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31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05 06:48:37

双鸭山市31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摘 要:对双鸭山市31中学高中部部分学生进行研究,了解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看法,对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和体育课教学考核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促进学校体育运动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教学;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229-01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教育部对促进学校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受到广泛关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更加创新,更加科学化。传统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老师的教学方向主要是完成教学大钢要求的内容,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与新课改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符。

一、对31中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从31中学体育课开课的项目分析

在双鸭山市31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开展的比较广泛。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不同学生的爱好、兴趣不同。分别对体能力项目和技能类项目进行划分,对篮球、健美操乒乓球 田径 等项目进行调查,发现男孩子喜欢同场对抗性项目。如:足球、篮球等项目。女孩子喜欢隔网对抗性项目。如:乒乓球、排球等项目。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不同运动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运动项目产生乐趣,同时达到健身的效果。同场对抗性项目男孩子喜欢。如:足球、篮球等项目。对抗性项目女孩子喜欢。如:乒乓球、排球等项目。这几项体育运动有的是对抗性强,有的是趣味性强,31中学的男生和女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也有所差别,女生兴趣较浓的前三项是健美操、排球和乒乓球,这主要是从跟女生的性格与体能情况有关,她们选择的都是对抗性比较小。

(二)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可接受性

教学内容的方法的多样性可以调动学生的乐趣,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教学中把握正确的方法、理论,使学生易于接受,做出科学的计划和安排,达到健身效果。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双鸭山市31中学体育设施比较完善,满足了实施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对各项体育运动传授的深度要有所把握。双鸭山市31中学学生对于多样化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男生掌握不了的占到了总数的23%女生中掌握不了的占到了总数的36%,学生认为体育课的可接受程度为一般的男生占了53%,女生占了46%,从整体来看,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接情况表现为一般,男生比较好动练习和锻炼的次数多掌握的较好。

二、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变化

(一)改变观点,完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种不同的授课手段相结合在一起。可以活学活用,以此达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的形式以集体的形式来授课、分阶段形式授课、提醒的方法授课、分组形式考核、小组编队及理论课的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用各种各样学生有兴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内心真挚的情感。在对双鸭山市31中学学生手中收回的问卷中,可以了解以下的信息。

(二)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法

在对双鸭山市31中学的五位体育老师的谈话中了解到。21世纪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理念,生活环境的改善,很多孩子很少运动,应该有独特的创新的教学理念,根据自身的的情况,进行合理锻炼与学习。在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所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改变是闭不可少的。但要在实践中进行创新,让学生即喜欢运动,又能得到锻炼,体育不怕苦,不怕累,锻炼自己的毅力与品质,同时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思考,在大脑中进行想象、试探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事物的创新来发掘,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三)教师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改变分析

1.教师在课堂中的改变

双鸭山市31中学的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和看法在体现的很明显。学生们喜欢体育课的轻松氛围,但有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还是不大满意,这也说明教学方式还存现在着不足的地方。通过对个别访谈中了解到,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技术动作,而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还有所不足,对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2.教师与学生在目前建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的基础,学生对教师之间的关系认为是长辈的占到了被调查的21%,认为是朋友的占到了34%,认为是严厉的教师的占到了27%,认为是不负责任的教师的占到了18%。在双鸭山市31中学学生调查的反馈中,同学对老师教学方式留下深刻印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象朋友的为第一。也有同学提出不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提高职业素质与技能,为培养更多热爱体育的学生来服务。

三、结论与建议

现在学生的特殊生活环境使整体的身体素质水平下降,加强身体素质,改变对于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成为教学的重点。学校要对体育教学的考核加以重视,并对考核的体系进行评估,建立一套适应学生发展和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1]方芳.浅谈体育思想的内涵[J].安徽体育科技,2013(01).

[2]刘汉生.学校体育改革之我见[J].体育与科学,2013(03).

上一篇:浅析中国当下的设计教育 下一篇:基于产品语意学的易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