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化乳腺机及加压点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5-10 08:17:52

全数字化乳腺机及加压点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是发现早期乳腺癌尤其是发现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的首选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经穿刺活检,手术及随访证实的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估全数字化钼靶摄影及加压点片对于乳腺癌的肿块和钙化的基本征象的显示优势。

1 材料与方法

本院使用GE公司全数字化乳腺钼、铑,双靶X线机,常规位置为头尾位,内外斜位投照,必要时加侧位及加压放大摄影,X线摄影前常规进行视触诊,以明确有无肿块、肿块大小、活动度、质地、及位置,本组33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30例位就诊患者,3例为乳腺常规体检者,年龄35-78岁之间,平均56岁,临床扪及肿块者27例,6例未扪及肿块,使用医生工作站高分辨率数屏显示观察图像,经中高级医生会诊,讨论后经病理证实,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19例,髓样癌7例,粘液腺癌4例,单纯癌3例。

乳腺癌的表现分析:结果27例临床扪及肿块的乳腺癌中,主要征象为肿块22例,肿块伴钙化5例,10例有毛刺,4例有皮肤改变,2例见内陷,周围组织侵犯5例,18例见腋窝淋巴结肿大,病理为浸润导管癌17例,髓样癌6例,单纯癌3例,粘液腺癌1例,6例未扪及肿块的乳腺癌中,分别为泥沙状、点、簇状钙化3例,簇状钙化伴结节1例,泥沙状钙化伴结构紊乱1例,点压下钙化伴肿块2例,病理类型为:浸润型导管癌2例,髓样癌1例,粘液腺癌3例。

2 讨论

钼、铑双靶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是影像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及对比度,对于肿块及钙化具有诊断优势,加压点片更能推挤干扰组织,显示病灶的细节,尤其是临床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对于提高诊断率和降低误诊率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检查手段,有文献报道,点压摄片的诊断准确率(86.76%)高于常规摄影(63.24%)漏诊误诊率4.41%,低于常规摄影(14.70%),加压摄影的位置可灵活掌握,可摄轴位、侧位、斜位、当临床触及硬结或者肿物,或常规摄影发现局部致密,疑似肿块时,加压摄片可暴露出被掩盖的肿物,当常规位片疑恶性钙化而不能明确时,加压点片可证实钙化的分布特征,点压摄影可根据病灶大小灵活压迫器。有3厘米,5厘米,8厘米直径,压迫器呈三分之二圆形,贴近胸壁处是直的,便于显示深部贴近胸壁病变的压迫。

乳腺癌肿块的特点:肿块多位于上象限,以不规则多见,周边有毛刺,皮肤改变,内陷,周围侵犯改变,肿瘤的密度均高于腺体,且临床触诊多大于X线测量,常是诊断乳腺癌的可靠依据,是因为临床出名估算时将癌肿周围水肿,炎性浸润及纤维化等组织包含在内,本组33例患者中,肿块表现为29例,其中经加压摄影发现隐匿肿块2例,见于致密型乳腺,肿块形态呈不规则形,分叶状、星状,蟹足状,具有恶性肿块的特征。

乳腺癌钙化的特点:乳腺癌的钙化多为泥沙状,短棒状,针尖状,簇状分布,密度较低,乳腺癌钙化密度的特点,Lafomtan等指出乳腺每平方厘米区域内15-20枚钙化可诊断乳腺癌,每平方厘米区域内3-5枚钙化可疑乳腺癌,每平方厘米区域内多于5枚可作为恶性钙化的一个诊断依据,本组病例钙化形态多为泥沙状,且密度低,加压点片显示更为明显,且密度分布大于5个/平方厘米,占18.18%,国外有研究表明,36%的乳腺癌仅表现为乳腺钙化,另有学者指出,由于恶性病变中钙化既可发生于癌巢中心,也可发生于肿瘤的,或远离癌组织,故钙化灶的寻找不应局限于肿块内部,点压摄影在肿块显示,毛刺显示方面明显由于常规摄影,两种方法在钙化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但在显示钙化数量,大小,形态,密度等具提特征方面,点压摄影明显由于常规摄影,其它征象:本组33例乳腺癌均有不同程度的其他征象,皮肤改变,乳晕增厚,内陷,血管增多,变形,腋下淋巴结肿大,有的学者指出恶性大导管相,X线显示管径大于0.5厘米且多变形,扭曲,边缘不光滑或有毛刺,容易使乳晕变形,牵引向内收缩,如果出现1-2项其他征象,就要特别注意寻找肿块或钙化,此时加压摄影不失为较好的补充方法,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2.84

[2] 徐开野.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87-92

[3] 金宗浩,党云文.软组织显示乳腺钙化灶的形态与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9.7(2):109

[4] 刘奕青,徐小虹.乳腺肿瘤的钼靶X线诊断及其摄影技术探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643

上一篇:无张力修补术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12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