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错解”扩展知能

时间:2022-05-13 11:22:27

分析“错解”扩展知能

在化学复习阶段,同学们应该逐一地、细心地对以前解错的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如果是粗心大意、考虑不周造成,那么就应吸取经验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是化学基础知识中某处缺陷或相关思路方法不妥,那就应细读教科书(相关部分)或请教师友,再重新练习求得正确答案。这样逐渐积累,你的相关知识得到巩固,便于迁移,从而能力得到扩展,基本功就可大大地提高。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组成和微观构成等)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

)。

A.混合物

B.单质

C.化合物

D.纯净物

易选的错误答案:A。

分析:由于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磷元素组成的单质有红磷、白磷;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石墨、C等,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就是混合物,而化合物必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所以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故正确答案是C。

2.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易选的错误答案:A。

分析:因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其中B射线即为电子流,故易选错为A,但元素(原子)的种类是决定于原子中的质子数。由题意应推断正确答案为C。

3.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CO和HO,则该物质的组成中(

)。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易选的错误答案:A或C。

分析:答题时只考虑生成的CO和HO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而没有考虑氧气参加了反应,得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错误结论,故错选A;答题时虽然考虑到有氧气参加反应,但没有考虑到生成的CO和HO中氧元素是否都是由参加反应的氧气提供,得出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可能含氧元素的错误结论,故错选C。

实际上该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的CO和HO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同,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无法确定生成物中的氧元素是只由氧气提供,还是该物质中也含有氧元素。故正确答案为:B。

二、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用途等

4.将CO、CO、HO、H、CH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0H溶液的洗气瓶、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的玻璃管、适量浓硫酸洗气瓶,最后得到的尾气是(

)。

A.只有CH

B.CH、CO

C.CH、CO

D.CH、H

易选的错误答案:A。

分析:没有考虑到:在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过程中,除去CO时还生成CO,它在后面的洗气过程中没有被除去,因此错选A。

事实上,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Na()H溶液,除去了原来的CO,足量灼热氧化铜粉末除去了CO和H的同时,又生成了CO和HO,再通过浓硫酸洗气瓶,只除去了HO而生成的CO和原来的CH没有被除去,故正确答案为:C。

5.碳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后所得气体可能是什么?

不准确的答案:C或CO。

分析:碳在氧气中燃烧,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不同,反应后所得气体的组成也不同,可应用数轴讨论。

6.某气体可能由H2、CO和CH4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为了确定该实验气体的组成,先将实验气体通入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将生成的产物依次通入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假定每个反应都完全),若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则它是

不准确的答案:H、C0和CH的混合物。

分析:南于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都增加,说明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我们知道H和CH燃烧的产物中都有水生成,而CO和CH燃烧的产物中都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该实验气体可能出现的组成有如下几种可能:①H和CO的混合物②H和HC的混合物 ③CO和CH的混合物 ④H、CO和CH。的混合物⑤CH

三、化学基本计算

7.4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

)。

A.一定含有碳、氢、氧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确定

易选的错误答案:B。

分析:答题时,没有考虑到此题与上一题有明显的不同点,题目提供了可进行定量计算的数据,而按上题的思路解题,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

正确的思路是,根据生成的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分别计算出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和,再与物质的质量46g比较,即: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小于46g,所以正确答案为:A。

四、化学实验以下各题自行解答后,对照“参考答案”,(见后)检查有无错误,如有错则自行分析错误原。

8.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有: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④结晶,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②③① 9.从石灰浆抹的墙壁上掉下的一块白色固体,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0.化学实验室常用甲酸(HCOOH)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其反应方程式是制备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并检验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

(1)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应检验_______以防止爆炸:

(2)装置B中盛放_______除去______;

(3)装置D中盛放______检验______;

(4)写出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_______处加热;

(6)在反应后磁铁悬挂在玻璃管上方,其作用是______。

五、综合型探究实验题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粉

(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_________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D 9.A

10.(1)检验CO的纯度并驱除尽装置内的空气

(2)浓硫酸;HO

(3)澄清石灰水;CO,

(4)2Fe+3CO

(5)C

(6)将铁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11.(1)往B中加水,使A、B液面保持水平,盖紧A的密封盖,再向B中加水.使B中的液面高于A。一段时间后B中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好。(或往B中加水,使A、B液面保持水平,盖紧A的密封盖,再用手捂住A的外壁,若B中的液面上升,则气密性好。)

(2)B (3)12:偏大

(4)NOH;

上一篇:不轻易把喜欢升级为爱情 下一篇:物理中的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