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开放自由的美术教学空间

时间:2022-05-13 05:12:17

创设开放自由的美术教学空间

摘?要:美术课是学生情感抒发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在美术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获得快乐,有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创设?开放自由?教学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孩子的创造力在其观察活动中就初见端倪。他们或惊讶、或提问、或怀疑,用语言和游戏表现自己的创造。美术是形象的艺术,美术教育以形象为手段,基础是孩子对美的发现,目的是让儿童最大限度的释放生命灵性。因此,只有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才能充分地诱发孩子的创造灵感。

一、美术是形象的艺术

a、感受美的对象

感受美是一种快乐。我们来到野外,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雨后的春笋,雪中的高楼……大自然牵动着儿童的心,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极好的营养品。美育在发展儿童艺术心灵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他们的创造力。而且,有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性在成年之后,仍保持着健全活泼的“童心”,使创造力持续发展。学校新铺了碧绿的操场、鲜红的跑道,孩子们就涌在上面欢呼雀跃。“爸爸,大楼前新建了一座亭子,潺潺的流水,青青的小草,艳艳的红花,太美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将消息报告给大人们。凡是美好的,孩子们都会眼睛发亮。以提高学生审美感受为突破口的美术教育必然是有希望的。“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的审美活动,为获得审美的最大效益,提高感受性,必然要经历一个攀援而上的审美心理过程,这就要求每一位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地与孩子们一起,不断地加强审美感受。

b、接受美的形式

美育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必然是贯彻始终的,以自由为本性的审美活动,可以充分保护儿童的创造性表现。其在形式上的启发也是在孩子们对美的感受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实现的。桃红柳绿,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都市之光……蕴积在其中的点线面、色彩、韵律与节奏,一一被儿童们发现、体味、领悟。寻找到美的孩子,创造力在这里植根。

c、享受美的世界

欣赏美是一种快乐,创造美更快乐。美,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陶治我们的情操。在美术教学中,用美的一切去感染学生,让自己成为“美的使者”来到孩子们中间,去播撒美的种子。美在举手投足间,美在幽默语言中,美在充满爱心上……

二、创设美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发现美的眼睛。要精心创设一个教学情境——“渗透着教育意图、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和想像,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周围环境与儿童心理的共鸣,充分调动儿童的潜能,迅速推进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

情境的最大特点就是亲和。大自然是神奇多彩的。绚丽的色彩,对儿童永远有着新鲜而神奇的魅力。春游的日子里,学生们来到野外,遍地的油菜花嵌着簇簇桃花;滔滔江水托着飞驰的游艇;浅湾里,孩子们打起一串串水漂……在这样的情境中,儿童们的创造潜能被激活:金黄的和粉红的,那是皇宫;水珠和白线,那是银鸟划空;还有那漾开的水波,更是孩子们一个个绚丽的梦想。“以情感为纽带”的情境,创设的就是亲和、广阔、自由的氛围。其目的是为了儿童能充分地活动起来。“活动是一种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内化’建构过程。即由外部的、实物性的活动,经协调组织、沉淀、升华,逐步转化为内在的、心理性的活动的过程”。美术是一种广泛的活动。孩子们在美术课上,喜欢做食品造型,喜欢画飞机大炮、仙女美人,喜欢看风筝、画脸谱、做动画,那是因为在这个“写意”的全过程中,所有的活动都是鲜活铮亮的,孩子们可以不停地去探索、去尝试、去实现。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创造“亲、助、乐”和“美、智、趣”的情境,消除儿童与环境的距离感,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整体地利用环境资源。孩子们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围中,其美术作品必然是充满着创造力,浸透着幻想的伟大之作。

三、创设自由的教学空间

数九寒冬,孩子们趴在冰凉的纸上,画他心中的王宫、海底世界,或者伸着冻得通红的小手,抖抖擞擞地捏“蚂蚁大帅”“萝卜兄弟”……凝聚着儿童想象的创造活动是他们最倾心的活动。孩子们喜欢用树枝画画,用粉笔画画,更多的时候喜欢用彩笔和手指去画画。他们一有空闲就去捏泥土、玩沙子、搭积木,只要逮着机会就去抛砖头、垒石子,不顾一切地去戏水。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积极主动,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好奇、对自然的关切、对美的追求,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性。整个活动的造型、想象、自由表现,极富情感色彩。这种感情的专注和投入、注重过程的融洽愉悦,既具有审美特征,又集中体现了创造力的主要特征。

想象是创造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拓宽创造空间,激发孩子自由想象中。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展示生命价值,“还原自由生长的生命”。儿童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需要在环境里积累情感,更需要我们的辅导,关怀和个性的张扬。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这地,人人是创造之人!还儿童一个自由伸展的空间吧!

美是人人看得见的,又似乎是神秘的。美术创作可以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从大自然到人们日常生活,从古今中外人类创造的文明礼貌,到现代科学创新的畅想。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美的渊源,去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和审美的修养,给他们创造美的自觉和主动权。

儿童的美术创造是自由、自发、自然和充满乐趣的活动。保护儿童的创造天性,唤醒儿童的美术创造潜能,激活、释放儿童的美术创造灵性,拓宽儿童的思维空间,擦亮儿童的心窗,创造美的天地,放飞儿童个性之梦。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

[2]《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上虞市实验小学?浙江绍兴)

上一篇:中西融合佳作——《空山鸟语》 下一篇: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