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知识需求的推断及其模型构建初探*

时间:2022-05-12 12:42:59

专家知识需求的推断及其模型构建初探*

摘 要 从专家科学研究的共性和专家知识需求的典型特征出发,开展以专家、服务人员以及二者之间在服务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为主体,突出以思维科学为主导的技术方法初步研究,探讨了专家知识需求的基本推断方法,构建了专家知识需求推断的思维模型。

关键词 知识服务 专家知识服务 推断 思维模型

分类号 G252.0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2.014

Inference of Expert Knowledge Demand and it’s Model Building

Zhou Xinyue

Abstract From 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perts’ knowledge demand,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which taking experts, service personnel, and the process of servic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s the principal part, highlighting a preliminary study dominated by thinking science technology method. It probes into the basic inference method of expert knowledge demand and builds the thinking model of expert knowledge demand inference.

Keywords Knowledge service. Knowledge service for experts. Conjecture. Thinking model.

随着学术竞争日趋激烈,专家针对个体的具体决策目标或问题,对于数据挖掘和比较研究为基础的动态知识组织和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的知识需求,而且随着科学向着深层次和高水平发展,学科分化呈现综合化、专业化的特点,学科间相互联系和渗透的加强以及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不断产生,这一需求更为迫切。图情界多年研究与实践形成的知识服务理论虽已较为系统,却难以适应专家知识需求的发展变化,亟需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和需求的协调发展。

笔者提出了“专家知识服务”概念及其研究的整体框架[1],进行了技术实现方面的初步探索[2-3],并且认识到研究的重点在于专家知识发现与知识获取的共性要与解决专家个体具体决策目标或问题的知识服务相结合,核心是以专家、服务人员以及二者之间在服务过程中的互动关系为主体,突出以思维科学为主导的方法与技术研究。因此,从专家科学研究的共性和专家知识需求的典型特征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教训,初步探讨了专家知识需求的基本推断方法,构建了专家知识需求推断的思维模型。

1 推断

“推”就是“推理”,“断”则是“判断”。推断就是“根据专家个人已有的科学研究,通过多维度的逻辑分析、推理,对其个人在研或待研的科学研究关键环节即将需要的具有借鉴、参考价值的知识进行主观预测、判断的思维活动”。

1.1 “推断”是一种主观思维活动

“推断”的主体是图情工作者。也就是说,这种对专家个体某种具体知识需求的分析、判断,是图情工作者通过逻辑分析获得的个人观点。

1.2 “推断”是专业性的图情活动

这是面向专家科学研究提供知识服务的主要环节和基础工作,实质是面向特定对象传递具有特定价值的知识,属于图情工作范畴。

1.3 “推断”具有创造性、超前性和主动性

根据已有的研究提前谋划即将需要的知识,体现了开拓性与超前性。主动性不仅体现在服务态度,还强调了服务方法与成效的主动性。

2 专家科学研究的共性与知识需求的典型特征

2.1 专家科学研究的共性――学术竞争优势

专家开展科学研究,其目的是填补个人专长领域内的研究空白,或者对前人的研究有新的发展和补充,或在同时期同类研究中尽快有所突破,其本质是赢得或保持学术竞争优势。

2.2 专家知识需求的典型特征――学术相关性

专家知识需求是为了发现个人专长学术领域的研究空白或不足,以明确个人的科学研究目的,以及怎么研究有助于在学术竞争中赢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因此,知识需求的典型特征表现在与专家在研或待研的科学研究具有学术相关性上。

3 专家知识需求推断

3.1 学术特征的四要素

目前,用户知识需求的研究大多采用以文献外部特征的数理统计揭示文献信息篇章之间定量关系的文献计量法和以内容主题符号揭示各类信息篇章内部符号群之间定性与定量关系的内容分析法[4-10],如以主题词或关键词词频统计或共现聚类分析反映某领域研究的结构、趋势和热点,或以文献引证、被引的共现分析表达研究的质量和相互关系。

但是,这些方法只能静态地体现对于知识发现与获取的共同表达,而不能动态地反映知识需求本身及其与专家科学研究的内在关联。要揭示专家科学研究需要什么知识,就必须搞清为什么需要和怎么利用的问题,也就是相关知识体现在研究什么事物(或现象)的什么属性、解决什么学术问题、采取什么工具和手段、得到哪些具有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等内容的差异及其与专家科学研究的关联上。因此,为了准确而又明确地反映相关知识的学术特征,笔者将相关知识的学术特征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四大类要素,其信息来自正文、摘要、题名和关键词中具有实质意义的词组或句子。

3.2 推断专家知识需求的基础

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或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特性、运动形式、发展规律,这是一个离散结构的多层次关系的体系。树形结构图揭示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初始对象开始在每一个具有属性分解的响应点(以下称节点)处进行分枝直到分解停止,每个节点可以按从属、因果、递进等关系分解为下一层的若干子节点,如节点O可以分解为节点O1、O2、O3、O4、O5等,节点O2、O4又可以分别分解为O6、O7、O8、O9和O10、O11等,节点O12是节点O8分解的子节点等,对应于某一节点的子节点体现为并列关系,如O1、O2、O3、O4、O5相对于节点O,O6、O7、O8、O9和O10、O11分别相对于节点O2、O4等(见图1)。

