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杜威的教育社会观

时间:2022-09-10 06:57:02

简析杜威的教育社会观

【摘 要】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其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实质上,这也是他的教育社会观最集中、最完美的体现。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的职能,同时又能改造社会。实现民主主义是他的社会理想,而教育则被他视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首要工具。

【关键词】杜威 民主社会 民主教育 改造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047-02

19世纪的美国学校教育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脱离社会,二是脱离儿童,而杜威的整个教育体系都是在围绕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教育的起点是个体的心理特性,归宿点是社会的发展。这种观点使他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杜威的教育理念就是为了解决美国当时存在的实际教育问题,以便使教育能更好地适应乃至改造当时的社会,因此在发展自己的观点时,他始终将教育与社会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序言里写到:“本书体现我探索和阐明民主社会所包含的思想,和把这些思想应用于教育事业的许多问题所作的努力。”由此可以看出,民主社会与民主教育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就构成了杜威的教育社会观。

一 教育的必要性和社会的教育性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首章,杜威论述了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的必要性和社会的教育性。他认为,对于生物个体而言,个体通过不断地自我更新,对环境不断地适应和改变,才得以继续生存下去,这也构成了生物个体的生活。同样对于整个群体来说,每一个成员的生和死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就决定了自我更新是必须的,群体的自我更新依赖于群体中新老成员之间经验的传递和重新创造,但由于新老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习惯、兴趣等的差距,在这一传递过程中,教导和学习就成为必要的事情了。

同时,在群体成员之间乃至不同群体之间都需要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沟通的接受者就会获得扩大和改变的经验,其知识和态度等也会相应地有变化,从这个层面上看,一切沟通都有教育性,即群体的共同生活过程本身也具有教育作用。这样看来,教育就是社会群体赖以维持其继续生存的过程,就是生活的需要了,而群体的共同生活又为教育的需要提供巨大的刺激和实现的条件。关于这点,杜威最后提到,“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正如营养和生殖与生理的生活的关系一样”。

二 民主社会与民主教育

要深入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必须首先明白“民主社会”的含义,因为民主社会就是杜威心目中的“理想国”,也是杜威民主教育思想的最佳实施场所和最终归宿点。按照杜威的观点,衡量民主社会的标准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多少;二是各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自由程度。在专制的社会里,人们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少数人享有特殊的利益,人们共同享受的利益不平等,特权阶级和受奴役阶级之间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不同,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很少,并且不给予提倡,各自局限于片面而畸形的发展。而在民主社会里,却有许多人人共享的利益,人们自由交往,互敬互爱。“倘若一个社会,它的全体成员都能以同等条件,共同享受社会的利益,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生活的相互影响,社会各种制度得到灵活机动的重新调整,在这个范围内,这个社会就是民主主义社会。”

杜威认为,在民主主义社会里,必须有一种教育,“使每个人都有对于社会关系和社会控制的个人兴趣,都有能促进社会的变化而不致引起社会混乱的心理习惯”。他在书中还说,“柏拉图的教育哲学在形式上和自己的观点相同,柏拉图深信,如果每个人都从事具有天赋的活动,个人就会愉快,社会的组织完善;而教育的首要功能就在于发现他的天赋并训练有效地利用这种天赋”。但由于他试图将人划分为不同阶级,以阶级作为社会的单位,而不是把个人作为社会的单位,从而放弃了这个(教育的)理想。

三 学校教育与社会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的需要。在野蛮未开化的时代,群体中未成熟的成员通过直接参与成年人的活动,学习成人的风俗习惯,获得他们的情感倾向和种种观念,这个时候的教育是非正规的、偶然的教育。但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变得逐渐复杂,新老成员之间的差距扩大,通过直接参与成人活动来进行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没有正规的教育,将不可能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因此就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对年轻人进行教育,同时当相当部分的社会经验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通过书面符号进行传递时,学校便产生了。学校的产生解决了社会教育的一部分难题,但也带来了新的危机,当文化的表达和传递越来越依赖于文字,人们就误以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导青少年识字读书,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就步入歧途。杜威为了改革传统教育,把儿童从书本记诵中解放出来,强调注重儿童的经验和参与,创造出了崭新的教育理论。

1.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那么怎样实现这种理论呢,杜威的回答是“学校即社会”。“所需要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要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他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当个体逐渐参与到所属群体的活动,他们的倾向才能不知不觉地得到更为深刻和更为密切的教育陶冶。一个社会培养未成年的成员就是通过控制他们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活动和思考来实现。而当学校出现后,学校将变成一个特殊的环境,一个雏形的社会,这个特殊的环境将致力于关心培养未成年人的能力、生活习性、行动倾向等。杜威认为,这个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和安排所要发展的倾向的许多因素;二是净化现有的社会习惯并使其观念化;三是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青少年不受原来环境的限制。

2.教学与社会

杜威认为,不民主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科学方法并没有成为人们处事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作为改造社会的最好工具,教育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培养青年,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但当时的教学方法并不科学。学生用现成的教科书,而教材均由专家运用所谓的科学秩序编纂,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学到的是“科学”,而它仅仅是一种观念,不是科学的方法,毫无意义。这种教法使科学与有意义的经验彼此分离,没有产生联系。

民主主义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反省思维能力的公民,这种公民能够积极参加社会改造。基于此,民主主义教育所培养的不是现有社会的消极适应者,而是改造现有社会的积极参与者。对这样的人,不能寄希望于已有的教学来培养,要靠科学的方法,即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来造就。“五步教学法”就是科学方法在学校里的具体应用,从表面上看,“五步教学法”似乎是想把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但实质上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民主的态度,民主的态度和科学的态度两者是一回事。科学的精髓是实证,用事实来检验真理,而在整个科学方法中最古老的就是民主的方法,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每个人都可以说,这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如果把这种态度和精神应用于社会生活,就是民主。

3.课程和教材的社会性

课程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的载体,自然受到杜威的重视。杜威认为,一个课程计划必须考虑课程能适应现在生活的需要,选材必须以改进我们的共同生活为目的,课程编制的标准要用广泛的人类标准,能反映人们的共同生活,这样才能维持民主主义社会。而教材也必须与人类的共同利益有联系,只有这样才是人类化的教材,教材只有能促使年轻人认识他们现有经验中所含意义的作用,教材自身才有价值。“承认教育的社会责任的课程必须提供一种环境,所研究的问题都是有关共同生活的问题,所从事的观察和传授的知识,都能发展学生的社会见识和社会兴趣。”社会性的主动的作业是杜威所倡导的课程和教材的中心。杜威说:“我所说的教育是指儿童的一种活动方式,它重演某种社会生活所进行的工作,或者同这种生活平行。”主动性的作业被杜威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在杜威眼中它们可以代表社会的情境。

参考文献

[1]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王红霞.自由、民主与教育的关系――杜威教育哲学关系的精髓[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2)

[3]袁锐锷.杜威的课程论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3)

上一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下一篇:功能意念策略在培养英语交际能力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