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意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创新与发展

时间:2022-05-13 05:40:33

浅谈写意花鸟画和山水画的创新与发展

摘 要:写意花鸟画与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外来文化入侵,使得花鸟画与山水画都受到了剧烈的冲击。这就要求我们队写意花鸟画与山水画的创新和未来发展进行深思,以便于写意花鸟画与山水画能够更好的发展下去。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山水画;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171-01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外来文化的导入,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与互动,西方艺术对其他画种的冲击,传统中国画面临着新的挑战,并寻找着自己新的表现方式。花鸟画也不例外,尤其是写意花鸟画。比起山水、人物以及工笔画的发展滞后了许多,面临着停滞不前的危机。因此我认为,由于工笔画其特有的对客观对象的深入细腻的表现力,它对西方绘画中色彩、构图、技巧和其他装饰手法存在着共性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工笔画的创作有一定的格式化,写意、打稿、定稿、制作,同时工笔画可以反复渲染,它带有很强的制作成分,这些特点为工笔画的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其在当今的发展中呈现出一派生机,满足了当代人们的审美趋向和欣赏要求,在繁荣文化艺术市场中,工笔画占有独特的市场优势,深受着人们的喜爱。 那么,写意花鸟画为何会走向滑坡呢?我认为除了面临其他画种的挑战外,也有其自身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写意画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在美术院校中写意花鸟画专业处于次要地位,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另一方面原因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画家要着重外来文化,来丰富写意画的表现语言,体现出时代的需求。中国文化艺术,在挑战面前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时代精神,展现本身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一次蜕变的过程,更是推动写意花鸟画发展与繁荣的必山之路。

情注山水画, 东方艺术之魁的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独树一帜,山水画是中国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画种,早在公元5世纪六朝时期就独立门户。从此,在各个时期的画论中,有关山水画论文的篇章占重要地位,从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等论著中可以得到充分证实. 因为中国的“山水画’有它特定的内涵,山水画是从道、擂、佛思想哲学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原则,所以画山水、观山水都以这种审美原则为标准。山水画的“散点透视”、“骨法用笔”等充分说明它特定的文化内涵。因此,不研究传统文化,不从传统入手,就无法观赏山水画,更无法画山水画,也无法理解“气韵生动”.画史、画论要读,是必修课,不然创作就没有标准,就没有艺术含量。还需要博览流派纷呈的历代山水画。“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而落笔不生软矣。自然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而落笔不呆板矣。”这是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的精彩之笔,他赋山水于哲理,将山水人格化,主张山水气象,即人格气象,山水精神即人格精神,所以画好山水,必具传统文化功底, 山水画要有时代意识,继承传统是为学习与进步,一味追逐古人,只能步古人后尘,不会超过古人,古典艺术都是达到项巅,无法逾越,“可远观而不可袭玩”的。重学习传统只能体现在艺术精神上,现代意识不等于否定传统,也不等于西化(指西方艺术),中国山水画中笔墨是主体(载体)。石涛有笔墨当随时代论,他将中国画理论推向新的高峰,当时的“时代”又时过景迁换成了现在的“时代”,一个多元化信息时代出现了多种视觉方式,传统的绘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很多样式已经满足不了时人的视觉的需求.比如传统笔墨的“五彩”在当今数码信息时代,显得“无彩”,传统构图里的“三段”、“三远”同样受到“三维”、“四维”的刺激.整个时代都在变革,艺术也要创新。首先改革意识,“改革开放”一词应该用到艺术领域。实际上进入20世纪中国画己经改革,涌现出大批革命先锋并创造出大批“新产品”,许多画家并不情愿创造“临本”,但又苦于“无法”。中国画家发现了“误区”,有人将“笔墨、造形、色彩”重组,打破常规,产生新的“构成”包含着对传统的扬弃,亦包含着对传统的继承,保持着民族特色,将外来艺术民族化、传统艺术现代化,形成当代绘画主流。

在中国绘画不断发展的今天,己经形成了多元的审美趋向。“笔墨”问题是谈及中国画向前发展的“焦点”。“笔墨”是从传统文化的根上生长出来的,是有传统精神的,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为什么还有问题,是因为有不懂传统文化、不懂什么叫“中国画”的人提出来的。“笔墨”二字在中国画中具有特定的位置,是中国民族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离开“笔墨,嗽像是国人离开“汉语”,笔墨所创造的审美感受是其他画种材质所不可代替的,它不是外行人认为的单一的工具材料。笔墨是国画家自己的事,如何发扬、发挥、发展,要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要扎根于传统面向现代.笔墨的个性化探索与深层次研究,是中国画家的使命和发展的正途。

山水画要有“可望、可游、可向往”的功能,这样才能体现画家的“境界”,它包含画家无形的修养与有形的技能。达到“境界”的山水画应是画家情感、修养、生活、技能等诸多因素成功的结合体,“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

上一篇:基于产品语意学的易用性研究 下一篇:简要探究当前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