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假定语从句语言类型学

时间:2022-05-10 05:21:47

分析假定语从句语言类型学

摘要:该文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讨论汉语的话题突出性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句法中假定语从句这一特殊句式,并解释there be存在句假定语从句的生成与汉语“有……”存在句的迁移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中介语;there be存在句假定语从句;话题;生成机制

1.引言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头或书面表达中大量出现存在句式(existential constructions)。英语存在句式的一个主要子集就是there be句型。这一英语句型与汉语中的“有……”句型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之处。根据对比分析假设(lado 1957):母语与目标语的相同点不会对目标语的习得造成阻碍,但两者的不同点将会对目标语的习得产生干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对there be句型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什么具体情况呢?

黄冰、何安平(2007)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检索及对132名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测试得出结论:英汉存在句的形式和意义匹配方面的差异对中国学生there be句型的学习产生了干扰,而英汉存在句的语义和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对there be句型的学习似乎未产生阻碍。不过他们也注意到了“*there are some soldiers walk/are walking on the road.”这种与目标语不符的句子结构。

schachter 和rutherford(1979)就注意到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出现了不同于其他一语背景的英语学习者的句子形式。如:

例1:*there is a tire hanging from the roof served as their playground.

例2:there were many new patriots in my country gathered together and established a new country.

yip (1995)对schachter、rutherford发现的出自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作文的这一特殊there be句型着重进行了研究,把这些句子统一称为存在句假定语从句(existential pseudo-relatives),并给出了更多的例句。如

例3: there are many varieties of cancers exist.

例4: there are episodes in the fiction tell the readers about the discussion.

这些句子都包含一个共同的结构:there be np vp。存在句假定语从句成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语法中的一个典型句式。看起来这些句子似乎是由于缺少了关系代词而变成了形式错误的定语从句。如例4可以看成“there are episodes in the fiction that tell the readers about the discussion.”一句缺失了关系代词“that”。

那么,存在句假定语从句是不是由于英语学习者中介语还处于ip阶段,未习得cp,或者更具体地说还未习得英语定语从句所造成的呢?我们对30位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的综合英语期末考试试卷的作文进行查阅。发现这30位学生的定语从句使用中,虽有2处主谓不一致的现象,但没有出现缺失关系代词的(关系代词在目标语语法里容许省略的句子不计算在内);然而却有3个假定语从句。这说明存在句假定语从句的产生原因并非直接与英语定语从句的习得相关。

yip(1995:175)认为中介语there be句式的假定语从句产生根源在于汉语中的轴承结构(the chinese pivotal constructions)(主要指兼语句)。chou (2004)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学习者中介语存在句假定语从句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1)相似的英汉存在句结构形式的相互作用;(2)汉语“话题突出性(topic-prominence)”使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使用there be句型来引出目标语语篇的新话题;(3)汉语话题的限定性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导致学习者使用there be句型假定语从句。rutherford(1983)认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介语语法中,there be充当会话题(也被称为话题)的引出成分,与汉语由“有”引出话题这一结构相似。于善志(2007:154)也支持从语言类型学视觉来解释there be句型假定语从句。本文旨在从“话题”和“主语”这一角度讨论汉语中的话题突出性导致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句法中假定语从句。

2.话题与主语

根据crystal的《现代语言学词典》,句子的话题(topic)是对其作出说明的那个实体(人、物等),而对这个实体的进一步说明则是评述(comment)。主语是句子或小句结构中的一大组构成分,传统上与动作的“实施者”相联系,与谓语一起描写句子语法结构。区分句子话题与评述的好处是能对句子之间的一些关系作出概括的说明,而这些关系被主语、谓语的区分所掩盖。话题、评述与主语、语都是对句子结构二分分析。杨连瑞、于善志(2005)论述说:话题、述题(本文称评述)分析根主语、谓语分析不是一回事。前者的基本概念是权衡句子中各部分的信息地位,后者主要考虑句子所表示的事件的组织信息。话题和主语可能会重合,但是不同的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有:话题不由句子的谓词决定,可以不是句子的论元;而主语跟谓词有句法上的选择关系(李金满,2006:242)。

含有话题结构的句子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如:

例5: apples(topic), he doesn’t like; bananas, he likes.

