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数学解题后反思的方法

时间:2022-05-14 05:54:52

例谈初中数学解题后反思的方法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解题后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适时的反思,可以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反思?又如何引导学生反思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两点做法.

一、反思解题方法,拓展知识运用

例1如图1,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分别为线段BC、CD的中点,K为线段BD上一动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最小值为2)

本题主要是利用菱形的轴对称性解题,用点Q关于BD的对称点Q′(即AD中点)代换Q点即可.

反思如果把点P、Q变为BC、CD边上的动点,PK+QK是否还有最小值呢?(最小值为3)这样一变,就把单动点问题变成了多动点问题,但仍利用菱形的轴对称性解题,解题方法一致.这种反思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沿着轴对称代换的思路反思下去,我们可以作如下变式:如图2,ABC中,BC=6 cm,ABC面积S=21cm2,点D、E、F分别是AB、BC、CA上的动点,则DEF周长的最小值是cm.

此题需分别作E点关于AB、AC的对称点E′、E″,先把DEF的周长代换为线段E′E″,再求AE′或AE″的最小值,即ABC中BC边上的高AE,所以DEF周长的最小值为72,如图3.

问题反思到这里,应该说这类问题的“破题之道”已经基本呈现出来了.但是,以上反思,都是教师在做,或者说是教师引导着学生在做.要把解题后的反思培养成学生的一种能力,还必须由学生独立进行有效的反思.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到此为止.我让学生课后就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反思,看看我们初中阶段“求最值问题”有哪些常见的题型,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并由此产生了一个专题“初中数学中最值问题的解法与思考”.通过这种由点带面,由面到体的反思,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而是去深入思考题目所体现的数学知识、方法乃至数学思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无疑是极好的!

二、反思错误原因,提高思维严密性

例2若分式方程2x+ax-2=-1的解为正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注意问题的隐含条件“解为正数”,包含两个要求:①有解;②解为正数.显然要注意增根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我通过下面几个题目的练习,强调了做题要重视题目的隐含条件.

1.反比例函数y=k+1x中,k的取值范围是.(k>-1)

2.二次根式x(x-3)中,x的取值范围是.(x≤0或x≥3)

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1=0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a≥-1且a≠0)

4.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0 cm,BC=16 cm ,点E从B点出发,沿BD向D点运动,速度是每秒1 cm,同时,点F以相同的速度从D点出发,沿DB向B点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则当t=时,四边形AECF为矩形.(t=3或13)

为了彻底解决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失分严重的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做一个专题,名字就叫“挖一挖题中的“雷”.结果让我很欣喜,学生几乎把初中阶段同类问题都给搜出来了.并且还在每一个题目后面标出了“雷人之处”.我专门利用一节课,让每个同学通过多媒体来展现自己的发现.比一比谁的“雷”最具有隐蔽性,谁的雷更具有欺骗性.学生热情高涨,效果非常好.通过这样的反思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同时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当然,解题后的反思应该是学生日常解题中的“家常饭”.通过这种反思可以有效避免“题目做了一大摞,下次做时照样错”的现象.当孩子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在反思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反思的乐趣,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在解题后来一个“回头望月” .无论是从应试教育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说,解题后的反思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好方法.

上一篇: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