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本色回归

时间:2022-05-10 09:58:00

保险业本色回归

次贷危机引发“退保潮”,保险业何处寻出路?

随着次贷危机恶化,9月16日前后,各国保险指数急挫。美国国际集团(AIG)最终面临出售资产的命运,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将成为历史。

AIA退保潮

AIG处险境,其附属公司友邦保险的投保人担忧保单安全性,香港和新加坡涌动了“退保潮”。据报道,9月16、17两日,在香港,友邦保险(AIA)遭遇退保2000份左右。在新加坡,许多客户一早就在友邦公司办公地点排队。尽管美国政府迅速以850亿美元接管了AIG,但客户仍然都担心友邦母公司AIG倒闭,连累友邦。

“以前友邦的人向我推销保险时,一个重要卖点就是股东AIG是百年老店。连AIG这样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都会有破产危机,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真想干脆退保算了。”友邦保险客户丁女士这样说。

从另一方面来看,9月15日,AIG股价暴跌61%,至4.76美元。16日,AIG股价继续下挫,最后收报3.75美元,跌幅达21%。17日,美国股市遭遇重击,AIG再次暴跌至2.05美元,跌幅达45.33%。AIG股价持续走低,也反映出市场对未来的看法。

AIG风暴席卷香港和新加坡,大陆客户的反应却相对平静。据友邦营销经理介绍,近日有人打电话到友邦咨询情况,但退保的并不多。

就在美国政府宣布将AIG国有化后不久,中国保监会在网站上发表声明称,AIG在中国大陆地区设立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和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分公司,分别在部分地区经营产、寿险业务。目前,两家公司经营状况稳定,业务状况正常。友邦保险负责人也表示,友邦保险目前业务运转正常并资本充裕,完全能够履行对投保人所作出的承诺与责任。

美亚保险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尚未接到任何退保申请,投保企业或个人对事件反应均比较冷静。

AIG重拾保险主业

次贷危机来了,AIG就要倒了,保单就要不保了。保户投保是为了买保障,可如今后台崩溃了,保障找谁要?能为明星一双腿提供10亿美元保障的保险公司,哗众取宠的钱是哪里来的?美国保民愤怒了,他们质问,保险公司到底是干什么的?是卖保险的还是倒腾股票基金的?

面对质疑,AIG声明将保留美国国内本土财产和责任保险及美国国外的财产保险业务,也将保留其在美国国外人寿保险运作的持续权益,并正在寻求出售其余下高质量的业务和资产的机会,以保险业务“起家”的AIG将重新“回归”保险主业。

话说回来,堪称全球保险旗舰的AIG之所以陷于今日境地,可以说是祸起金融衍生品,祸起资金运用风险防范之不足。AIG这次不是保险业务出了问题,而是衍生产品出了问题。专家指出,针对混业条件下金融机构的全球化活动以及危机向全球蔓延的特点,未来应采取更积极措施加强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从目前看,尽管金融混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企业仍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与此同时,对于中国保险商“走出去”战略而言,应该更加审慎并注重长期收益。

AIG的回归警示中国险企,警示混业经营业态。

次贷海啸震动中国保险业

美国发达的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既成就了华尔街的兴盛,也直接导致了这次危机。AIG在次贷支持类债券、信用违约互换和其它衍生品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蒙受了巨额亏损,才陷入了破产的边缘,不得不向美联储求救。据悉,迄今为止,保险业遭受的损失主要来自于投资和承保两个方面。在承保方面,次贷危机使得董事高管责任和错误遗漏保险、住房按揭保险、债券保险等业务的赔款支出显著增加,许多公司陷入困境。

虽然国内大部分保险公司比较谨慎,并未持有出事的这几家金融机构的相关债券,但仍有一些拥有海外资产的保险商不得不为错误的投资“埋单”。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保险业将面临一次行业内“洗牌”,甚至可能改变目前的产业布局。

有业内人士称,中国平安可能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最大的中国保险公司。10月6日,中国平安公告称,公司拟在2008年3季报中对富通集团股票投资进行157亿元减值准备,并终止其投资宫通投资管理公司50%股权的协议。据透露,中国平安对富通集团的投资可能对公司今年的收益冲击不小。

就在AIG宣布引入少数投资者后不久,市场传出中国人寿有购买的意向,但在纽约上市的中国人寿,其在美国的股票价格始终萎靡不振。数据显示,去年10月至今,中国人寿的股价由最高时的106.63美元/股,下跌至52.21美元/股(10月3日)。中国人寿同样被金融海啸弄得焦头烂额。

最让人担心的是,这场海啸对整个中国保险行业的影响。首先,AIA自1992年进入中国上海,目前是惟一一家获准在中国大陆经营保险业务的外资公司,已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外资寿险公司,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其所占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一些老牌的中资寿险公司。

其次,国内的合资保险公司,由于其外资方很难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在中国的业务也难避免不受冲击。这些合资险企包括太平洋安泰、首创安泰、中德安联、信诚人寿等多家公司。

上一篇:安享一生两全险PK恒爱一生两全险 下一篇:年金转换功能难成市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