例6: 苹果(topic)他不吃。

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之间含有话题结构的句子在数量上、种类上或者说使用频率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汉语中话题突出成为了一种常规结构(canonical structure)成分;而在英语里话题是一种非常规(uncanonical)成分,英语主语突出的是其主要结构成分。因而从语言类型上来说,英语是典型的主语突出语,而汉语是典型的话题突出语。

话题在汉语中常处于句首,它常常设定一个空间、时间或者个体框架,句子的主要谓项就处在这一框架之内(chafe,1976:50)。这一特点是话题突出语法化的结果。根据这一特点,话题指定了一个说话人与听话人都知道的域,以此引出新信息,为以后的语篇建立清晰的指称点,进而组建语篇结构。因此话题必须是有限定的(definite)名词短语。所谓限定名词短语指说话人相信为听话人所知的实体(li & thompson 1981:130)。非限定名词短语作话题是不被接受的。如:

例7: a dog, i gave some food to it/one yesterday.

例8: 一只猫我昨天喂了。

但是主语突出性成分中的名词短语不适用限定性制约,既可以是限名词短语,也可以是非限定名词短语。如例9:

例9: a child has come.

但若是逐字译成汉语,就出现问题了,如例10:

例10:一个小孩来了。

例10中,话题与主语重合。因为汉语是话题突出型语言,所以“一个小孩”更多的是看成是话题。对汉语中的这一现象,根据li和thompson,可以解释为:如果一个主句中没有任何其他成分被话题化(topicalized),主语就被无形地话题化了。 表示为:

被话题化了的主语也要受这一制约因素的限制。但例9的英语句子应区别对待。在主语突出型语言中,被话题化的成分常常会用逗号加以区分,主语一般不视为被话题化。

3.中介语there be存在句假定语从句生成机制

3.1“有”与there be

话题突出型语言在不存在其他被话题化的成分时,主语被默认地话题化;自然,话题为限定性名词短语的这一限制,也就成了主语为限定性名词短语了。汉语是话题突出型语言,主语(与话题重合时)位置往往不容许由“一个”、“一些”及“几个”数量词所修饰的名词短语来填充。那么,汉语句子中,若想要用语义上不限定的名词短语作为话题,该怎么处理呢?

yip(1995)解释说:(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用存在动词“有”来引出这一非限定名词短语。如:

例11:有谣言说我们的教授要走了。

例12:有一个人坐在院子里。

根据这一点,例10可以改为“有个小孩来了”。汉语中这种用存在动词“有”来引出一个非限定名词短语作话题的处理原则,使得非限定名词短语在语法功能上不再处于主语的(与话题重合时)位置了,满足了非限定名词短语往往不直接出现在主语位置的这一要求。

英语中主语位置没有要求用限定名词短语这一明显倾向。那么上述制约因素在英语中不适用。我们可以说:a child has come.当然,英语中也常常用填补语there。如:

例13: there is a man in the yard who is asking you.

在英语中,there be句型表示“存在(existence)”或“呈示出新信息(presentation)”。虽然英语中句首可以是非限定名词短语,但从语用、语篇信息组织的角度来看,新信息往往不出现在句首的主语或话题位置。

那么像例1-4这样的句子是怎么生成的呢?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已经习得了母语汉语;也就习得了作为话题突出型语言,主语(与话题重合时)位置应该用限定性名词这一语法制约。母语发生了迁移,英语学习者将这一汉语语法应用在他们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虽然英语中的主语可以是非限定名词短语,但中国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主语不接受非限定名词短语,因此与“有”对应的英语“have”或“there be”加到了作句子主语的非限定名词的前面。如:

例14 :* have/has a child has come.

例15 :* there is a child has come.

例14这样的句子在初学者群体的英语表达中时有出现。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习得了have/has的用法后,这类句子就明显减少。但由于英语中也有存在句there be句型,与汉语“有……”句型很相似,英语学习者中介语语法中较长时间存在例15这样的假定语从句。句子表达表现为出现冗余there be,这也被称为there be 的滥用(overuse)或过度生成(over-generation)。

中介语there be存在句假定语从句的产生与there be的滥用或过度生成分不开,但是为什么中介语语法不能很快地达到目标语语法,生成像例13这样的真正的定语从句?

