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布查尔县堆齐牛录乡堆齐牛录村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研

时间:2022-05-12 11:07:49

察布查尔县堆齐牛录乡堆齐牛录村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研

[摘 要]本文以农村文化生活为出发点,调查关于堆齐牛录村现阶段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针对农家书屋和本村的文化基本设施进行调查,并对此作出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文化生活

本次调查点位于新疆察布查尔县堆齐牛录乡堆齐牛录村,位于县城西部阶地平原区,乡驻地距离县城23千米。东与察布查尔托博种羊场毗邻,西与爱新舍里镇接壤,南隔乌孙山与昭苏县接界,北傍伊犁河与霍城县相望。有汉、锡伯、哈萨克、维吾尔、回、东乡等民族,于2012年10月23日至10月29日调研。

为丰富百姓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牵头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在乡村开展了“东风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活动”等活动,“东风工程”于2007年1月启动,是由中央和新疆地方财政专项拨款,每年按计划出版一定数量适合新疆农牧区读者阅读的出版社,是专项的惠民工程,旨在解决“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在本村建立的农家书屋,占地20平方米,总计有图书3000册,书的种类分为农业类、医学类、综合性图书、文学类、廉政文化类、历史类等图书。图书由专门的东风工程送下来的,再由县里的新华书店通知领书,新华书店派送什么书,村委就领什么,对此访谈中了解到如果村里需要哪方面的书是可以上报的,但是本村没有提过。结束登记从2009年开始直到现在,登记簿中多数借的是关于身体保健和文学方面的书籍。80%的人愿意在农闲的时候去农家书屋看书,读报。但是在访谈材料中了解多数读书读报的地点是在家里或工作单位,30%的人表示看过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书,其中看过书的人的62%认为这些书籍对自己的农业生产有帮助。农家书屋在实现其作用的过程还差一段距离,没有充分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更为重要的看书为主体的村民。如何引导村民能够看书并且看好书,将成为农村文化生活今后的方向之一。

访谈中来了解到,堆齐牛录乡每年有电影一年120场的电影任务,县上有电影队,电影任务分配到各个乡镇场。这样本村每年有20场电影,电影队今年放电影情况的不太好。原因一:电影放映每次都是老电影,比如:地道战,在访谈中年轻人表示对此类电影不感兴趣,认为每次放映的只有那几部;原因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打开电视看电影,每次来看电影的人有50人左右,村委会发动大家起来看电影。电影队的人数不够,不能来,村委会没有放电影的机器。这一系列的原因让电影放映的成果不够理想。村民对于未来娱乐生活充满着期待有98%的人希望在自己的村子里看戏,看文艺演出或电影。

农村文化建设还需要长时间的推进和不断的完善,调查中问到农村文化建设还需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加大文化设施建设(78%),发展农村特色文化(54%),增加政府经费投入(52%),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2%),加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36%)。在访谈中加大文化建设中在本村体现较为明显,今年本村兴建了汗都春文化传习所,这也将成为本村的文化活动室,覆盖农家书屋,健身场所等。传习所是由国家投入450万的三层建筑。在本次调查中,村民都提及新建的传习所,对它的期望很高,希望在传习所建成后能够开展更为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村干部也表示在传习所建成后动员更多的村民参加到活动中。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是本村大力发展的项目,围绕打造“汗都春”文化艺术之乡的目标,全面加强了对汗都春的保护与传承。一是组织优秀民间艺人成立业余汗都春演出队和乐队;二是抢救,申报了省、州级民间艺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本村共有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州级“民间艺术大师”、10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三是通过举办汗都春大赛等各类活动,给广大民间艺人创造展示技艺的舞台和获奖的机会;四是在广播开办专档,加强了对民间艺人的宣传推介。

关于农村文化生活的几点思考:

1、多样的文化生活开展的力度需要持续加强

文化娱乐生活单一,在农村场地和设施等限制,导致在开展活动时单一,都是以歌舞的形式展现,在开展的歌舞表演的时候,参与表演的人数和人员几乎是固定的。文化要发展,必须让不同的形式共同发展。在调查中,村民对于农民自编自演的节目和政府组织的文化演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村民在生活中自然会根据时代和自身文化生活的需要加以新的创造,可以使它具有时空的穿透性,可以起到满足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作用。让农民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2、对于文化生活的经费需要加大投入

对于资金的短缺是本次调查反映的最多的问题,本次的调查点县里没有任何经费,举办各项活动都要村民平摊的情况很多,应当在经费预算方面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分拨不同的经费,没有针对农村文化生活的经费让村委会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困难重重。

3、政府的导向仍需要加强

在以镇文化站为骨架,以建议成立社区形式的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为依托的公共文化设施新体系的建设中,如何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其文化素养、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为要旨,提高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益是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之所在,农村百姓潜藏着丰富的文化需求。但是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自身丰富文化生活的能力仍然偏弱,需要以乡镇文化活动中心的组织引导和适当培训,做好引导群众文化生活的引导工作,该村是多民族共生活的村庄,仅仅以锡伯族的“汗都春”为主导的文化生活不够满足所有民族的文化生活。政府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将其他民族的文化生活也融入该村的文化生活中。

上一篇:唐代“渤海贞惠公主墓碑” 下一篇:乾隆年间扬州市河、护城河及东关运河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