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训练教学的反思与发展

时间:2022-05-13 05:45:29

中学体育训练教学的反思与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训练教学的反思和发展的研究,希望与同行们交流体会意见,共同促进体育训练教学的发展,为培养未来的体育人才而不懈的努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1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外的一切时间,为学生提供体育特长展示的平台,创设学校整体的体育文化氛围

现行基础教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体现时代的要求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大家都知道体育这门学科是靠自身亲自参与实践,在运动中才能掌握各项运动技能,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达到健康目的的;科学训练、持之以恒是学好体育的唯一途径。我们充分地利用了每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第八节活动课时间,由体育教师指导去练习各种体育项目,要求每人有体育专长(各种球类、田径、棋类、体操、武术、舞蹈和地方传统的体育项目等),在低起点上推行成功教育的理念,同时也为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奠定基础。在每年开展的学校、家庭、社区参与的运动会及各类二课比赛活动中,我们都要求家长参赛与学生一起感受体育的竞争与魅力,这样不仅为学生的体育特长发挥提供了表现的条件,同时也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关心。另外在午休、双休日和寒暑假,我们都举办各类的体育比赛(结合各类能人大赛和各种改变规则、降低难度的比赛创新型项目,)和组织二课训练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这样既体现了8-1>8的道理,又达到了强身健体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于有特殊兴趣和体育特长们,我们都积极地为他们开辟创造性的学习训练途径,如学校的田径队、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队及象棋、围棋队,多给学生提供参赛和表现自我的机会。

2 做好学生“领进门”的工作,教练员的情商和敬业精神是体育训练教学的有效保证

一个好的教师在于发现用什么方法去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克服种种困难自主地参与进来,让其有兴趣去探究并且有成功的体验。学生一旦养成了主动乐学的态度,就会对所学的知识和所接触的事物产生迫切的需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在于引导、激励、唤醒和鼓舞。”首先,我们要通过各种激励性引导,让体育孩子们先走进来,力争让他们认识到体育与健康的重要,认识到体育追求的价值;同时在不断的师生交往互动中去共同拓取未知的领域。其次体育老师们要不断的在反思中激励自己树立起良好的带动力和亲和力,这样才能更好进行体育教学训练工作。正如北大体院教授而言:“要当好一个好的教师和教练员,85%靠的是情商,15%靠的是智商,要有良好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有让人钦佩的执教风格和个性特征,直至争创名师所具备的一切素质。”再次体育教师的责任促使我们要有敬业精神,体育教师工作辛苦,社会上对体育训练工作有偏见。特别是与某些主科比较起来,社会、家长、学生仍存在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轻视体育的思想,这对我们开展业余训练带许多困难。体育教师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辛苦,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们的工作环境,在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是“露天作业”,除了每天上了3-4节课外,清早要晨炼,傍晚带运动队训练,此外还有各项体育竟赛的训练、组织和实施等;我们还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总结经验和汲取教训,这样才能掌握各类体育项目规律和特点的能力经,才能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训练。

3 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在牵手中鼓励学生体育特长的发挥,良好的评价手段可激励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成功教育经验,我们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建立体育学科的评价体系。我校采用了“参与即成功的一半占50%”,“进步即成功占25%”,“坚持个性体育特长发展即创新占25%”的评价手段,实行了“周周有新秀,月月有名星”运行方法,启动了“低起点、小步伐、多活动、快反馈”的运行机制,给体育特长生们一个大胆寻求个性发展,努力创新的一个广阔的天地。我们在学校的教学比赛和参加省市的各项比赛之后,对于参赛的同学都及时给与肯定与表扬,给与各种荣誉称号。在每年的圣诞节和学生们的生日之际,我都会送给孩子们一张带有祝福的贺卡,这既是对他们学习和训练的肯定,也是在新的一年里对他们提出的希望。面对我们的体育生孩子们,我们会通过多种激励的方法和手段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帮助他们补习文化课,解决在家里和班级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树立信心和希望。为了孩子,我们早晚深入班级,跟踪调查孩子的学习状态,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在班级听课学习。我们相信只要不让孩子丧失信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学习困难,我校经常强调体育训练格言:“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趟不过去的河”,我们时时告诉孩子们,只要我们付出,就有回报,只要我们耕耘,就有收获。体育老师的责任就是要陪着孩子们共同去努力。

4 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创建体育训练的良好氛围

站在体育孩子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既可抓住学生的心理,又可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其实教师的使命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孩子走一程。著名教师李镇西为了让现代平等意识真正驶进学生的心理,在大雪飘飞之日,与学生在雪地里不分尊卑地打雪仗,学生肆无忌惮地和老师玩在(下转第238页)(上接第236页)一起,快乐无比。正是这种不失时机的平等意识的教育,才使孩子们和我们走在一起,孩子们相信了我们才能和我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感受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也好采取相应的方法和对策去帮助和引导他们按健康的心理曲线去发展。在平时,我们力争从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出发,在保护他们自尊心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5 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方法,为每个孩子的成功努力

训练方法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不间断训练法,我们训练格言是风雨无阻,其中早训60分钟,下午90分钟,全学期期考两周停训外,不管天气如何都坚持训练。在训练过程我们明确孩子们需要重点掌握的专项知识,明确了决定专项成绩的因素、比赛的要求、专项素质的确定、竞赛规则的要求、专项技术的特点以及肌肉收缩特点和需要的力量类型。

总之,为了体育的发展,为了教师的责任,我们无怨无悔。和体育孩子们在一起我们充实;看到他们的发展我们欣慰。我们会时刻做到心理想着孩子们,眼睛里看着孩子们,手里牵着孩子们,尽我们最大努力让孩子们有一个成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罗积科.浅谈如何抓好中学田径训练 提高竞技水平[M].

[2]任国定.抓好学校田径队训练的几点体会[C].

[3]罗映清.学校体育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4]于长镇.试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J].体育科学.

上一篇:立足“常态课”践行新课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 下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绩效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