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歌唱的呼吸

时间:2022-05-11 07:01:52

摘要:“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声之本”,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也是音乐旋律的物质寄托,如果说美妙的旋律是一串珍珠项链,那么气息就是连接那晶莹透亮珍珠的银线。在歌唱中要做到有控制的从容呼吸,是学好声乐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通过认真系统地练习,在不断感知和应用中提高气息掌控能力,才能逐渐使气巧、声优。

关键词:呼吸;歌唱中呼吸的训练;应用

洪亮、结实的嗓音,是健康和自信的标志。而歌唱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除了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外,还希望所表现的歌曲更加优美动听,明暗有致,在旋律的高低起伏中,顿挫自如,从容自然。如宋朝张炎《词源》中所说“忙中取气急不乱,停声带拍慢不断,好处大取气流连,拗则入气少转换”。可见唱好歌的关键是呼吸。

一、呼吸

1.吸气

平时我们在呼吸时,完全是下意识的,吸入和呼出的时间大体相等。而歌唱的呼吸,大多以急吸缓呼为主(缓吸急呼很少)。也就是说吸入时间短而呼出时间长,是有控制的呼吸。在我的学生中,有些为了使气足、气深,总是试图将气吸得越多越好,但在呼气时有明显的耸肩提胸动作,且吸得过猛,吸气有声,使身体硬帮帮的并有憋气感。用此吸气方法歌唱,气息不畅通,声音紧喉头硬,容易出现闷而挤的喉音,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声音质量差。在三十多年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吸气应是越巧越好,要深而松,深是指要向下吸气,要使小腹有紧张感;松是指打开喉咙、口鼻在打哈欠状态下,自然而短促的将气吸好,并在瞬间关闭好声门。

要细心体会打哈欠的过程,如目前普遍采用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打哈欠吸气时横膈膜下降,使胸底部向下延伸,使胸腔、两肋、横膈膜与腹肌张开,这时的气息深、量足。整个状态要自然而不紧张。也可以用“闻花”等比喻来体会缓吸气,让学生柔和、平稳、流畅自如的体会吸入气的量。这种吸气过程自然而不僵硬,从容而不紧张。在具体的发声练习和歌唱时,还要在音乐的合理进行中去吸气,一定要把吸气融入在音乐之中,是兴奋而符合音乐情绪的吸入。

无疑,吸气在歌唱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呼气

发声, 歌唱必须用好气。“小气柱、大共鸣”“气走一条线”,说的是在歌唱时,气息必须集中统一处于积极的保持状态,集中均匀的呼出,并使小腹有控制的“回托”,使腰部有支点的感觉,使气息能平稳、持久的在呼出时不跑气、不漏气,使歌唱时的声音连贯而有弹性。

在歌唱用气时,一定要有吸入气与呼出气相对抗的感觉。这就是声乐界常说的“呼吸支点”,这种感觉可使发出的声音有支持,有音量,抑扬顿挫,运用自如。有位声乐老前辈这样形容呼吸支点:“吸入气和呼出气,就像甲乙两方打交手仗一样,要有且战且退,相互抵制的感觉,其对抗点就是呼吸支点”“又像挑一副重担,挑起时需屏足一口气,站起来后保持住这口气,这口气使胸腹扩大了,才有了气顶重物的感觉。这股气最集中的点就是呼吸支点。”

呼出是在吸入的基础上完成的,两者要协调统一。一定要做到吸入后声带闭合,呼出时挡气有度。这种过程,还要结合咬字吐字、音高共鸣的腔体变化,从容自然、留有余地的反映到歌曲中每一次句与句的自如换气中。

二、歌唱中呼吸的训练

1.不结合发声的呼吸练习

呼吸分缓吸缓呼与急吸缓呼两种:缓吸要求就像“闻花”的鲜味一样,主要用鼻吸气,要平稳、自然,开始不要太多,逐步加大吸入量,使气息深入而灵活。急吸气是歌唱中最最常用的方法,戏剧中称此为“偷气”,它要求在短时间内,用口、鼻将气息迅速吸入肺叶下部, 这种吸气,又类似生活中的“抽泣”换气,但要防止耸肩和气息过浅的现象。缓呼就是歌唱状态,要尽量做到“始终保持吸气状态”,使气息均匀、集中、柔和、持久地呼出。

