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品德成长的引领者

时间:2022-05-10 02:54:54

做孩子品德成长的引领者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所以,教师不仅应当是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是一个学生思想的塑造者。实践中,要结合课堂教学,立足生活,注重导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平台,用良好的师德师风把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与传授知识结合起来,培养真正智与德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立足生活;注重导行;校园环境;活动;师德师风;学生品德养成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品德与社会学科就像带领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搏浪前行的导师,教孩子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也曾告诫人们:“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相对稳定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可见小学进行品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位品德教师,我愿意成为孩子品德成长旅途中的引领者,引导他们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思考社会,感受和探讨人类文化的异彩以及共同面临的问题,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为人生奠定了基础,生活世界构成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各种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汲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耳濡目染的得到体悟,践行道德认识,确立道德信仰。因此,教师要利用品德课中生动有趣的课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品德熏陶,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开始要从认识入手——认识是形成品质的基础。对一些小学生易于理解,能够接触的现象,应该先从认识着手,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道德认识,再转化为行动。例如:在平时教学中结合一些具体课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可以通过谈话进行,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有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易于被学生接受,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

第二、立足生活,引领学生的日常行为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从做人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从自尊、自重、自强、自律、自信开始,逐步培养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的感情;从爱自己的物品开始,逐步培养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从关心爱护班级并为之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和品格。每学期开学伊始,学校要利用开学典礼、红领巾广播站、板报、手抄报、朗诵、各类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要求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并落实在日常行为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不过打闹是小学生的天性,有时为了一点点小事他们不能互相原谅,就闹起意见来,这时就应该找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寓言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例如:有一次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打了起来,我就给他们讲了“小羊过桥”的故事,帮助他们辨别是非、互相原谅、和睦相处,使他们能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第三、注重导行,用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首要一步是让学生对良好品德有所感知和认识。做到这一点,学校拥有着较为丰富的资源和优势。首先是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思想品德课和主题班队会以及其它学科里,都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要积极挖掘教材里的德育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学生最形象直观的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正为范。其次是利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良好品行。在我们学校有许多会说话的石头,上面写了许多条标语,如:好习惯成就大未来、细节决定成败、爱护环境、梅花香自苦寒来等;校园的围墙上,画着生动形象的图画,上面配着各种标语,如:珍爱生命、健康成长,遵纪守法,团结同学等。例用橱窗的形式宣传廉政教育,优秀事迹,学生作品;教学楼里,张贴着国家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温馨提示语等悬挂在楼道走廊里和楼梯间。每个周三的大课间、红领巾广播站将进行一些有主题的播音,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接受教育。这些细微之处,每时每刻都会提醒孩子们,影响孩子们,感染孩子们,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第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关系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的放矢的把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更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我利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读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引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积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精心搭建利于学生品德成长的活动平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互相衔接。通过家长会使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品德成长,更利于学生的品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五、用良好的师德师风,引领学生茁壮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人格、学识、风貌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来体现,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学生的品德成长,“身教重于言教”嘛!我们要不断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完善教学技巧和方法;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使自己更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始终站在文化的前沿,疏导文明行进的方向。

总之,作为一名从事小学品德教育的教师来说,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学生就能实现从“道德认识”向“道德实践”的转变。孩子的成长需要引领者与他同行,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操作技能 下一篇:论中国画与水彩画表现技法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