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体会

时间:2022-05-12 10:44:37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体会

摘 要:实践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现《课程标准》所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因此如何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领悟数学思想观念,提高小学数学素养的学习领域,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思考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实践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现《课程标准》所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因此如何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获取知识,领悟数学思想观念,提高小学数学素养的学习领域,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思考之一。但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和实践中对一定层次上的理论探讨越来越重要,并以此为契机,将新课程改革中所体现的全新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有益的尝试,具有很深得体会。

一、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目前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自由惯了,不习惯被约束。为此,我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更要从心理上去理解他们,帮扶他们,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打开他们的心扉,从心理上接受我,相信我,让他们心中的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当他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关心和信任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激励与鼓舞的情感体验,并努力把这种内心体验转化为行动,从而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实现教师的期望。人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后进生这一块,老师应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调节他们的心理平衡,激发他们积极、愉快、上进的情感,以爱换爱,以信任换信任,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寓情与教的前提,更是维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

二、精心设计板书,优化课堂结构

板书作为一种教学媒体,有着许多与其他媒体共同的性能。然而,它还有着其他媒体所不及的特性。如果处理得当,在教学中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良好的板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在课堂上因为板书不善而造成失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具体说来,至少会有下列几种不良的板书会造成教学中的严重失误: 布局凌乱,主次不分; 书写潦草,不拘小节; 保留纠错,不加纠正。

三、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要改变教学行为首先要变革教与学的观念。

1.更新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有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的过程,不是单个学习者进行的“个体户”式的学习,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相互沟通、合作的社会化学习。

2.更新师生观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比学生多一些经验的求知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合作研究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活动的旁观者,而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从知识的角度讲,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和后知者的关系,师生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只有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求得心理上的自由与安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3.树立“动态生成”教学观念

数学课要上得大气,富有生命气息,就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而是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环境下,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教师因势利导,创造性的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有了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色彩。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必须在生动、丰富的情景中进行学习。而课本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提炼,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知识最后的结果,学生没有机会去“做”,因而教学中要还原知识的背景,为学生创设一个“当初这一知识是如何产生的”问题情景,以次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激发学生“做”的欲望。

5.在活动中体验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活动是人的特性,人们的知识、经验、能力正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和提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正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得以培养和实现的。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收集课本上的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的活动过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大胆猜想、操作实验、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提高。

6.互动式成果交流对学习小学数学是一种保障

学数学在本质上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一部分事实性的知识,而且也获得了一种体验,形成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在前,教师点拨引导在后,学生获得的仅仅是个体性经验。因此,在教学实施中,还需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充分暴露学生“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多向互动交流,期望学生发展和深化普遍认同的经验,质疑和共享独特性经验,规范和校正非正式甚至错误的经验,促进“再生成”。

总之,教会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种种教学策略,它不是单纯的专指动手操作活动,而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把要学习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等活动,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简单的讲,即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达到能学会知识,能会学习知识。

上一篇:国外大学生个性培育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体系的经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