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时间:2022-09-05 03:27:36

[摘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抱怨学苗差,学生的基础差,但是真的是学生差吗?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反省一下自己工作,认真地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就不难看出,其实他们一点也不差。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这是由他们的品行、智力、个性心理差异所决定的。本文作者就如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谈了自己浅显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差生 差异

读了济南女教师朱国红的《没有孩子是差生》的一文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在朱国红老师眼里,“差生”是老师和家长制造的,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她的“零差生”理论深深的影响着我。

回想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确会我们发现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这样一部分学生;学习马虎,作业不交不做,成绩差,上课不认真听讲。这就是所谓的“差生”。面对这部分“差生”,我们往往先是耐心沟通,然后见不见效就严厉批评,最后大部分教师往往都是束手无策,放任自流。然而这些所谓的“差生”真的差吗?不是!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认真地对他们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就不难看出,其实他们一点也不差。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这是由他们的品行、智力、个性心理差异所决定的。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单纯的把这种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定为“差生”,这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树立辩证思想,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更好的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找准差异,进行能力转换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充分说明了人的本性是相同的,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差异都是后天形成的。然而面对学生,教师往往只注重他们的学习是否认真,是否听话。但凡是学习好听话的便能得到老师的赞许,被评为优生,反之则成为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差生,是不可造之材。其实,好与差并非老师的评判而定,是由学生的生活环境、个性特点、受教育方式等形成的。教师应客观地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数学;而喜欢音乐、美术,有的学生不喜欢读读写写,而喜欢体育运动等,我们就应尊重他们的爱好。进行这方面的能培养。

二、准确定位,因材施教

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使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感到满意而”能干。”按照加德纳的观点,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关键是教师会不会发现,并运用适当方式让其发挥得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研究所谓的差生,分析他们自身的特点,而多花一些时间和心思去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从分利用“闪光点”,调动学习积极性,用他自身的正面因素克服负面因素,逐步把消极的负面因素转化为积极的正面因素。

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到三岁时才会说话,在小学时是个不爱读书的平凡小孩,老师说他反应迟钝,不聪明,成绩差,不善交往,简直一无是处。但幸运的是他的叔叔慧眼识珠,觉察出他有发展潜力,满怀信心地为他讲授数学、几何和物理知识,终于使这个令人失望的孩子,一步步地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大发明家。但是如果不是叔叔挖掘了他的闪光点,他能成为发明家吗?那他的老师不也就成了一名扼杀发明家的刽子手了吗?

三、多表扬少批评,树立信心

在课堂上,差生往往是教师批评的主要对象,批评多了,差生习以为常,不再觉得害羞,自然不在乎。其实,我们教师不应该只看到后进生的短处,还应看到后进生也有长处。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而应该用不同的方法去赏识自己的学生,赞扬学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他们也有上进心,也能上进。只是在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教师不能看到他们,某天努力学习了,某天遵守纪律了,就以为那是假象,以为是装的,既使是装出的,也是进步了,那就应该表扬他,鼓励他。在不得已需要批评时,最好能采用诙谐,婉转的语言,态度和蔼可亲,千万不能用过激的话语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平等对待优生和差生,树立师德形象

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是认识上的偏见。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接受。对于我来说,也常常带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是教师自毁形象的做法。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才能让差生逐渐走出自卑的阴霾。

五、多与家长沟通,多关心帮助他们

让家长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通过家访教师可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其生活状况,内心世界,弄清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缩短与家长、学生的心理距离,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闪光之处,指明航向,使之不断进步。

总而言之,差生本来并不是真的差,他们很有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因而受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另眼看待,于是在班集体中形成了各种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去包容,要有崇高的人格去感化,使具有不同个性的“差生”跟上队伍,从而缩小差异,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上一篇: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探讨 下一篇:冷冉“立体结构”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