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与品德比翼双飞

时间:2022-05-13 03:30:21

让智慧与品德比翼双飞

【摘 要】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身心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在为聋生授业解惑的同时教师更应传道,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等等,以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关键词】聋生 德育教育

教书和育人乃教师之天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挖掘德育因素,使聋生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正确把握教材,发挥德育功能

低中年级的聋校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贴近生活、教育意义极强的作品颇多,有赞美祖国山河壮丽、文化灿烂的,有歌颂老一辈革命家的高贵品德和古今科学家的好学精神的,也有教育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纪、乐于助人的。它们不仅是生活的具体参照,更是道德情感观念的载体。教师应抓住不同文章的不同侧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教学《北京》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动画将天安门广场360度旋转,让学生对宽阔的广场和四面庄严的建筑尽收眼底。接着又请学生欣赏课前搜集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北京城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一饱眼福。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和氛围创造,让学生似身临其境,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学生不禁赞叹:北京,真是太美了!而后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北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再共同学习课文内容。学生在这种鲜活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更透,而且产生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热爱首都的情感被充分激发。

二、引导课外阅读,提高思想觉悟

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针对聋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思想实际,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读物,并引导他们去品读,使他们在掌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同时受到有益的感染和教育。

例如,班上的朱尚婕同学,脑袋机灵但在家有些不乖,想要的东西如果得不到便躺在地上又哭又闹,谁也劝不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为她挑选了《没有耳朵的小兔子》,让她带着三个问题去读:1. 小白兔为什么没有了耳朵?2. 小伙伴们喜不喜欢没有耳朵的小白兔?3. 后来小白兔为什么又长出了漂亮的大耳朵?聪明的她很快找到答案并主动与我交流。她说:“小白兔因为不听话失去了耳朵,伙伴们不喜欢它了,它非常难过。”妈妈告诉它,改掉不听话的坏习惯耳朵就会长出来。于是从那以后它变乖了,不久又长出了漂亮的大耳朵,和伙伴们一起玩耍。这时我又及时追问:你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呢?她红着脸说:“我也经常不听话,以后我不想做没有耳朵的小白兔,要做听话懂事的好孩子!”之后,我又推荐给她《听话的小孩》《乌鸦反哺》等一系列读物,并及时与她交流。通过阅读,她的进取意识得到不断地加深和巩固,并在行动中得以体现。

三、把握作文教学,触发思想情感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确,写作不只是学生组织语言文字的练习,也是教师训练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态度和认识。我们要利用作文教学,不失时机地调动聋生的情感,并通过对文章的评价来对聋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充分发挥写作的德育功能。

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记下日记和作文来表达真情实感,并在恰当的点评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期初,在习作《寒假里的一件事》中,黄新华同学叙述了他在寒假里的一天中午,帮奶奶一起刨土豆皮、切大白菜的事情。看到以前从不爱劳动的他能帮忙完成一些小家务,我真是感到由衷的高兴。于是,我立即对他这种积极表现在班级里、评语中予以大大的表扬,同时鼓励他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日子,黄新华便喜欢上了劳动,并把劳动过程记下来。在我文字评价与口语评价并进的激励中,黄新华在学校和家里都是表现有加,同时,班上的其他同学也都逐渐变得勤劳肯干。

四、开展实践活动,开辟德育渠道

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开辟多条渠道,才能使德育如涓涓细流流入学生的心田。平时我注重加强课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语文教育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促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起到约束、感染、熏陶和激励的作用。

比如,在上学期学校开展的“庆六一”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我先与参赛的三位学生一起认真考虑,慎重选取了适合他们性格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故事素材,并潜心指导他们阅读和讲述,让学生在增长知识、增强自信、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明白道理,得到了思想和知识的双丰收。比如,黄新华通过讲述《小公鸡学本领》,知道了不加选择盲目地学习,就会像小公鸡学本领一样屡遭失败。朱尚婕通过讲述《小猴栽树》明白了躺在过去的成绩上睡大觉,必定会失败的道理,并表示要不断地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罗绂秋通过讲述《小山羊过桥》深深懂得了谦让是美德的道理等等。

总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可谓无处不在。我们应该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利用各种契机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促使聋生将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金声.语文德育渗透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檀传宝.教师德育专业化读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精细化管理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自动消防水炮驱动控制及其炮口喷射落水点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