专家通常会长期、深入地致力于某种具体事物或者与之相关的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因此同一专家研究对象对应的事物或现象基本上是稳定的,不会轻易突变,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但又有可能变动到相近的事物或现象,如水稻杂交稻、超级稻、优质稻、早稻、晚稻、籼稻等;或者在研究某个事物(或现象)的某一属性之后变动到其他属性或衍生下一级属性,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基于专家科学研究对象的延续性,归纳专家已有研究,就可把握专家关注的研究对象,这是推断的基础,而研究对象适度变化,则产生新的知识需求,使推断具有意义和价值。

3.3 推断专家知识需求的基本方法

目前,推断专家知识需求的基本方法是类比法。类比,就是通过两个或两类对象的不同现象与内部属性关系的比较,找出某些属性或关系的类似点,把某一对象的有关信息推移到另一对象。这是融合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独特思维方法[11]。笔者认为,两个或两类科学研究,如果研究对象之间存在某些相同、相近或相似点,就可将某一研究的某些特征类推到另一研究,而判断研究对象相同、相近或相似的依据是是否存在某个相同的属性,如果这个属性存在且对应同种事物(或现象)则研究对象相同,对应的是上下位概念的事物(或现象)则相近,对应非同种或同类事物(或现象)则相似。如“水稻品质”与“杂交稻品质”“玉米品质”,共同属性为“品质”,“水稻”与“杂交稻”有上下位关系,“水稻”与“玉米”非同种,则“水稻品质”与“杂交稻品质”相近,与“玉米品质”相似。

将专家与他人科学研究进行学术特征类比,如果研究对象相同、相近,那么学术特征的差异,表达了专家专长领域内不同于已有研究的非空白区,可以帮助专家发现领域内研究的空白或存在的不足,确定个人新的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增长点。如果研究对象相似,学术特征差异,可以提供专家个人新研究中可以吸取、扩展、渗透和移植的研究内容或研究方法。

因此,专家需求的知识,就是相比专家已有科学研究具有相同、相近或相似研究对象且有学术特征差异性的他人科学研究的文献或报道。

3.4 类比判断的内容、规则与模型

若专家已对事物O的属性O1的等四个子属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对应于O2有研究内容C1、C2、C3、C4,对应于C1有研究方法M1、研究结果R1,学术特征如图2-a:若另有他人对事物O’的子属性O’1的子属性O’2(或更下级子属性O’3)进行了研究,对应于O’2有研究内容C’1、研究方法M’1、研究结果R’1,学术特征如图2-b。

那么,专家已有科学研究与他人具有相似性的科学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顺序进行学术特征依次类比判断的过程如图3。

3.5 专家知识需求的四步推断

专家知识需求推断分为四个步骤(见图4)。

第一步,专家科学研究学术成果集成。根据专家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和机构),从知识源汇总专家已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献,将其原有的分散状态的学术文献整合为呈现研究阶段积累的有机知识整体。

第二步,专家科学研究学术特征分析。从题名、关键词、摘要、正文中提取具有实质意义的词组或句子,按学术特征四要素,通过在认知语境下的动态推理,实现语篇之中词汇、句子多层次语义信息理解,提炼、归纳专家科学研究的学术特征。

第三步,相似知识采集。通过认知语境下对语篇环境中词汇、句子多层次语义信息的动态推理,从知识源采集与专家科学研究对象相同、相近或相似的文献或报道。

第四步,相关知识类比判断。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四要素将相似文献与专家已有科学研究进行类比,根据类比判断的内容、规则与模型建立推断算法,判断并提取具有差异性的、对专家在研或待研科学研究具有特定价值的文献或报道。

4 结语

专家知识服务是一种强调适用性与实用性的知识服务创新模式,专家知识服务及其研究的核心是专家知识需求的推断。笔者目前只能通过研究专家具体知识需求与其科学研究的内在联系的共性,对根据专家个体具体决策目标或问题推断其具体知识需求的基本方法与基础思维模型进行初步定性分析,比较粗疏,甚至存在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探索,如专家个体科学研究学术特征的智能挖掘、专家科学研究学术相似知识智能化采集与相关知识智能抽取,都需要进行相关规则、模型、算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 ] 周新跃.专家知识服务:面向专家的知识服务创新研究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5,36(8):51-56.

[ 2 ] 周新跃.Notefirst在专家知识服务中的应用实践[J].新世纪图书馆,2013,34(8):46-49.

[ 3 ] 周新跃.Notefirst与CNKI个人数字图书馆在专家知识服务中的应用与比较[J].晋图学刊,2013,29(5):27-31.

[ 4 ] 邹永利.情报检索系统文献主题表征与用户需求特征[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8,21(3):132-135.

[ 5 ] ,张甫,许惠青,等.科技文献资源需求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8):174-177,18.

[ 6 ] 张莉娅,邓勇,张姝影.基于知识网络的岗位知识需求分析及与知识型人才的匹配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35(17):28-37.

[ 7 ] 张为江.基于用户需求分析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系统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34(9):83-85.

[ 8 ] 贺梅萍,石德万,莫崇菊.基于科技创新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1,39(3):42-44,47.

[ 9 ] 晁亚男,毕强,滕广青.高校学生用户开放存取知识需求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9(1):63-70.

[10] 刘雁.高校图书馆核心用户信息需求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30(10):72-74.

[11] 邝朴生,马跃进,钱东平.创新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83-85.

周新跃 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员。湖南长沙,410128。

(收稿日期:2015-06-23 编校:刘 明)

上一篇:科技传播中大学机构知识库价值及服务功能探索* 下一篇:论未来馆配市场对高校图书馆选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