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

时间:2022-09-29 05:47:58

略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从金融衍生品风险形成和传导的机制入手,解释说明金融衍生品风险的演化过程,同时构建监管博弈模型,得出风险操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的纳什均衡,并对模型结论进行分析,最终对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 风险 博弈 监管

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对世界的影响极为巨大、广泛和深远。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统计,至2008年底全球金融衍生品场内场外交易量达到592万亿美元,规模增长异常迅猛,而市场普遍对于风险估计不足,监管缺失。金融衍生品具有显著的高杠杆性和高风险性,存在着不可驯服的天性和巨大的破坏力。

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形成与传导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风险、获取收入。但其业务操作复杂,资金隐蔽性强,本身亦有很大风险。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4年发表的《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指南》中认为,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主要有五大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

当衍生品价格出现背离实体经济,偏离其内在价值时,交易风险便不断积聚、变化。一旦打破某个临界点,参与者为防范风险,集中大量交易,导致衍生品市场风险全面释放。由于衍生品有杠杆性和联动性,使得衍生品的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全面暴露,引发参与者巨额亏损,甚至破产,进而呈现出风险全面爆发的结果。

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以及金融交易主体的非理使得金融衍生品价格随机波动,当衍生品风险爆发时,就会沿着特定的路径进行传导。传导路径一般为:金融衍生品参与机构内部的风险传导参与机构之间的风险传导金融衍生品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全球性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衍生品投资与监管的博弈分析

(一)建模与假设

投资与监管机构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行为特点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监管机构的正常效用为U;若违规行为未查处,对风险操作部门造成损失,这时监管机构需要救助,带来负效用D;对违规的投资机构的监管成本为C1,对守法的普通的投资部门的监管成本为C2,一般有C1>C2;监管机构监管的概率是p,监管成功的概率是Y,监管成功所获得的激励为N,监管是随机的,何时检查不确定;操作部门违规的概率是q,违规未被查处的可得利益是I1,违规被查处时的罚金为F,守法的可得利益为I2;则双方的支付矩阵可见表1。

(二)混合策略的情况分析

1.监管机构的期望效用及最优决策分析。监管机构的期望效用函数为:EU=pq(U-C1+YN)+p(1-q)(U-C2)+(1-p)q(U-D)+(1-p)(1-q)U

这里如果把U、D、C1、C2、Y、N、F、I1、I2看成不变的常数,那么监管机构期望效用就是变量p和q的函数,令EU/p=0,q*=C2/(YN+C2+D-C1)。是监管机构根据风险操作部门违规的概率来选择监管还是不监管的参考值。

2.风险操作部门的期望效用及最优决策分析。风险操作部门的期望效用为:EV=pq(I1-YF)+q(1-p)I1+(1-q)pI2+(1-q)(1-p)I2,令EV/q=0 ,p*=(I1-I2)/YF。是风险操作部门根据监管机构监管的概率来选择违规还是守法的参考值。

(三)混合策略的结果讨论

1.监管机构大于p*的概率监管时,风险操作部门的最优选择是守法;当以小于p*的概率监管时,其最优策略是违规;如果一旦欺诈行为被查出,监管机构提讼,法院加大处罚力度,即F增大后,使得风险操作部门违规进行风险投资和监管稽查概率降低,所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会使博弈均衡向着帕累托改善方向运动。

2.衍生品风险操作部门选择违规的概率大于q*,则监管机构的最优选择是监管;当以小于q*的概率监管时,其最优策略是不监管;现假设违规收益变大或风险操作部门规模变大,欺诈获得可能性就会变大,违规收益越大,越会增加风险操作部门的违规概率;相应违规事件增多,必然引起监管机构重视,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首先完善金融衍生品监管法规体系。应加快制订与衍生品交易相关的专门法律,以保证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框架的稳定性、持续性和一致性。其次对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等衍生品市场的主导者进行重点监管,并将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和市场约束纳入监管的范畴。强化中介机构的内部监管和自律机制,激发金融机构改善经营管理、进行风险控制。最后探索建立金融系统高风险投资业务日常监测和预警工作体系。对金融机构的投资业务的数据采集和财务报表上报制度加强监控,建立反应灵敏、渠道畅通的预警信息系统,以避免金融风险的累积。

参考文献:

1.罗伯特•麦克唐纳.衍生品市场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出版社,2004

3.谭燕芝.金融衍生品监管-基于契约经济学的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陈晗.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上一篇:股指期货交易所保证金设置模型的比较与评价 下一篇:关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