在吸好气发长短不同的“嘶”音时,可体会到气息的控制在腰部,这时是舌尖与牙齿阻气;然后,试着“用一口气,慢慢吹干净桌面上的灰尘”,发“弗”音,气息控制仍在腰部,这时阻气在双唇;接着可练习刷牙漱口时所发的“气泡声”“啊”音,除了腰部对气息的控制外,这时的阻气则在喉以下,是比较接近歌唱的阻气位置。以上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其仔细体会,并编写与个体相适应的节奏、时值音型来练习。老师随时强调气息吸入要深而足,呼出气流要凝聚、连贯,从容。

2.发声练习

声带位于喉头内部,是左右并行的的两条韧带,声带内沿中间叫做“声门”,肺部吸气至肺叶下部 后,为了更好的出声,就要关闭声带,使气息从声门“吹洞”振动而发出声音来。由于歌唱状态要发出高、低、长、短、强、弱、刚、柔不同的声音来,声带就须具备能适应各种声音要求的气息应变能力。

发声练习曲,大都采用韵母练习和带词练习。无论是口形还是韵辙;无论是强调美声技巧还是民族的咬字吐字;无论是口腔共鸣还是胸腔,头腔共鸣等,都必须在良好的呼吸控制下进行。

呼气(发声或歌唱)时,不要大呼气,不要跑气和漏气,以免造成上气不接下气,使音乐的连贯性受到影响,使声音缺乏必要的弹性和力度。我们常听到有些人唱歌时声音松、空、散、垮,缺乏光彩,不能保证长乐句的歌唱,这是因为把气浪费掉了。

吸气过量也不行,这样容易使胸、腰紧张,使歌唱时呼出不匀,易使声带挡气与气息支点把捏不当,都可能导致歌唱时声音的挤、卡、白、硬等现象的发生,使歌唱者心态受挫,甚至出现畏难、退缩,从而使学习处于停滞状态。

在发声的问题上,由于呼吸受膈肌的完美控制,舌头和嘴唇处于处于相对自由的放松状态。一定要注意在出声时,防止舌头后缩、舌根上抬,嘴唇过分用力而造成呼出僵硬,喉部挤压等现象,使“气柱”难以集中,腰部支持受到影响,并因此使声音发闷,影响到整个音质音色。

在发声练习时,一定要清楚: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呼吸压力。无论是连音练习还是跳音练习,是高声区,还是中声区、低声区,都要体会到腰部力量(呼吸压力)对气息的控制。只有在不断掌握好气息的基础上出声歌唱,才能逐步做到“高音响而不噪,低音弱而不虚”。

三、呼吸在歌唱中的应用

发声练习均比较短小,大多只有一个乐句,且有一定的针对性,是唱好歌的基础。如果要唱好一首完整的歌曲,使发声练习中的呼吸状态能从容自如的应用到歌曲的表现中,除反复体会声带闭合与出声歌唱的气息状态外,还必须有的放矢的选择好能够轻松驾驭的曲目,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歌唱质量。

1.首先要选好歌曲

所选歌曲必须适应自己的音域,适应自己的气息状态。比如对于初学声乐或呼吸基础不稳定的演唱者,歌曲不可太难,音域不要太宽,乐句长短适度,这样易使呼吸的运用平稳自然,通畅统一。对于基础好,综合能力强的演唱者,他们已具备相对正确的呼吸方法,一定要在提高声音难度和歌唱技巧的过程中,在高低音灵活转换的过程中,尽量运用好气息对声音的动力作用,使气息通顺自然,声音圆润优美。

2.协调气息与整个歌唱机能的联系

气息质量的优劣,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还与整个发声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鼻、口、咽、喉、气管、肺、膈肌等等;与歌唱的技能有关,如姿势、咬字,吐字、共鸣,甚至情绪等等。它是协调各种因素,保持歌唱最佳状态的基础。要学好声乐,不仅要了解相应的生理知识,使之更好的在气息的协调配合中,联合运动起来外,还应结合好歌唱的技术要求,平衡有致地将歌曲的内容更好的表现出来。

3.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唱好歌不仅是为了自娱自乐,还应该顺应社会,在社会活动中去锻炼,在演唱、演出活动中去提高,不同环境,不同舞台,不同心情,不同阶段,都可能使歌唱时的气息状态受到影响。只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善于总结,反复揣摩,才能学有所进,学有所成。

总之,“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呼吸练习需要长期坚持,只要我们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始终合理的注重呼吸质量的提高,定会使自己的歌声更美妙,更感人。

参考文献:

[1]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

上一篇:“五官”在弹钢琴时的作用 下一篇:试析歌剧中的咏叹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