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

时间:2022-05-12 04:50:26

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

内容摘要: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入理解并践行课改的教育理念,关注课前有效预习、课上讨论(互动)、兴趣激发,把它们作为高效课堂的支点,重视教师在课堂上主导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深化,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兴趣激发 有效预习 多纬互动 发挥优势

什么是高效课堂?本人认为就是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三维目标,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好效果。具体做法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培养,兴趣得到保持或激发。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保持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初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变为零,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迷迷糊糊,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语文老师应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信任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中,我有这样一个体会:教师有时把自己看得过“重”,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离了自己不行,必须要手把手的教学生才行。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看得过“轻”,没有老师给安排任务,就会不知所从。这样学生的自制力差,老师倍感辛苦,但教学效果并不好。我们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们有自制力,有自学能力。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二.高度关注学生课前的预习。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教学,许多人都把课堂效率的目光投向老师,要老师精心备课,尽心设计,其实学生也需要备课,那就是课前预习。只有熟读课文才能领会文章的中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领会作者的意图,体验作者的情感。“文不读熟不讲”,是老师的口头禅,那么对于学生,他们必须有充足时间自主接触文章,但课堂时间的是有限的,如果留足时间给学生熟读,势必会造成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如果不留足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自主探究,文本的生疏课堂学习不仅节奏放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或不着边际。如此下来课堂势必低效甚至无效。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学生做有效预习,才能确保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新课标强调: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方法,正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从我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小学阶段没有预习习惯,更没有什么好的预习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和提高预习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开学初,针对许多同学对预习数学无从下手,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兴趣的问题,我专门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上了一堂怎样预习的课,分析课前预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针对第二天的预习内容进行详细的预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初步了解预习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同时让已有预习习惯的同学上台讲讲他们的预习心得,并提出预习作为平时表现分,促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三.积极倡导真正互动的学习方式。

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打造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真正意义的打造。所以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教师要做的是指明方向,让他们去寻找,探索。合作学习也是学生为主的学习理念,我这里重点要谈的是互动,包括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我们语文老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思维一步步跟着老师的引导走,说思考就思考,说讨论就讨论。其次,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分工要具体,讨论时,不急于发言,要先思考,争取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不怕出错,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有的老师把“互动”理解为单纯的课堂热闹程度,理解为师生之间简单的有问有答,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有的老师一个问题提出来就马上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实际上除了少数能力强的同学外,大部分同学都没有来得及思考,甚至根本就来不及阅读文本,就不得不瞎跟着“热闹”起来了。一堂课的大量时间都耗在了这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追求表象热闹的讨论上了。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空洞洞。这样的讨论是流于形式的,这样的互动是浮于表面的作“秀”。在一些语文课堂上也不乏“对话”,教师不断地提问,学生不断地回答,学生之间还不断地进行分组讨论,但是,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并不是真正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很多时候,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是浮在水面上的一滴油,看着很鲜亮,却不能融进心灵,融进生命。这是因为教师闭锁着自己的心灵,他把自己冷漠地置身于课堂之上,他远离学生,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不下任何痕迹。有些教师在讲公开课前也下了很大功夫,查阅了丰富的资料,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一一向学生展示。但是我们却发现,在教学中,他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却唯独忽略了学生的心灵,这样的课往往堕落为一种炫耀性的表演,与开启学生的心灵无关,也一定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

四.教师要扬长避短,不要东施效颦。

教无定法,我们不可不切实际的盲目模仿,要根据自身的优势,量力而行。有的老师很能煽情,总是善用充满磁性、富有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营造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有的老师上课看似平淡、朴实,却总能不紧不慢地将学生引向文本解读的深处。有的老师知识渊博,底蕴深厚,熟谙教材,驾驭课堂游刃有余,或者说课前备课非常有广度和深度,这样的老师完全可以采用生成教学法(当然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绝对不可能有不折不扣的生成)等等。当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轻意“效颦”,也不能盲目追求创新,当然允许失败。要重视充分挖掘并展示自身的潜能,并不断彰显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而且必须切实考虑课堂教学的效果。他们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效的、高效的。但我们不可随意模仿,我们要充分控掘自身的优势资源,扬长避短,运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或能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五.让多媒体为高效课堂助力。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在今天的语文课中,多媒体教学正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显示了独特魅力,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学习愿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由于语文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或豪迈或婉约,或赞扬或激励。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视听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讲,大大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语文教学的永恒话题,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也取决于教师对文本、学生的挖掘引导。只要我们能立足课堂,立足学生,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我们一定能拥有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县西安丰镇中心初级中学)

上一篇:文学文本思维导图的主题特征及运用 下一篇:将新闻点评引入高中写作的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