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文化对国家英语课程的二次开发

时间:2022-05-12 01:12:42

基于学校文化对国家英语课程的二次开发

【摘 要】从国家英语课程到最终英语教学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对其进行开发。如何开发,开发成什么样的英语课程取决于学校自身情况。本文将从学校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对国家英语课程进行二次开发。

【关键词】学校文化 国家英语课程 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44-02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便是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在使用教学大纲阶段,教师和学生共用一种教科书,教师用教科书教,学生用教科书学,教学大纲的“规定性”让众多一线教师无空间施展自己的“因材施教”。而自新课改以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它仅是给教材编写一定的建议,具体的编写仍然由教材编写单位负责,只要保证通过教材的学习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研究专题中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即可,至于教材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选用,以及内容的排序,一律不予过多涉及,这就为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自我发展”的空间。因此,学校教师根据自身或本校的情况对国家英语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一 依托学校文化开发国家课程的必要性

虽然国家课程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但这些课程如何实施,实施到什么程度,是否需要扩展,这些都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才能加以落实。尤其是初中英语课程,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毕业生应达到怎样的基本目标,这些目标的制定是基于小学四年的学习基础上而制定的,但对于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农村,按时按量完成小学四年的英语教学是无法做到的,这就要求当地的学校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对教材进行二次研发。

钟启泉教授曾在他的一本书中提到,“不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在课程门类及其关系方面都应适应每一所学校文化的特殊性,学校有必要也有能力根据本校的教育宗旨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和再开发,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如果学校文化没有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尤其是占到整个课程体系的绝大部分的国家课程相嫁接,没有与在我们当前学校教育过程中占主流地位的学科教学相结合,学校文化便只能是“花瓶”。由此可见,学校文化与国家课程之间的嫁接,既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更有利于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当然英语课程更不例外。

二 基于学校文化,国家英语课程开发的途径

1.以学校所特有的价值观重新阐释国家英语课程

学校特有的价值观便是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而学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观便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如何有意识地放大学校文化在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学校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重新阐释国家课程,应是基于学校文化的国家课程开发着重考虑的一面。

英语教科书对我国英语教学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没有英语使用环境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教科书已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首要工具,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工具。英语教科书一方面是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培养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教科书也在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着隐含在教科书中的文化信息。而这些文化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是自己无法了解的,自然在掌握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中小学生英语差的主要原因。

针对文化理解的差异,教师应将教科书中的主要知识点及情感知识提炼出来,以一种自己特有的,并为学生所熟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再次传达给学生。研究表明,在课程变革的时代,教师们往往愿意待在个人所熟悉的范围内,用自己的经验去教学,坚持自己的习惯而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观念。因此,教师应该参与课程开发,力争对课程本质特征、意图有透彻的了解。因为教师每天与学生频繁、直接地互动,最熟悉教育现场的问题,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物。如初中英语(新目标)Go for it,在八年级上册的第7单元中,文章标题是“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如何制作香蕉奶昔),整个单元就是围绕制作奶昔的过程而让学生学会turn on,cut up,drink,peel,pour等词汇。对于中国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香蕉奶昔是自己不了解的食物,由于不了解,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不会产生兴趣。这时,我们的教师可以将其转换成大家所熟悉的食物,如土豆泥,再将这些词汇融入其制作的过程中,这样学生每次接触到这个食物或做这个食物时,自然会回想起这些词汇,从而加深了记忆。教师可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教学,如去隔壁村的外婆家给她做伴,或假期间在家帮妈妈做家务活等,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会让学生觉得有种熟悉感,觉得英语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只有学生所接触的是自己所能接纳的,是贴近自己生活的,是符合自身价值观的,这些知识才会真正属于他。

2.以学校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充实和扩展国家英语课程

国家课程的实施若能与学校特有的、为学校师生员工所熟悉的文化资源相嫁接,不仅可以增加国家课程本身的可接受性,同时也是扩展国家课程,增加国家课程灵活性的有效措施,这与课程改革的初衷是一致的。

英语新教材在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最大限度地引导师生关注课外生活,拓宽学习英语的途径和英语学习的时空。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活动便是最好的英语学习途径,如校园广播站可以设置一栏英语播报节目;宣传栏可以展示一些特有的英语文化,如西方节日、生活习俗等;英文手抄报更是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学校还可以建设英语兴趣小组等,这些都是有效的英语学习途径。即使农村学校没有这些便利条件,但可以将学校文化资源扩大到地区文化资源,如我们可以带学生走进农村的风景区,让几名同学做导游,剩余同学做外国游客,让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可以拉近英语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再觉得英语与自己的生活无关。这样,既拓宽了英语学习的途径,又让英语学习回归到生活。

三 结束语

国家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但课程资源的地区差异是新课改全面推广以来难以忽视的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除了客观条件的原因外,人们对课程资源认识的狭隘是主要原因。学校文化中包含丰富而独特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经历和文化背景,充分发掘他们自身所蕴含的独特的资源,将会有效解决国家课程实施的适切性问题。伯恩斯坦的“构架理论”也告诉我们从微观层面上看,国家课程的实施无论是课程设计还是教材的选择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学生才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中建、杨全印.学校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6、38

[3]周勇.传统文化・课程开发[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4]www.省略/kcs/d6xy/lwj/201103/t20110302_10 25294.htm

上一篇:大学课堂也应该“活”起来 下一篇: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