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作中的精神体验

时间:2022-05-11 10:29:34

浅谈创作中的精神体验

摘 要:本文论证了绘画的描述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转换,还反映某种内在联系。通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在生命中不同阶段对创作的理解和创作的精神体验的过程与视觉图像的认知的描述,来表达创作中的精神体验的意义。

关键词:创作;阶段;精神;体验

一、生活不同阶段对创作的理解

在生活的不同时期,画家创作有着各个阶段对创作的感悟,随着时间的积累对创作影响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因此珍惜的每个阶段体验,寻找每个阶段各自的创作特点,对于我们来说是必要的,虽然这种表现尚不够完善,但生活阶段是生命精神的真实再现,且在以后的日子再也无法复制的。因此艺术创作的不可复制性,使个体生命精神活动,在不同时期更显现出不同表现形式。

在人生不同阶段,画家对创作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不同的,初学绘画者,对生活体验相对比较少,对所谓的创作理解只是只得其表,绘画的风格更是具有形式美的既视感,更没有将主观体验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因此,画家中期在追求视觉的美感利用美学原理设计出画面的构图形式,且在作品中展现个人的才华和情感的表现,来展现创作的独特意义,到了后期在表达其作品原创性表现的方式与个体生命精神境界结合的同时,来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画家在绘画风格上的改变,都是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对创作理解的升华,也就是说人生观决定艺术观正是在不同的阶段,使艺术家创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因此我们要重视生命律动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为以后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精神体验与视觉图像认知的过程

当生活经历出现刺激性因素时候,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的角度就变得更加敏感。这种感觉会影响人的视觉判断能力的同时,放弃固有的审美理念,x择另类创作题材内容。在画家进行精神大脑的神经中枢系统是先天基因以及后天环境和生命经验影响的结果,由于生存环境、生活体验和经验的改变着神经活动的分配,进而改变对各种事物情景的兴奋点和关注点,以及对图像的认知、鉴别和判断能力。在科学家看来,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取决于个人的经验和体验,这种个人经验和体验,改变着我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并从中选择出自己感兴趣去关注。使得艺术家对某些图像形式和语言符号开始产生了兴趣,并从中发现某种有意义的表现类容,而对另外一些形态类容的关注热情便开始逐步减弱。艺术家就是靠这种对事物的兴趣和敏感性,从而产生对图像的理解和处理的差别,创造出不同以往的表达形式。从这一点上来看,艺术家创作方法的变化,也可以是由于人的内在生理结构的变化,导致艺术表现观念和手法上的变化。

很多艺术家随着人生体验和经验的改变,对艺术的认识在本质上发生了转变,甚至创造出某些常人常常无法理解的表现效果。如梵高那种跳动奔放的笔触和炫目明丽的色彩,其实是他内在生理结构变化在语言形式上的生动再现,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表达方法。波洛克的绘画也是这样的,他很多的创作行为是借助酒精的作用,酒精对大脑造成的影响,使得艺术家在图像的视觉认知上已经不同于常人。其实,很多艺术家在创作性表达上之所以形成如此独特的面貌,就是由于各人的生命体验发生了变化,导致大脑“地质结构”的变化,使他们在艺术传达中出现了许多“奇怪”和“另类”的表达。科学家的这一发现,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为何艺术家在一生的艺术实践中,在某一时刻会创找出如此艺术面貌的一个科学上的解释。其实,每一个人只要细细体会一下自己的生命历程,就能够理解到这一点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无常、生命中出现的太多令人预想不到的事物现象,这一切无不改变着我们对艺术的认识。”

三、创作中精神体验过程的意义

“画乃心境”是绘画功能深切体会。这就是需要从“镜”中影像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绘画的原始素材与“心境”所反映的艺术形象直接的相互联系。 艺术创作其实也是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在艺术的创作的领域里,个体生命的投入非常深,因此,艺术创作常常被形容为一种类似婴儿成长的过程。精神是唯一体现人类的意识活动反映,而客观自然本身是没有精神的。作为一个艺术家“触景生情”,他将云用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识,绘画成为艺术家抒感表达自我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情感的精神体验更为以后的创作的奠定了良好的情感体现。

参考文献 :

[1]啸声《西方艺术纵横谈》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出版151页.

[2]钟跃英 《原创性艺术》上海书画出版2009年7月第一版.

[3]郭茂来 秦宇《屠夫毕加索》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蒋勋 《艺术概论》三联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作者简介:姜昆(1993-9-25),男,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 。

上一篇:基层图书馆如何开展读者活动 下一篇:PETS听力教学之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