱。然后请学生谈及感受,有的学生觉得第一乐段听了感到激动,令人振奋;第二乐段听了心情很舒畅、很快乐,第三乐段听了很烦,心里感觉乱糟糟的……紧接着让学生回忆、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再根据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所得感受与不同形态的线条联系起来。此外我还让学生结合色彩来表现出人的不同情绪。由此,我觉得把音乐语言转化为形象语言能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为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2、由静态形象到动态形象的转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借助电教媒体来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思维。例如:我在教剪纸――《鱼的造型》一课时,若仅以投影片或语言来描述,效果未必最佳,学生定会感到大不如以前在看海底世界时那么过瘾。如果我们换种教学方法,把这些鱼用多媒体变成能动的活鱼,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在观察中不知不觉同桌讨论了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在视觉感官上得到了美的享受,而且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自主地在交流中了解了鱼的特征,此时学生的学习由乐学上升为主动学习,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由被动思维向自主思维的转变。布鲁纳认为:“在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同样是剪纸――《鱼的造型》一课,由于剪纸艺术强调人的主观形象思维,注重夸张变形及装饰,因此,在课堂上我请学生上黑板大胆尝试在鱼的身体上进行形的排列组合,探究怎样的组合及排列才能有理想的效果,才使得鱼的形象活泼,可爱生动,整体协调统一又有变化。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动脑动手,另外,学生设计完成后还可以为自己设计的作品命名。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兴致盎然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索的精神令我惊讶与欣喜,充分说明,现代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渴望成功并希望展示自我。

三、在教学中注重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

1、在教学艺术常识中,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如:在详细讲述一些美术知识和表现手法时,有意识不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指出要点,用较为概括的语言加以叙述(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后作补充),使之成为概念或定义。

2、在图案和绘画创作时,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如,用各种几何形来组织画面,使之成为一种美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虽有一定的动势和情绪的表现,但它是捉摸不定、模糊的,是一种抽象的形式美,因此,在进行图案与绘画创作课时,除讲授构思的几种方法外,还应根据立意,确定绘画题材。在主题、题材确定后,要他们不必急于画出具体的形象,而要将具体的形象概括为抽象的与内在精神相统一的几何形。然后,在最满意的构图的基础上画出具体的形象,这能使画幅更新颖,更具吸引力。

3、在平面构成的设计练习中,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平面构成知识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现代生活。通过平面构成的练习,可以培养视觉和思维等方面的创造力。平面构成的内容较为抽象,初中生的年龄段正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有意识地锻炼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多元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将《基本图形的自由分解与组合》这一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并在了解学生已有其它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相关学科知识――几何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看看、想想、做做、评评再做做的自主性学习意识下,学会审美品评,创造新颖美观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多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第五中学)

上一篇:对艺术教育新课改的粗浅认识 下一篇: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提高学生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