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5-11 04:28:34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死记硬背作为获取成绩的主要途径,将学生作为一个纯粹知识的载体或解题机器,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只知道一味地利用牛顿定律解题,而对牛顿定律的局限性不加任何怀疑和诠释,盲目地崇拜,机械地吸收。

2.只注重自然科学重要规律的把握,而忽视从整体上和本质上认识自然科学和物理学的主要现象和规律的内在联系。如只知道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知道其辩证的统一,只知道客观存在的电、磁的规律,不知道其本质上的一致性等等。

3.只注重课本上纯学科知识的纵向挖掘和强化训练,而忽视学科的横向拓展、边缘渗透,尤其与其他学科、现代科技、人文科学及现实生活的交叉联系。如研究飞机飞行时机翼两端的电势差问题,这本来就可直接抽象成“一个导体棒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这一简单的物理问题,但一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因缺乏这一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而导致该题为得分率较低。

4.命题只注重过度的抽象,牵强附会,生编硬造,而与实际情况脱节,甚至出现故弄玄虚地搞文字游戏式的“八股”题,忽略对学生各种思维的训练,无一使学生通过训练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能力,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5.实验教学只要求学生听懂、看懂,教条地死记住,老师只管纸上谈兵指手划脚地讲,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于是形成我国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差的状况,即使考分高,却是“低能儿”,口上夸夸其谈而动真的却又手足无措。高三理科毕业生中连一台电风扇或一只日光灯都不敢拆装的是大有人在。

6.由于一年一度的高考,横看关系到千家万户,竖看关系到千秋万代,这一独木桥又要过千军万军,因而那些所谓“题集”、“题典”、“题库”、“题海”、“题霸”、“最后冲刺”、“临阵磨枪”等等巧列名目且极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种种粗制滥造的复习资料应运而生,铺天盖地,教师成了“灌题漏斗”,忙得疲惫不堪。学生成为“解题机器”苦得劳命丧财,久而久之教师成了教书匠,学生成了知识行囊。《学会生存》中有一句话说得好“教育对人具有双重力量:一是开发人的创造精神,一是窒息人的创造精神”。显然,就我们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产生的力量是言而不喻的,归宿实在令人担忧。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笔者在吸取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了多少。当前教育质量观的误区是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了这些结果是如何获得的。这样的教育质量观对教学管理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作用,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的生命与健康、忽视学生的尊严与权利、忽视学生的个性与差异的现象往往被较好的学业成绩以及较好的升学率所掩盖而得不到有效的制止。

2.促进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减少机械学习。由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仍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减少机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的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标准。

有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的性质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观念,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加强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精神,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大概可以归纳为:①学习兴趣、科学态度的养成,操作技能的学习,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及自我调控应采用以体验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②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知识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都蕴含着大量的进行探究学习的问题情景,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努力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条件;③经典理论、计算方法等比较固定的内容应以接受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

4.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经验、理性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界正在倡导混合学习,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5.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活动包括定向、执行控制和反馈三个环节。在定向环节中,好奇心、求知欲等内部动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好奇心等内部动机为执行控制和反馈提供了持久、根本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机制。

①通过教学保护和激发“人类本性中最伟大的驱动力之一”。好奇心,使学生具有要求理解、认识和探索的欲望。

②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态度基础上,展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③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协作学习中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并逐步积累对成功学习的体验,为学会学习奠定基础。

④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学生分等,而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就和存在的差距,获得成就感,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明确努力方向;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自评与他评的结合,考试、考评与评语相结合,书面与口头评价相结合;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及解题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态度、科学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

上一篇: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研究综述 下一篇:让作业成为学生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