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05-10 11:39:28

谈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及对策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而学生们虽然同时开始学习英语,并且同是一个老师教,一部分学生越学越好,兴趣越来越浓;另一部分学生成绩却很不理想,他们越学越没兴趣,越学越没自信。一般而言,刚进初一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高,有兴趣,主动性强,但随着难度的加深他们兴趣也减弱,一些学生的成绩也在一步一步的落后掉队,而且比例也在增多,从而成为学困生,这种情况从正面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成绩和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学困生 原因 对策

学困生的存在既影响了初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又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转化学困生理所应当成为一个教师的职责。虽然同为学困生,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除了要着眼于优秀学生群体的学习状况和质量,也要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学困生,更要注意困生的转化工作。

1 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1.1 教材方面。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很多地区小学未开设英语课或未完成英语的小学阶段教学任务,这样,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这给初中的英语老师,尤其是初一英语老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初中英语课堂有时要向学生呈现四五十个生词,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要求提高了,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初一学生在短短的两个月掌握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心理需求,假如一个人在行动之前已断定自己成功地可能性很小,他就很难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对活动缺乏兴趣因而效率也就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减退,学习动机即是引起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1.2 学生方面。凭兴趣出发,缺乏信心,没有毅力,不能面对挫折:从初一开始,他们只对课堂上有趣的内容和方法感兴趣,而对发音要领的操练,单词短语的记忆和抄写,以及基本句型的模仿应用感到索然无味,于是不专心听讲,他们即使在课堂上记住了些语言知识,由于不及时的复习巩固而遗忘。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发现有那么多的单词没记住,数百条的短语没有掌握,语法知识又一片空白,于是他们就害怕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1.3 教师方面。少数英语教师缺乏英语教学理论,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口语基础较差,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缺乏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能力。一些教师教学水平欠缺,他们无视学生的差异,不顾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无论什么类型的课,一律“以讲代读”、“以讲代用”。学法片面,由于教师不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道一味做题、死啃语法。

2 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2.1 加强情感和心理交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深入到“学困生”中间去,全面了解他们,尊重其人格,宽容、理解其思维方式和特殊行为;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用深情的话语给予赞赏;用真诚的态度去帮助他们改正不足,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他们的操行。

2.2 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①借助班集体的力量,给“学困生”营造一个融洽、温暖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②控制教学难度,使“学困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课堂上多给“学困生”解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③巧妙利用激励性语言,激励“学困生”积极进取。比如在批改作业时对后进生的评语要更细一些,内容应包括表扬进步、矫正不足、改进建议、学法指导等。通过指出“学困生”在解答问题中的闪光点,让其产生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低人一等的弱势,激励他们努力向上,积极进取。

2.3 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促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①强化预习——听课——复习三个环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是一个学习周期的开端,每学一项新的内容,教师都要督促“学困生”先预习一遍,并在不懂之处做标记,为上课做好心理准备。听课是学校学习的关键环节,知识重难点的理解掌握及正确思路的形成都要在这个环节实现,所以教师要进行恰当的要求和引导,使“学困生”学会听课。复习巩固是对所学知识的反馈和检测,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帮助“学困生”提高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②建立“错题集”。要求每个“学困生”都准备一个“错题集”,把自己在练习和考试等过程中出现的不会题、错题和易遗忘题都抄上,并通过翻课本、查资料、问同学、请教老师等途径加以解决;③培养“学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言学科,听、说、读、写是语言技能的基本要求,而实际上最切实而且有效的途径是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评价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即测试。评价的内容侧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这样,学困生的英语成绩一旦不理想,他们便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学习的自信心也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会“谈考色变”。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淡化了评价结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于转化英语学困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英语学困生,教师可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突出该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困生都展现出自己闪光的一面。教育是教师奉献爱心和情感的工作。如果说,教师对优等生的教育是锦上添花的话,那么对学困生的教育则是雪中送炭。要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那就要求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掌握其特点,积累科学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有的放矢。

总之,只有教师热心地去关心每一位“学困生”,热情地去帮助每一位“学困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困生”,细致入微的发现每一位“学困生”的潜能,诚恳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困生”的闪光点,才有可能给所有“学困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遇,提供良好英语发展的空间。

上一篇:浅谈幼儿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下一篇:浅谈农村学校作文现状及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