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 第10期

时间:2022-05-14 04:30:25

【摘 要】静观作为中国水墨艺术特有的审美方式,它以审美对象导入内心。静观也称澄怀味象,与纯客观的观察方法着眼点不同:他要穿透客观表象去洞察本相。它不仅是用眼睛去观察,更主要的是调动全身的感受力和精神力量去体验客观现象,通过视觉和空明澄澈之心将主客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静观默察,应目会心,物对通神,达到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

【关键词】静观;天人合一;审美提炼;人格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的精神是宇宙精神的一部分。“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朱嘉论语)。所以,人的心灵世界是可以同宇宙大千世界想沟通的。

其实美并非事物本身的形质,只有心灵感悟与形质内在的意蕴吻合,美才得以观照。因此,大美的获得是靠心灵地静观来实现的。

静观作为中国水墨艺术特有的审美方式,它以审美对象导入内心而不是感官世界,与纯客观的观察方法相区别。静观也称澄怀味象,与纯客观的观察方法有着不同:他要穿透客观表象去洞察本相。它不只是用眼睛去观察,更主要的是调动全身的感受力和精神力量去体验客观现象,通过视觉和空明澄澈之心将主客体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静观默察,应目会心,物对通神,达到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这种中国艺术特有的观察方法又成意象观察。纯客观的观察方法捕捉的是客观表象,产生具象造型,而意象观察捕捉到的是客观物象的灵魂即生命本体,这正是水墨画意象造型的初衷。

传统的宇宙精神和人格精神相一致的意识观念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水墨画家的心里。他们把自己化入宇宙万物之中,用心领略道之浑茫,体验万千气象,净化自我胸怀,完善人格修养。通过对客观事物形质的把握,在物我为一的境界中领悟,捕捉其内在的气势和神韵,从而完成正真的审美观照和心灵体验。这种对自然的深刻感受是一种浸透了主体意识的概略表象。它意味着那天人合一的心象之美已经烂熟于心,呼之欲出了。

用意象观察方法获得的概略表象,往往违背视觉规律和客观逻辑,以更加凝练的形态表现更多的情感和更高的审美境界。水墨与纸帛上的运动表现出的那种淋漓秀润,灵动素雅是最具备体现阴阳交错虚实相生的宇宙精神的。因此,水墨形式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宇宙精神和人们时空意识的最佳方式。

笔墨是水墨画意象造型的媒材和基础。当用以表现画家某种心理体验时,笔墨便成为宇宙精神和人格高尚化的直接表征。“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石涛话语录)。这无疑是画家作画时那种心笔相应,物我两忘的最佳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画家的笔墨与情怀同化入宇宙空间“物我为一”心境之中。所以,作为中国艺术的水墨形式,实际上是宇宙精神与画家心灵相融相受,淋漓渗化的一种生命形式,在这个笔墨交融的世界中,我们观察到的其实已不再是眼前的那个完全符合视觉规律的印象世界,而是一种与主体意识融化合一的宇宙精神。

静观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心灵感应,是主体用整个身心去体验,以空明澄澈之胸怀纳宇宙万象的双向运动过程。只要将自我修养完善的人格化入宇宙精神世界之中,便会在与宇宙精神的交流中,获取美的真谛。画家主体的人格修养过程在全部审美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人格修养实为养心炼气的过程。是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方式完成的。心品不高,人格修养没完成,就无法实行对美的观照。

水墨画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宇宙意识建构起来的艺术世界,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发展,在新的辉煌到来之前呈现滞化,从本质上说并非艺术形式自身的问题。只要人们的宇宙意识和审美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水墨画就会具有广阔的表现时空。

参考文献:

[1]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2]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7.

[3]崔翁墅.绘画的意境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7.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上一篇: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 下一篇:桥梁结构模型试验研究现状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