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时间:2022-05-14 01:33:57

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摘 要: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同时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暴露了许多不能避免的问题,但是这绝不会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因为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本文就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并得出城镇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的结论。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发展;作用机制

城镇化进程和我国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反过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大批的人员流向城市,能够调节城市的产业结构,刺激消费,使城市中的劳动力增加,促进企业实在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提高城市的经济水平,进而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下面就对城镇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进行论述。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影响城镇化对经济促进作用的因素有很多,要想真正了解城镇化对经济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就要在两者间建立联系,通过建构经济增长模型的手段将两者建立起间接的联系。在模型建立时要考虑要素投入和结构变革两个因素,投入要素在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是指物力、人力、才学的投入,所以在设定经济增长模型时,要充分考虑资本因素。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模型建构过程中,要重视产业结构这样要素。其实,文化发展程度、科技水平、道德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所以在经济增长模型设定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1.2 数据来源

为了更好的研究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所有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它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和真实度;还有一部分数据是利用最小二乘法算革变量的具体系数,主要是指将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就业人员在通过从事社会劳动后取得相应的薪水和经济收入的社会劳动总量。

2 城镇化与经济发展间关系

2.1 城镇化的水平与经济发展呈正比例关系

经过许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者研究论述可知,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直接间接关系,我国经济增长能够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城镇化进程对提高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我国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的数据可知,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进程有带动作用。在1978-1984年之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城镇化水平提高1%;而在1985-1995年和1996-2008年两个时间段,分别也是有1%数据的带动,因此,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城镇化水平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水平,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也会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2.2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

经济发展有助于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没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影响极其不明显,可是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动态均衡的关系。在研究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时,较多地采用了宏观经济学计量分析的检验分析方法,进而对二者关系有更为深入的讨论。首先,对二者关系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由于宏观经济变量有着时间的发展趋势,因而比较不平稳,所以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要对单位根进行检验,在检验数据不平稳的基础上,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协整检验。一般情况下,利用ADF的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进而对检验结果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以确定二者的关系。最后,对二者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后发现。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中都存在着滞后期,而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滞后期进行检验,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影响城镇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不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3 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3.1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资本因素、人员因素、知识因素等,在探究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时,首先将这些因素分别设为变量,然后将变量投入产出模型中,最后分别对各个变量进行检验,还要对变量和变量间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检验结果,就要在检验过程中适当的对变量进行调整、研究和验证。在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众多因素中,人力因素是最明显的,因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做好人力资本的投入和管理。

3.2 我国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

要想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影响,需要从人均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机构转化等四个影响因素进行考虑,有效分析四因素与城镇化的联系,以进一步研究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问题。首先,对四个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可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人均物质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对人均知识资本和第三产业间没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与较多的经济增长因素之间没有更为明显的相关性。

3.3 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建议主要有两点:首先,选择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一方面,将资本要素、技术要素、信息要素等生产要素在城市中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优化城市中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充分发挥生产要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其次,加强我国城镇发展在区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城镇区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以充分发挥城镇化为现代生产要素的集聚提供平台的强大功能;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区域资源的争夺者,我国采取有效策略将争夺者转化为生产要素配置的组织者,为促进城镇发展和推动城镇化进程提供有利的转型和升级条件。

结束语

通过对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分析显示,两者间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在很长的发展时间里,两者的发展是呈均衡发展态势的关系。对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两者关系的探究,我们知道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包括物资因素、人资因素、和知识因素,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物资,但对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却是人资,所以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明显的,而反过来看,随着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积极探索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建翠.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

[2]刘嘉汉.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李敏飞.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镇化进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生态作文理念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信息化技术对大学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