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舞剧创作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13 05:29:27

当代中国舞剧创作发展研究

摘 要:中国当代舞剧经过漫长的发展,从吸收和借鉴西方舞剧创作,到探索、发展、发达,凝聚着中国一代代舞剧创作艺术家的心血。进入新时期,时代的发展呼吁艺术创新,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应在稳定发展中不断自我反省、弥补不足,并在民族文化自觉的思想指引下,迎接挑战,创新思维,运用舞剧创作中多方面因素提升中国当代舞剧的表现能力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舞剧创作;发展历史;创新;文化自觉

舞剧是结合舞蹈、音乐、语言、戏剧的一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是在运用肢体舞蹈语言的基础上交织剧情发展的艺术形式。中国舞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西方舞蹈传入。其舞剧创作吸收和改造了西方尤其是苏联的芭蕾舞剧,由19世纪30年代中国舞剧的前驱者吴晓邦、戴爱莲以及梁伦等艺术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做出了积极贡献,使得中国舞剧在中国大舞台上生根发芽。

一、发展历史

中国舞剧创作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探索期,即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期间

这个阶段是其引进摸索阶段。当时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政治的影响,中国舞剧创作的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代表作有《和平鸽》和梁伦编导的《乘风破浪解放海南》。其建构和创作基础多源于苏联芭蕾舞剧模式,对舞剧创作的认识仍处于试验阶段。

2.建构期,即1956年至1966年

此时舞剧创作经过前期对前苏联芭蕾舞剧的充分认识,已熟练掌握其表演模式,并大胆结合了中国戏曲艺术,以此作为当时中国舞剧创作的基本形式。其代表作为《美人鱼》和《小刀会》,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此阶段的舞剧创作形式对西方模式借鉴过多,多关注舞蹈语言的丰富,而在语言表现方面表现稍弱。

3.巩固期,即1967至1978年

这十年是中国舞剧创作从编剧、编舞到作曲等全面巩固时期。此时期的中国舞剧创作在原有基础上整合精华部分,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形式,大力推进了中国舞剧的发展。受到了当时政治力量的影响,中国舞剧影响广泛,传播普及,“一红一白”(即《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深入人心。舞剧创作方面出现了发展巩固时期,使得中国舞剧获得大力的普及发展。

4.丰富期,即1978年至今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步入了快速繁荣发展时期,思路活跃大量创作题材涌现,主要代表作为《丝路花雨》《铜雀伎》等。这一时期中国舞剧创作加入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形式多样。舞剧《丝路花雨》就是运用传统舞剧中的浪漫主义风格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开辟了新的舞蹈创作形式“敦煌舞”,对中国舞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问题分析

1.本民族文化自觉创新意识仍待加强

众所周知,中国当代舞剧的起源与发展主要是在学习借鉴西方世界舞剧的模式。虽经过长期中国文化的同化,但其中西方舞剧的影子比比皆是,从体系和角色模式、舞剧创作观念到舞蹈风格和肢体语言表达方式仍是西方芭蕾舞剧的叙事套路。因此中国的舞剧创作呼吁探寻贴近民族,贴近中国文化的自我觉醒的发展形式,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特质。因此民族文化自觉创新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发展的自身需求,是对中国传统与现实的认同需要,是中国舞剧创作发展的必然道路。

2.现实题材的缺乏

从新时期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编导的作品中整体分析,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多热衷于历史、神话题材,通过对历史著作或民间神话的改编完成,作品大都脱离现代,神话想象成分居多。虽然其中心思想是歌颂善与美,但是缺乏与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内容上的共鸣。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更需要中国舞剧的发展与大众的欣赏审美贴近,内容符合时代特征,贴近生活,对当代社会进行完整、准确的艺术呈现。

3.艺术表现方式缺乏整体把握

传统舞剧在叙事方式上过于直白,交代程度上过于饱满,在舞台表现力方面观念相对粗糙和单一,重点聚集在舞蹈上,而对舞剧呈现的各个方面的完美结合整体意识不强。所以中国当代舞剧呼吁艺术综合表现方式的创新性和多元化,加强和充实舞剧本身的艺术表现力,舞剧感染力,创作出更多歌颂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并且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艺术盛宴的作品。

三、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

舞剧从要素上可分为音乐、舞蹈、语言、舞台等几个大的方面,因此,中国舞剧需要对其各个因素进行多元化提高。第一是将音乐舞蹈和美术艺术元素与舞剧创作完美结合。音乐是舞剧创作的主旋律,舞蹈是舞剧创作的主要表达形式,舞台美术设计是舞剧创作和表现依托基础,因此,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音乐、舞蹈技艺和舞台效果呈现都提供了新的激发元素。因此,舞剧创作要对音乐和舞蹈进行听觉和视觉的完美融合,默契表达,全面展现双重影响力。第二是将文化精华注入当代中国舞剧创作之中,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髓、思想表达形式运用在舞剧的艺术表达当中,运用中国文化的庞大资源和雄厚底蕴,从编剧到表现的各个方面发挥文化觉醒功效,弘扬主旋律,歌颂时代精神承担起创作当代中国时代舞剧的重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张莉.当代中国十大舞剧赏[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上一篇: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下一篇:读出兴趣 品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