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歌剧中的咏叹调

时间:2022-08-15 05:20:37

摘要:学习声乐的人会接触到很多歌剧中的咏叹调,但通常我们对整个歌剧并不是很了解,这对咏叹调的演唱是相当有难度的。如果我们在唱这些咏叹调的同时,能运用专业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那么,将对我们更好地演绎作品,表现人物性格及特征,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关键词:歌剧;咏叹调;《苍原》;《情歌》

咏叹调是歌剧中富有抒情和戏剧性的独唱曲,它能集中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旋律富有抒情性,歌词强调情感的真挚表达,结构形式精炼,注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结合。

对一首咏叹调逻辑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在演唱咏叹调时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下面我将以歌剧《苍原》中《情歌》的咏叹调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 剧情分析

分析一首咏叹调首先要从分析剧情开始。《苍原》这部歌剧述说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清乾隆年间,寄居在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的中国土尔扈特蒙古族部落,为了民族生存和对自由的追求,在首领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毅然举族东归,行程万余里,历时七个月,付出重大牺牲,终于回到中国故乡天山,这一民族大迁徙曾被一位英国史学家称为震撼世界的壮举。回归的历程是艰险的,沙皇军队的围追堵截,部族内的奸细艾培雷在中间阻挠破坏,舍愣、娜仁高娃与渥巴锡曾有过利益上的恩怨,种种个人间的矛盾冲突与民族大义的取舍,让土尔扈特人在血与火,情感与理智间交战,英雄的生命在回归的路上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二、《情歌》三次出现的情感变化

《苍原》的唱词充满了高度的文学性,其中女主人公的主题曲《情歌》带有浓郁的蒙古族民歌风格,柔美而深情,充分体现了《苍原》的音乐所产生的巨大艺术魅力。

歌词如下:

“送哥送到太阳升,送哥送到星儿落,叫声远行的人儿呦,阿妹有话对你说:如果你是辽阔的草原,我就化作蜿蜒的小河;如果你是蜿蜒的小河,我就化作河上的清波,从你的胸膛轻轻流过……如果你是河上的清波,我就化作渴饮的马;如果你是牧马的人,我就化作悠长的牧歌,带给你唱也唱不完的欢乐!”

《情歌》在《苍原》中演唱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角娜仁高娃误以为情郎去世,带着对过去两人相恋的美好追忆及对逝去爱人深切的惋惜之情,以绵绵悲情独唱了一遍;第二次是重唱,娜仁高娃与舍愣久别重逢又陷入到新的矛盾中,无法决绝的痛苦表白,部分再现地演唱人物心理,体现为抉择的矛盾;第三次是娜仁高娃为了正义而牺牲,族人以混声合唱的形式出现,曲调之悲切充分烘托了土尔扈特人民对娜仁高娃的同情与赞美,这种由个人情感与部族情感发生矛盾时,女主人公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精神激励其部族更加坚定的爱国热情和归乡的信念。

三、从音乐素材角度分析

(一)特有的民族风味

《情歌》是具有浓郁蒙古族音乐特征的歌曲,蒙古族长调的引用使节奏自由、宽广、绵长,从而呈现出极大的张力,旋律的大跳与流动缠绵的长线条的结合,集中体现了高亢、豪迈、流畅、抒情的音乐风格。

1.《情歌》的旋律

在演唱《情歌》这首曲子时,首先就应重视分析旋律的结构、语汇和特征及所体现的形象上的含义,这样才能唱出它应有的风格和效果。

例1:

这条旋律属于优美、委婉的抒情性风格。它的主题是以三连音构成的,单从音乐上来看,演唱这一旋律时,首先要突出它的线条,唱得既要连贯,又要掌握它的生动地节奏美,而这一切都不能脱离这一旋律最本质的东西――抒情性,深刻地体现了娜仁高娃绵绵的情意。

例2:

这条旋律属于流畅、抑扬婉转的长线条的创作风格。采用了蒙古族音乐中音程跳进的方式,旋律的幅度宽、节奏规整、速度平稳,表现出一种开阔、肃穆的气质。连续不段的5小节的乐句均以长音符结尾,更加强了旋律的豪放气度和他的歌颂性。歌唱时,要根据歌词的含义体现出《情歌》的柔美和深情。

