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元素:从学习走向运用

时间:2022-05-14 01:59:02

文化元素:从学习走向运用

【摘要】当前,英语教学中,教师对教材中文化元素的处理大都停留在知识教学层面,还远没有走向运用层面。鉴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本回顾中聚焦文化元素,在图示比较中体验文化气息,并最终让学生在模拟运用中走向文化自觉。

【关键词】文化元素;文化自觉;文本故事;图示比较;模拟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41-03

【作者简介】钱希洁,江苏省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江苏无锡,214191),高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

任何一种语言都必然蕴含着与之同步生长的文化,并因文化散发着某一语言所特有的魅力。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英语更是蕴含了久远、丰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元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文化意识”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五大目标中的一项,为此,译林新版《英语》教材以culture time的形式将英语中一些基本文化元素纳入了教材的相关单元。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与所学语言相关的文化元素的教学大多还仅仅止步于知识教授层面,还远没有走向运用层面。而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逐渐积淀相关英语文化元素,并逐渐形成文化自觉是引导学生发展自身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一环。下文,笔者结合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2 A new student中的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阐述自己引导学生从教材相关文化元素的学习逐渐走向初步文化运用的思考。

一、在文本回顾中聚焦文化元素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知识,在随后的实践中,忘记那些知识,但潜意识中的判断力使他们将这些知识能应用于实践之中。”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并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这些文化元素,然后在运用过程中让其逐步走向文化自觉。

Unit 2 A new student (story time)主要围绕学校教学楼各教室和专用教室的分布展开,其中包括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结构There is/are...和其疑问句形式Is/Are there...?culture time板块呈现了英美国家关于楼层的文化元素,因此,culture time板块中的文化元素与本单元story time板块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回顾故事,然后逐渐引导学生聚焦故事文本中各教室的楼层分布,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文本故事的同时,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文本中初步感知英语国家在楼层上与我们国家的异同,并引导学生运用前面一个单元中学过的主要语言结构There is/are...开展相应的语言交流活动。随着师生对文本故事的共同回顾,逐渐生成板书,如下图1。

(图1)

教学片段如下:

T: Last time,we learned Unit 2 A new student story time. In the story, who is the new student?

S: Nancy Black.

T: So Miss Li asked a girl to show Nancy around the school, right ?

S: Yes.

T: Who showed Nancy around the school?

S: Yang Ling.

T: So Nancy knows something about the school, right?

S: Yes.

T: There are many rooms in the school. Where are the classrooms?

S1: The classrooms are on the second floor.

T: Where is the music room ?

S2: It’s on the first floor.

T: Are there any other rooms on the first floor?

S3: Yes, there are. The table tennis room is on the first floor too.

T: Are there any computer rooms?

S4: Yes, there are. They’re on the third floor.

S5: And the library is on the third floor too.

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There are three floors in the building. This is called the first floor. This is called the second floor. And this is called the third floor. Right?

S: Yes.

T: Now please talk about the picture, using “There is”or“There are”.

对文本故事的回顾,勾起了学生对文本故事的记忆,随着师生对话的推进,教师为学生逐渐勾画出了一幅文本故事所描述的教学楼平面图,如此学生便聚焦本单元culture time板块所涵盖的关于“楼层”的文化元素,这样便拉开了文化板块教学的序幕。

二、在图示比较中体验文化气息

本单元的文化板块,主要侧重于英美两国在楼层名称上的文化差异。在美国,楼层的概念与中国比较一致,一般而言,“一楼”一般用“The First Floor”, 二楼用“The Second Floor”, 三楼用“The Third Floor”;而在英国,所谓的“一楼”一般用“Ground Floor”, 一般用“The First Floor”来表示我们认为的“二楼”,“The Second Floor”来表示我们认为的“三楼”,以此类推。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英、美国家关于楼层文化的差异,教学中,笔者在根据文本故事生成的教学楼平面图(见图1)上加注了新的内容,即在同一张图示中,加注了英、美两国在楼层文化上的差异,从而使这种文化差异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见下图2。然后,根据下图2中标注的英、美两国在“楼层”名称上的文化差异,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There is/are...结构分别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在交流中更为清晰地体验不同的文化气息。

教学片段如下:

T: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In the USA,how do people call floors ?

S:The first floor, the second floor and the third floor.

T: That is from the first floor, right ?

S: Yes.

T: But what about the floors in the UK? Is it from the first floor too?

S: No.

T: 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In the UK,it is from the ground floor, then the first floor,the second floor,and so on.

T: So what do people in the USA call the ground floor?

S: The first floor.

T: Now please talk about the picture, using “There is ” or “There are ”.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学生熟悉的同一图示中,教师呈现了英美两国关于楼层的不同的文化元素,这样学生便能在直观的图示比较中初步体验不同的楼层文化,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记忆;这也为其进一步在模拟运用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文化自觉做好了必要的文化和语言储备。

三、在模拟运用中走向文化自觉

笔者在英国伦敦时,有一次想去底楼外面的花园散步,在酒店乘坐电梯按楼层按钮时,一不小心还是出了差错,按照中国的电梯文化,我在电梯内直接按下了“F1”(一楼),却发现我只是到了实际意义上的“二楼”,这才想起原来这是在伦敦,于是再重新回到电梯,按了“G”,才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底楼。这让我真正体验到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差异,虽然我们在书本上学到了不少英语知识和文化,然而,当我们真正置身于英语国家,我们会发现我们和真正的运用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教学生学相关文化知识转化为让学生运用文化知识。在本单元关于“楼层”的文化板块教学中,笔者通过创设模拟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模拟运用的过程中,逐渐从知识层面走向文化自觉。

模拟情境:假设我们自由行来到英国,将要入住某一酒店,必须找到如下与自己有关的场所:(1)Parking停车场;(2)Check-in大堂;(3)Bedroom 客房;(4) Dining room餐厅;(5)Garden花园,(6)Shop & Bar商店和酒吧。

朋友提供如下建议:First you may park your car on B1. Then you may Check-in on the First floor. You may find the dining room on the ground floor. The shop and the bar are on the second floor .The bedrooms are on the third floor and the fourth floor. There is a garden behind the house.

请你根据上面的介绍,在下面的表格(见表1)中为这些场所标明楼层或具体方位,并运用学过的“There is/are...”结构及其疑问句形式“Is/Are there...?”就将要入住的酒店分布情况进行交流,这样便把文化元素融合进了模拟的语言运用过程中。

在我们国家,英语教学确实很难做到真正的运用,然而,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文化元素,积极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初步的模拟运用,走出文化元素的知识学习层面,并让他们在逐渐走向文化自觉的英语教学中跨出可喜的一步。

上一篇:中压开关柜绝缘技术探析 下一篇:基于BYOD的智慧学习环境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