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时间:2022-05-14 02:21:59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美术课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发挥;主体性

How to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to study fine arts

Zheng Xiaoli

【Abstract】In the fine arts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ptimiz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to make the students become passive to active in learning, really become the subject of study, this is the art of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students success.

【Key words】Transfer; Enthusiasm; Play; subjectivity

由于学生是能动的,独立的,教师的教必须经过学生的能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才有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在美术教学中我特别注意通过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美术教学,要抓住青少年的爱美心理,唤起他们潜在的美感,如在上《中国古代陶瓷工艺》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它的源流,让学生懂得,我国古代除了有“四大发明”以外,瓷器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大多是中国传入的。对教师的提示,同学们很好奇,所以兴趣也就由然而生。接着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历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先有陶而后有瓷,陶和瓷有着本质的区别,让学生搞清概念。我国的制陶工艺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达到顶峰。在人类的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宋代我国瓷器工艺就达到了高峰,在我国南北各地出现了许多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清代我国的瓷器工艺就达到了顶峰。此时同学们对古代陶瓷工艺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将实物资料、录相资料、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以陶瓷工艺优美的造型、绚丽多彩的纹饰和釉色,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作品所反映的自然美,造型美、韵律美,色彩的和谐美,进而了解艺术美的创造规律。由于直观性、针对性强,有新鲜感,感染力大,激起了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为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主动性打下了基础。

2 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在美术教学中,当教学内容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随之增强。我在给学生讲授《立体造型》时,先在黑板上,徒手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如同用圆规画出一样),同学们齐声称赞。老师提问这画的是圆还是球?同学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明明你画的是圆怎么会是球呢?此时学生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我引导学生“用我的眼睛去看,黑板上画的是球,我并且能看到球的另一端及球的内部构造”。同学们感到玄乎。我又说:“我们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塑造体积、头脑里就耍有这种空间想象的概念。”紧接着在黑板上我演示给学生们看,一边演示,一边分析。我进一步引导:把球比着一个西瓜,横竖段面切去1/4瓣是什么样子?或切1/8瓣又是什么样子?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任意地切割和添加。再复杂的形体都是由最简单的形体组合而成的。三维空间想象对于我们学习立体几何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搞建筑设计,环艺设计,一定要有这种空间想象的能力。我的演示一目了然,学生们通过六面体的切割,举一反三,很快地掌握了这一方法,并且有所创造,使学习兴趣升华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3 激发强烈的创造欲望

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 只有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前提出发,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在初中第六册《插图》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让学生懂得插图是对文学作品作形象的说明, 通过视觉形象, 使文学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在学生掌握了插图的创作步骤之后,我提供了这样一段文字资料:“在我们面前,在我们的周围,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间,到处是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的蝴蝶,蝴蝶密集到这样的程度,我们随便伸手就可以捉到几只。……”让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树木、蝴蝶的形象资料,独立地、自由地组织画面,老师作示范和提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由于各自对文字资料的理解不同,对大自然的感受不同,大家用独立的思维方式,在画面上添加自然景色中的河流、山丘、云彩、人物、禽鸟等等。在此过程中,老师的诱导、提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以点带面,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经过课内半小时的训练,同学们描绘的自然景色无一雷同,所画画面构图比较完美,生动。虽然训练时间较短;但营构了一种宽松乐学的气氛,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欲望,为提高绘画创作与艺术鉴赏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美术课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成功之路。

上一篇: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小麦锈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