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2-05-11 08:13:52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分析

[摘 要]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现健康、平等、公正的全民保障制度,也是促进城乡医疗保险协调发展,建设健康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措施。近年来,为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信息的公开透明与及时准确,并进一步提高医疗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我国各地都加强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应用与普及力度。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对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当前城乡居民合作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网络化管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06-01

一、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主要信息内容

在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管理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能实现对多种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从而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决策实施提供帮助。目前,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涵盖了许多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参合信息、工作进展信息、贫困人口信息、资金使用信息、病人流向信息等等。

1、参合信息

主要包括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与者的家庭和个人信息,例如参与家庭的家庭及个人现住址、编码、姓名、性别、参与时间等,以提供参合人员的基本情况。

2、合作医疗工作的进展信息

这类信息主要反映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在当地的覆盖情况,包括了参与的镇、村、家庭、人口数,并分别反映以镇、村、家庭及人口为单位的覆盖率。

3、贫困人口信息

这类信息包括了城乡居民中的贫困人口、特困人口、五保户人口数以及占农业人口的比例,重点反映了合作医疗中需要重点照顾人群的基本情况。 .

4、合作医疗资金筹集信息

这类信息主要包括了个人筹资、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总额、资金到位率、各部分资金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总额的比例。

5、资金使用信息

这类信息主要包括了家庭账户支出数额,平均每人支出数;病人数、门诊补偿金额,平均每人补助水平;住院人数、住院医疗费补偿金额,平均每人补助水平;超过封顶线标准的住院人数、补偿金额,平均每人补助水平等。以及各项补助支出占总补偿费用的比例、住院补助占住院医疗费的比例、资金结余率等。

6、病人流向信息

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在乡、县、市、省级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数、补偿费用以及所占比例等。

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作用分析

通过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中,广泛开展和实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能起到以下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可以详细了解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的进展情况,确定合作医疗的实施内容和进度是否符合计划要求;

第二、可以更好的监测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运行状况,发现合作医疗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和为其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可以更好的掌握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与者的受益程度和水平,分析如何在合作医疗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让更多参与的居民能从中受益;

第四、可以优化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服务质量;

第五、有利于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使定点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可以随时接受来自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与检查;

第六,通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有效开展,也使得合作医疗的监测和评价有了更为坚实的信息数据基础,确保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的具体应用,即是通过建立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信息系统,以更好提高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管理水平,实现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与数字化。

1、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

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以科学的发展观念为指导,立足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以及城乡居民方便受益为准则,以逐步建立起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相适应,与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并具备高效性和完备性的信息系统。要求信息系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使城乡居民医疗的各级管理部门、经办结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形成信息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以及信息汇总等多项功能。

2、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

(1)资源整合

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应当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以及信息资源,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当前,由于各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组织结构、实施模式以及制度设计等各个方面仍不统一。因此,在信息系统建设之前,就应当对各项工作业务流程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调整,利用科学的业务流程以优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也以高效的信息系统来支持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2)分步实施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以日常业务应用为主要目标,并结合当地合作医疗的开展情况以及财力、人力等情况,分步骤、有重点的逐渐完善整个信息系统。同时,要选择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技术能力和良好服务水平的合作单位,共同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3)规范管理

规范化管理,是保障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持续、长期和稳定运行的基础。为此,各级管理部门应严格根据国家相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并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与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信息系统的运行可靠和数据安全。

3、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是以信息收集和日常业务管理为主,以实现各管理单位的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以及信息汇总等多项功能。

(1)参合管理功能

参合管理是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业务流程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的系统管理,包括参合登记、账户管理、证卡管理和变更管理等多项功能。参合管理能够为各管理部门以及参与城乡居民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服务,并能方便快捷地对各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2)补偿管理功能

补偿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参保人就医时的费用补偿管理,以及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费用结算管理,具体包括诊疗管理、补偿过程、结算管理等功能。补偿管理是以准确方便和快捷地完成兑付结算为主要管理目标。

(3)基金管理功能

基金管理主要包括基金收入、基金分配、基金支付、基金结余和基金结转等各项功能,它是以准确、清晰地管理基金为主要管理目标。

(4)业务监测功能

业务监测主要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各项重要数据与指标进行自动监测、分析,包括了基金筹集与到位情况、基金分配与使用情况、参合人口受益情况、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医药费用控制情况、参合人口疾病经济负担等功能的管理。业务监测是以准确、直观、快捷地提供监测分析结果为主要管理目标。

总结: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是有效减轻居民因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制度措施。通过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对医疗信息、新农村工作动态信息等各类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和反馈,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工作中各类信息数据的管理质量,为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支持,而且还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明显提高工作的效率与工作质量,值得在当前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中大力普及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浩杰,代冕.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4).

[2] 李国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3(7).

[3] 刘学周. 农村卫生信息化管理[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4] 丁宝芬. 医学信息学[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汪玲,性别:女,籍贯:安徽省宁国市,出生年月:1978年5月,单位:安徽省宁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

上一篇:浅论赖氨酸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 下一篇:铁路煤炭运输污染分析与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