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丽江 第7期

时间:2022-05-12 09:22:53

到达向往已久的人间花园――丽江古城,已是下午三点,初夏的艳阳把五月的丽江古城装点得绚丽多姿、十分迷人。我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古城大砚镇、神奇的香格里拉、玉龙雪山、雪茶飘香的纳西古村寨和清灵秀气的黑龙潭等。时隔多日,丽江古城万千幽古之风情仍令我流连忘返,令我情不自禁发出“不辞长作丽江人”的赞叹……

初识古城

在滇西北神奇的土地上,依次排列着五座雪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白马雪山、太子雪山、梅里雪山,气势磅礴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也从这里流过。就在这片神奇险峻的地方,孕育了―座被世人誉为“东方的瑞士”、“山国小苏州”、“人间花园”的丽江古城。山川流水环抱中的丽江古城,相传因形似一方大石砚而得名――“大砚镇”,这里的主要居民是纳西族人。

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域海拔2400米,面积约14平方公里,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其科学的建筑规划设计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让世界叹为观止,更因其整个古城不建筑城墙而闻名遐迩。据说这是因为古城历代的统治者都姓“木”,若建城墙,“木”字加上框就变成了“困”字。所以丽江古城无论是官家府第还是平民宅院,至今处处充满着开放祥和的气氛。

早在1997年,丽江古城就与山西的平遥古城、湖南的凤凰古城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山清水秀,特别令人赞叹的是整个丽江古城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纳西民族风格。在古城口,一座古老的水车不停地转悠着,哗哗的流水声此起彼伏;从象山脚下的玉泉湖流出的清泉,迂回宛转、横穿整个古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清泉流水相伴。顺流而下就进入古城深处;逆流而上则是依水而居、错落有致的居民住宅,构成了一幅“城随水生”的美丽画卷:小桥流水人家,户户柳垂花香。

徜徉古巷

走进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的四方街,只见,街道两旁的居民住宅几乎全围绕旅游业的发展改成了商业铺面。放眼这些铺面色彩处处都是富有浓郁纳西民族特色的鲜艳,两层楼房,上层一律是各式各样的黄色格子窗、雕花窗以及摆在窗台上的一盆盆的花木。挂在墙外的是一串串色泽鲜红的干红辣椒、暗红的腊肉、金黄的玉米和正在晾晒的衣服;下面一层是暗红色的门板组成的铺面。这些铺面一家挨着一家,即使是用于商业,许多铺面的门芯上也雕刻着飞禽走兽、花鸟树木,非常精致。我们还经常看见一个个不起眼的小门,夹在铺面之间,门口坐着纳西族老太太,猜想身后的门里面不过是个陋室罢了,但当我们跟着老太太往里走,通过一段曲径通幽,眼前突然现出了一个阳光明媚的花园,堂堂正正的三坊一照壁,庭院中盛开着牡丹、山茶、玫瑰,叶子上绕着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大砚镇的每一个宅院都是一个花园,五色石镶嵌的天井旁蹲着漂亮的大黄狗,檐柱上贴着出于唐诗名句的对联。门上、窗上、梁上都刻着浮雕。大砚镇这许许多多的古建筑精华大都藏在这些其貌不扬的古巷里。

在这些巷子里我们还惊奇地发现不少已远离现代生活而只能在一些古籍档案里记载的那些古代世界的建筑语言,依然顽固且坚强地支撑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滴水、一字平、雕梁画栋、勾心斗角、前廊后厦,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据说明代木氏土司当时规划筑城时,就是仿照朝廷封官的印玺形状设计而建的。这里曾是历代集市的中心,热闹非凡,几乎是每个来丽江的人必看的地方。四方街其实是一个梯形的小广场,它可能是中国面积最小的广场之一,大约有四分之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又从主街道分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方街的建筑特点很可能是世界唯一的具有自动用水冲洗街面系统的广场。它在建造之初就被规划师设计成中间微微鼓起,四周边凹下,一条河道位于广场的西面。河面上设有一个水闸,每到傍晚收市,居民们就关上水闸,河的水位立即上升,顺着瓦型的坡度漫过整个广场,流到它周围排污水的暗沟里,可以把四方街冲洗得干干净净。可惜这个系统在完工的古城修复工程中被毁掉了。

大石桥和四方街附近还有许多酒吧和饭馆,临水而筑,屋里装修简单独特、窗外小溪流水潺潺。柔和的灯光下,游客们的脸色十分祥和。夜晚来临时,又增加了古城的魅力,家家户户房檐上挂着一串串的红灯笼,小河边有人们在放河灯……我们坐在小巧温馨的居民小酒吧里,看街上人来人往,听溪水静静流淌,怡然自得。

探寻古韵

纳西族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民族,即便是现在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民族之一。他们曾经创造了灿烂的象形文字,被称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丽江的当地工艺品很多都是以象形文字作为装饰。东巴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

纳西古乐又叫做“洞经”音乐,讲求玄虚、静淡、超然的境界,原是用于纳西族道教的礼乐活动,称得上是纳西民族的活档案了。改革开放以来,纳西古乐被搬到世界的大舞台上,很受世人关注。在丽江匆忙的几天里,我特意挤时间去听了一场由宣科先生(被认为“纳西古乐掌门人”,是丽江旅游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潜心发掘纳西古乐且成功推向世界――编者注)领衔的古乐演奏会。晚上8点钟,一队老人缓缓踱出台前,身着华丽的金丝黑缎子衣服,庄重典雅。会场的人群顿时来了兴致,安静地看着老先生们。老先生们年纪都很大了,据说在国外表演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在台上打瞌睡的情况,好在观众都很体谅他们。每年,乐队都会有一二个老人去世,台上的幕布挂着一排先逝老人的遗像,宣科先生也不年轻了,时而用中文,时而用英文解说,诙谐幽默,每个人都听得很过瘾。我认为若没有宣科先生精彩的解说,古乐将会逊色很多。毕竟这种音乐太古老稀有了,而且又比较专业化,真正能听懂的普通人不多。

其实我至今也不明白,中国古老典雅的传统音乐怎么会在遥远的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保存下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个人数并不多的民族,竟能将如此儒雅的唐宋时期的古乐当作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不仅属于社会的精英,更属于普通的民众。几百年来,他们在其中融入了纳西民歌的音律、风格和音乐情感,融入了纳西族人的思想意念和境界。

纳西族有自己的文字,纳西族象形文字约有2200多个,有较浓厚的图画文字特点,以一字象征一物,或一事,或一意,既要简单,又要―个字与一个字相区别。在丽江古城内就有一个猜字壁,全部都是东巴象形文字,很多字连现在的不少纳西人自己都不知道。我们站在猜字壁前猜了好久,也只猜出来三四个字而已。东巴文字是世界上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现在东巴仍在使用,东巴和祭师在纳西族都是知识分子的意思),词语相当丰富。用东巴文字记录的东巴经文,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种,20000多册,上千万字,被世界各地所收藏。

临别之时,我还特意在古城的书摊上购买了一套介绍丽江古城的书籍和丽江地图,店主十分热情地示意他的女雇员在书和地图上给我写了东巴文字,并盖上图章,那意思是“欢迎您下次再到丽江来”。虽然我至今对东巴文字一直看不太明白,但丽江古城的一景一物特别是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古色古香的居民住宅和充满浓郁民族风隋的歌舞、服饰、民俗、民风等已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上一篇:创造特色 整体推进 下一篇:渡江战役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