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头脑风暴法创新及其应用

时间:2022-05-11 12:36:25

结构化头脑风暴法创新及其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传统的头脑风暴法虽然被广为应用,但是其质量和效率往往容易受参与者与主持人知识与能力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应用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其强调构建结构化的问题分解,在头脑风暴实施过程中按照结构进行开放性的讨论与提议,并且通过有效的评估工具对方案进行评估后将结构化的知识加入组织的知识库,从而形成可持续的改进能力,并优化其对某一类或几类问题的结构化知识的掌握与利用,从而建立可持续的学习型组织。

关键词:结构化 头脑风暴法 学习型组织

头脑风暴法概述

(一)传统头脑风暴法及其缺陷

头脑风暴法自1939年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提出,目前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和组织在寻找创意、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激发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可以通过集中有关专家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从而更好地征集到更多的可选方案,然后通过一系列决策过程做出质量更好的群体决策。然后,在很多头脑风暴法的实践中,由于受时间、参与者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头脑风暴准备不足以及实施过程管理的缺乏,导致过度的开放性思维,导致方案的数量过多,但质量不高,可能是由于忽略了应该予以关注的层面或者角度。

美国安东尼•伍维克(AnthonyW.Uiwick,2007)在其“What Customers Want”一书中提出,“传统的头脑风暴方法无法产生突破性构想”,其缺陷具体如下:

经理人缺乏引导员工产生创意的能力和知识,得到的是数百种无用的构想;由于缺乏特定目标,参与者会将重点放在自己想要改善而不是顾客希望改善的事情方面;面对构想,经理人缺乏评估构想的有效工具,从而很难从满足顾客成果的角度来评估备选方案。

(二)头脑风暴法的发展-焦点头脑风暴法

由于头脑风暴法存在以上不足,安东尼•伍维克强调要针对顾客成果而不是传统的“顾客需求”进行创新和改进的同时,提出了焦点头脑风暴的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针对顾客成果的创新和改建,其主要特点包括:将重点放在目标上,限制无限制创新的念头,快速淘汰拙劣的构想等。

焦点头脑风暴法可以很好地帮助组织更有效地利用头脑风暴法征集方案和创意,将焦点放在有针对性的成果方面,从而得到高质量的备选方案。

但是,其对传统头脑风暴方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缺点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解决或改进,即头脑风暴法产生的方案所涵盖的范围和类别完全依赖于参与的“专家”,因此更有创意或价值的方案很有可能被忽略,有些企业引进完全的外来者,通过更加开放性的头脑风暴以减少这方面的风险,但是效果往往无法控制和衡量。

在安东尼•伍维克的书中,提到了博世公司对圆锯市场的成果导向模式的分析(见表1),在所展示的九项渴望成果中,其排列是非结构化的。由于其渴望成果来源于头脑风暴法所产生的备选方案,虽然经过科学的市场统计和分析,但是组织仍然可能会忽略某一项或某几项更为有价值的顾客渴望成果。

结构化头脑风暴法的创新应用

本文在提出焦点头脑风暴法的基础上,应用结构化的思维方法,提高头脑风暴法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其方法与不断累积形成的“结构知识库”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

应用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可以将其所需要衡量与对比的顾客渴望成果进行系统化的分类(见表2),并且可以进行持续性的跟踪与改进,且其质量受参与者的知识与能力以及组织者的驾驭能力影响最小。

结构化的头脑风暴法,强调与重视头脑风暴法之前的组织与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将重点放在需要解决或面对的问题方面,其次,在初次应用时需要建立针对其特点的结构知识库,将问题在需要关注的维度方面进行结构化的思考和构建,参与者在头脑风暴进行的过程中,按照结构化的维度进行逐一的开放性讨论,以提出结构化的有价值的建议与方案。

头脑风暴结构库的建立来源于领域或行业的通用分类,组织的积累以及不断更新的过程。在不断的应用结构化头脑风暴过程中,组织不仅得到更有价值的方案,并且减少遗漏重要衡量维度的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组织可以通过不断构建与完善针对某一类问题的结构化知识库,可以使组织成员共享有关此类问题的结构化知识,从而有助于建立可持续的学习型组织。

结构化头脑风暴法步骤与原则,如表3所示。在实践中,依托完善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化知识库的建立可以更为有效,并且可以得到更多决策与评估方法的支持予以改进。按照组织的知识与能力不同,每个组织都可以构建自己的结构化知识库,从而可以提高头脑风暴的效率与效果,并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构建可持续的学习型组织。

参考文献:

1.安东尼•伍维克著.洪懿妍译.创新从头开始-成功导向式创新方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胡斯另.头脑风暴法在创造性决策中的应用.决策探索,2005

3.杨波.头脑风暴法的网络化趋势.辽宁经济,2007

4.朱新林.头脑风暴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2009

上一篇:问题管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调研 下一篇:政府参与的不连续创新过程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