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如去看草

时间:2022-05-11 11:32:01

读书不如去看草

冶山

生于“丙午”,故本名卫东,网名“耨云堂”,书画从业,兴趣广博,知识雍杂。多年来致力于字画文物的鉴赏收藏,对金石篆刻、古籍文献用工良多,曾为社会各界人士治印过万枚,以小楷抄录《金刚经》二百余部,计有一公里之巨。

又整理出来一批书要去送人了,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老婆同学的儿子喜欢读书,据说尤其喜爱文史一类,我就建议把我的文史类书送给他,没想到这桩买卖很快就成了。更可喜的是,成交额在一百斤左右。

我经常购书是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旧书很多。那时侯,文史一类的没用的书很便宜,买来书就是为了浏览,即诸葛亮式的“观其大略”加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所以书都读得花里胡哨的,似曾相识,却忘记了大哥贵姓;而老婆买书则纯粹是为了增加学问,但她几乎一本也没读过。书买回来,神就算是请进了,还差那一丁点儿学问吗?

常言道:搬三次家,等于失一次火。我也算是失过两次火的了,可每一次的易燃品,都会是这些书。有次搬家,同学趁机从我这里借去了三麻袋书,后来也没见有偿还的意思,其实我也乐得其所。

过去人没条件读书,读书自然就是件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人人被求着去读书,读书还能算是件什么好事吗?

不买书已经好多年,不读书也已经很长时间。在我的眼里,学问这个东西,靠读书是读不过来的。而且说它有用,是拿来布施给别人的,不是为了给自己买富贵的。学问还像是技艺。比如山里放羊的孩子,拿石头打核桃,拿弹弓打苍蝇,这种出神入化,便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学问应该跟它是一样的,不分彼此。

画外求画,诗外求诗,世间法在人世间是求不来的。我于是用了许多年,常去看山里的那些个野花野草,识别和思考它们,拿来同人世间做比较。咦,原来是一样的:相生相欺,相借相援,抗争与忍耐,等待与避让,不都是为了生生不息吗?

可怕的是书读多了,不是读傻了,就是读疯了,结果是被人吃掉或者是去吃人。而秀才杀人,其忒狠也。所以我自己不学无术,也就很少有太大学问的朋友,更没有虎皮可扯来做旗。相反,不识字的强人,倒是识得几个。一来显得自己有了学问,二来他们也能够养活你啊。

假若你目前是被圈养着的,又是一类不求上进的,书,还是可以读一点儿,能消闷解愁打发时间也能移觉止痛。若不幸像我这样如野狼般地活着,一旦读了书,恶梦也便开始了。你可曾见过自命清高的读书人,他们狭隘,冷漠,伪虚,怯弱,迁怒种种,实在是与他们书里面写的背道而驰去了。缺嘛补嘛,吃嘛嘛不香。

我得了读书恐惧症,看书就疑云密布。看草则意气风发,还是看草去吧。草木不欺,岁岁荣枯,一次次的约定,如期而至,仁义礼智信,我们圣人那里没有的,每一棵小草都具备,种子发芽了,千变万化,开花结果了,精巧别致。这其中的完美,让任何书中的描写都逊色,这里面的天理比任何教化都贴切。

“草菅人命”的菅,就是禾本科的黄背草,“黎民百姓”的藜,就是藜科的灰灰菜,“人生如转篷”的蓬,就是菊科的蓬蒿,看得精彩,想得开心,似乎就有些得道了,为什么啊?传统文化,本来就是靠农耕经济所支撑着的文化体系,而你不去从那些草字头、木字旁里面找门径,又怎么能够登堂入室。

见到“把栏杆拍遍,读书误我四十年”,看来似乎是明白一点了;“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感觉还是有点贪婪。快去取些婀娜多姿的鲜嫩柳枝来,拧成绳,打。

上一篇:大美在济南 下一篇:何必胜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