2.有律动的节奏

自由性是蒙古族音乐体现出来的特点,在《情歌》的半终止、全终止或遇到某些长音时可根据演唱者的情绪,演唱习惯等自由处理这些印的节奏、节拍。

《情歌》中有些乐句所表现出的是感怀、询问和思考的意境,例如“叫声远行的人儿呦!”这里面的“叫”字是后半拍起的,这个作为乐句起音的后半拍音,应起的非常轻柔,富有流动感,呈不稳定性,当这个起音很轻柔地流向正拍时,再把声音放出,在正拍上形成相对的稳定感。

(二)《情歌》的调式及转调

《情歌》的结构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十八小节为引子,剩下的部分则是《情歌》的主题。

《情歌》的引子是降B大调,结束音停留在降B大调的属音F上。以4/4的节拍型,很好的体现出引子所表现出的叙事性,它的叙述起到了旋律展开的目的。

在进入主题之后,旋律由降B大调转到了f小调上,随着节奏型也由4/4拍变成了3/8拍。小调的旋律婉转、活泼,与引子形成鲜明对比,《情歌》在这里很好的利用小调的作用体现出了曲子的抒情性。进入主题后,曲子又分为两个段落,这两个段落旋律基本相同,只是歌词有所不同。主题中巧妙地运用了多个“如果…就…”的假设句,从歌词中,我们也能体会出美丽深情的姑娘娜仁高娃对情人深深的眷恋之情。

(三)《情歌》中伴奏及和弦的使用

整首歌曲,旋律与伴奏相辅相成,从歌曲开始直至最后结束,成为完整的统一体,但在统一体中亦有不同枝节,即和声上的变化和过程中的起伏,高潮的抵达,戏剧性的间歇等。

歌曲前奏部分,右手以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色,演奏出主旋律;左手为分解和弦。引子部分为叙述性的歌唱,唱词进入后,伴奏音型改为琶音。

引子以下行的分解和弦结束,引入间奏以及曲子的主题。歌曲的间奏部分的伴奏音型为柱式和弦,在进入主题后,节奏变为3/8拍,左手的伴奏音型均为分解和弦,而每个段落在结尾部分都归到了2/4的拍子上。

无论是引子、间奏和各节的伴奏形式和表现要求,都根据歌词内容,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成熟的技巧,充分发挥了伴奏的作用。

四、在表演形式方面的把握

(一)声音的运用

《情歌》的引子部分,声音要求具有高亢、嘹亮、豪放的特点,以展现少数民族那种原始质朴的激情。

进入主题后,拍子由4/4转为3/8、2/4混合拍子,演唱时不要太强并富有弹性,同时又要注意保持民族风格。演唱中,咬字、吐字也要清晰,声音圆润,做到声情并茂。演唱尾声时,声音做由强渐弱处理,主人公带着回忆渐渐远去的伤感,表情应凝望远方虚视,以使人感到她仍沉浸在回忆中。

在艺术创作中,声音的表现力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应该重视声音这一艺术元素,并努力探索它的艺术表现语言规律,以此来增添作品的魅力。

(二)肢体语言要到位

歌唱中动作姿态的运用要到位,人类情感无法仅仅用声音完全表达,在演唱时,动作、手势、姿态等主要用于强化歌曲的内在情感表达,而且应作到恰如其分,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太过则虚张声势,反而有损于情感表达;不及则难以充分的表达情感内容。

比如《情歌》中,在演唱第一段落时,女主人公似乎对整个草原呼喊“叫声远行的人儿呦!”手势应该舒展,然后声音弱下来,手一并收回。而在演唱第二段落时,歌词进入情感表达的主题,“从你的胸膛轻轻流过,让你紧紧地拥抱着我”在表达这样一种甜蜜快乐的情感时,歌者的眼神里洋溢着幸福和快乐,舞台动作也应舒展自如,让人有种美的感受。

结论

歌剧《苍原》是一部采用西洋大歌剧形式而又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史诗性正剧,是中国现代歌剧创作中屈指可数的作品之一。

它采用西洋美声唱法的歌剧表演形式,在剧本创作上采取了诗话道白与宣叙调、咏叹调相结合的形式,在音乐语言上借鉴西洋歌剧作曲技法,使之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融汇;在剧本、音乐创作及表演上均力求音乐性与戏剧性完美结合,传统和最新处理手段互相融合,使歌剧既具有西洋歌剧的典型形式,又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成为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中国艺术作品。

歌剧中咏叹调的音乐魅力是探求不尽的,咏叹调对人物性格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对歌剧中咏叹调的分析能更好的理解并正确的表达作品的意境,从而,为今后走向新的艺术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也谈歌唱的呼吸 下一篇:凌乱中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