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霞 晕染地球的一抹红

时间:2022-05-13 11:41:29

中国丹霞 晕染地球的一抹红

责编 赵洪容

2009年5月26日,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丹霞地貌命名地、中国红石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召开。150多位国际国内地质地貌专家和中国有关部门、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地专家和官员齐聚一堂,就丹霞地貌的科学发展与资源保护利用、丹霞地貌自然遗产保护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丹霞地貌”是一种有待世界地貌学上归类的神奇地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景兰、陈国达两位先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广东丹霞山命名,并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地貌类型,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虽然“丹霞地貌”在中国大地上的研究已有80多年历史,但还是第一次走上国际学术殿堂。这也是丹霞地貌学术研究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盛会。会议邀请了五大洲18个国家的国际专家学者27人、国内专家学者31人和我国政府部委办领导20多人,还有6个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地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共150多人。

大会对于推动丹霞地貌研究事业的发展和交流国际上有关丹霞地貌、红层地貌和岩石地貌(Red beds landform.or Sandstone landform)的研究成果,促进丹霞地貌自然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大会对丹霞地貌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形成了世界学术界公认的重新分类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丹霞。

何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一种特殊的岩石地貌类型,其经典定义可简单表述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

中国地质学家冯景兰1928年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命名“丹霞层”:1939年中国地质学家陈国达提出“丹霞地形”学说;1954年“地形学”改称“地貌学”,因此“丹霞地形”相应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的研究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国内几十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各相关领域涉足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丹霞地貌学科研究体系。在中国,从东南沿海至雪域高原,从江南丘陵到大漠边陲,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域,已知数量790余处。以丹霞地貌为主或相关的有:峨眉山一乐山大佛、大足石刻、武夷山、三江并流、承德避暑山庄、丹霞山、泰宁、龙虎山等。

会议背景

1991年,第一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在丹霞山召开,并成立了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

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至今已召开了11届,出版了11本论文集,发表了各类相关研究论文400多篇,得到学术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2004至2008年,丹霞山、泰宁和龙虎山先后以“Danxia Landform Type”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以来,广东丹霞山、湖南~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等丹霞地貌区以“中国丹霞(China Danxia)”名义系列提名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过程中,部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对“丹霞地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参与了相关的科学考察调查论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都认为很有必要将丹霞地貌推上世界级的学术研究层面。

会议达成的共识

经过几天的共同论证,会议通过了题为《世界的丹霞》丹霞山宣言。专家们达成了以下几项共识――

丹霞陆相红层地貌在中国广泛分布;

丹霞地貌与全球大陆红层地貌具有可比性;

丹霞地貌在中国已有80多年的研究历史,同时,具有重要的全球科学研究价值;

丹霞地貌展现了绝妙的景观、重要的美学价值以及巨大的旅游价值;

丹霞地貌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自然遗产价值;

中国丹霞的利用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中国丹霞值得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丹霞”申遗历程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专家提议丹韶关霞山申报世界遗产。但由于种种原因,丹霞山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一直未能真正进入政府决策。

2006年7月24日,在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上,由湖南省良山风景区管理处提议,中山大学教授、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理事长彭华起草的《关于“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倡议书》作为大会文件通过。

2006年12月12日,“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成立了“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协调领导小组,由各省推荐专家组成申遗专家组,标志着中国丹霞地貌系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2007年4月,建设部和丹霞申遗领导小组从报名的十几个单位中初步遴选出中国南方6个省9个提名地参与申遗工作。申遗总文本8易其稿,并请英国和新西兰的世界遗产专家帮助修改英文文本。

2009年1月16―19日,综合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中国丹霞”作为2009年的国家提名,正式呈报世界遗产中心。最后上报的提名地为6个。

上一篇:武当山&黄庭观:清风拂山冈 下一篇:集体宣传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