3.2“有”引导的兼语句与there be存在句假定语从句

yip认为there be存在句假定语从句的产生的根源在汉语结构中“有……”句型的句法迁移。

汉语中的“有……”句型带有兼语句结构,如:

例16:(村子里)有很多人上了大学。

例17:(家里)有老人生活在一起。

这些句子结构可以表示为:(np1) v1 np2 v2 (np3) (yip, 1995: 183)。np1是地点名词,可省略或者脱落(drop),v1 为存在动词“有”,np2起到轴承作用,既是v1的宾语,又是v2的主语。这一语法现象不符合论旨理论:句子中一个名词短语只能承担一个论元角色。这一现象在规范英语中不被接受。这正好说明例1-4这样的假定语从句不符合英语语法。

然而,中国英语学习者照这一句子结构来组织英语的句子。以例16为例子,“有”对应“there are”,“许多人”就担任起了“有”的宾语,用英语表达,出现了“there are many people”。“许多人”又是“上了大学”的主语,而且“上了大学”直接跟在后面,丝毫不像汉语中定语的组织结构,放到被修饰的名词前面。这就使例16对应的英语句子成了:*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village) went to college。英语中这一句子是不接受的,准确的表达应用标句词(这里指关系代词)组织成一个定语从句,即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village) who went to college。

那还有没有其他原因阻碍着中国英语学习者正确表达英语there be存在句,不出现假定语从句呢?

3.3“有……”存在句中np2之后的成分不是限制性定语

以上所讨论的英语的there be存在句中,可以表示为:there be np relative pronoun vp。np后面的成分作为限制性定语。但是汉语的“有……”存在句中np2之后的成分不可简单视为一般意义的定语。试将例16、例17分别改为:

例18:村子里有很多上了大学的人。

例19:家里有生活在一起的老人。

比较例16与例18,不难发现,例16中,“有……”存在句中np2之后的成分“上了大学”是对np2的进一步描述、补充信息;而例18中,“上了大学”更多的是对“人”进行了限定。

可见例16这样的句子,np2与之后的成分的关系更多的是体现主语、谓语关系或话题、评述关系。例18则是明显的定语从句。但英语中对例16与例18两类句子的表达是相同的,都统一表述为定语从句。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母语中是区别对待例16与例18的句意的。这种区别会迁移到英语中,表现为简单地认为只有例18才与there be存在句的定语从句对应。这种意识在中介语阶段会延续较长时间,正面输入不能帮助他们改变这一意思。每次用英语表达或翻译例16这样的存在句时,他们没能瞬即将“有……”存在句中np2之后的成分语“there be”的定语从句结构对应起来,不过瞬即能对应起来的是“有……” 与“there be”。这样就生成了类似“*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village) went to college”这样的假定语从句。

4.小结

本文讨论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时,there be存在句假定语从句产生类型语言学背景及生成机制。认为there be存在句假定语从句结构来自于汉语的话题突出性,要求话题或话题化的主语的名词为短语限定性这一特征。汉语存在句“有……”后续非限定性名词短语用作话题,被英语学习者应用到了没有限定性要求的英语主语上,出现了冗余“there be”,假定语从句出现。汉语“有”引导的类似于兼语句的结构容许句子结构内同一名词短语既作宾语又作主语,这一特征被迁移到英语学习中,使得假定语从句中介语语法形成。再由于“有……”存在句中np2之后的成分与np2的关系更接近于主谓或话题、评述关系,这与英语中there be存在句定语从句之间的对应不明显,于是,学习者常常注意不到there be存在句假定语从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去认识产生这一假定语从句的语言偏离,增强学生的原语言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通过对比学习更好地掌握英语。

参考文献:

[1]chou, min-chieh. 2004. chinese learners’overgeneration of english esistential constructions[j]. studies

in linguistics 30(2): 183-214.

[2]lado,r.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3]li,c. & s. a. thompson. 1981. 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rutherford, w. 1983. language typology and language transfer[a]. gass & selinker 1983. 358-370.

[5]scachter, j & w. rutherford. 1979. discourse function and language transfer[a]. working papers in

bilinguialism (11): 441-451.

[6]yip, v. 1995. interlanguage and learnability: from chinese to english[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b. v..

[7]戴维?克里斯特尔编.沈家煊译.2004.现代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8]黄冰、何安平.2007.中国大学生there be句型习地初探[j]. 现代外语30(1):57-64.

[9]李金满.2006.话题跟主语和题语[j]现代外语29(3):242.

[10]杨连瑞,于善志.2005.中介语假被动句式的语言类型学阐释[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55-61.

[11]于善志.2007.二语学习者句式发展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论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 下一篇:VIETNAMESE AND CHINESE LABOUR REGIMES:ON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