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疼痛的推拿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时间:2022-05-09 11:12:50

肩背疼痛的推拿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摘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肩背疼痛的推拿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肩背疼痛患者且对其实施相应的推拿治疗措施,另外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 本次肩背疼痛推拿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1.25%且对其实施相应推拿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得以较大改善(p

【关键词】肩背疼痛 推拿治疗 效果 观察 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10-02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再加之各种压力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肩背疼痛的发生率呈现出一种有增无减的状态,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升高[1]。而临床中发现肩背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对于肩背疼痛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是针对病因及给予一般对症处理,鉴于此种情况,我们试图运用中医推拿对此类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现观察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本院选取肩背疼痛患者共计8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疼痛诊断治疗学》[2]中所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①多存在外伤或是劳损病史;②多在受凉或是受累后疼痛加重;③肩背部疼痛性质为局部酸痛与钝痛以及存在明显的压痛感;④疼痛部位肌肉僵硬以及可触及硬结或是条索带;⑤肩背部活动受限;⑥辅助检查无异常发现。另外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心、肝、脑、肺及肾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②颈椎病、肩周炎、骨折、脱位、风湿及骨质疏松症患者;③因语言障碍和智能障碍而影响交流无法沟通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另外查阅80例研究对象相关基础资料显示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2岁-65岁、平均年龄(48.81±6.54)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0.93±0.02)年。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观察与分析80例本次入选对象相关病历资料,同时参考目前临床试验设计要求以及《疼痛诊断治疗学》[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设计《80例肩背疼痛患者推拿治疗观察表》,并由专人对表中诸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程、肩背疼痛原因、辅助检查、推拿治疗措施和效果及其生活质量评定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及详细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分析其结果。

1.3推拿治疗方法

根据本次研究对象肩背部疼痛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给予患者相应推拿措施,主要包括①医生运用双手拇指及掌根部分别按、揉肩胛间区骶棘肌2-3min松解背部筋肉、每日1次。②利用拇指按揉背部督脉经和足太阳膀胱第一、二侧线3-5min,在背腰部两侧膀胱经循行线上操作5-8 min,同时按揉其穴位等、每日1次。③对条索状部位进行深压刺激、配合理筋、弹拨手法治疗2-3min。④全掌按揉背部脊柱两侧3-5min。④功能训练,例如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协助患者先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同时配合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并且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活动量,每天进行2-3次、每次30min-60min(训练原则以循序渐进为主,并以第二天关节能够耐受为度);另外逐步增加肌肉力量训练(以等长收缩为主且配合适量等张收缩和抗阻训练),15次为一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

1.4 治疗效果评估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评定: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阴、能恢复正常工作。②好转: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基本上可以从事较轻的工作、生活能自理。③无效:治疗前后其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健康状况评定[4]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共36个条目、8个维度,生理机能为20分、生理职能为4分、躯体疼痛为9分、总体健康为20分、活力为20分、社会职能为8分、情感职能为3分、精神健康为25分。

1.5统计学处理方法

此次所得全部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80例肩背疼痛患者推拿治疗效果见表1所示。

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x2=23.11、p=0.032

表1 80例肩背疼痛患者推拿治疗效果(n,%)

2.2 80例肩背疼痛患者推拿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对比见表2所示。

通过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p

表2 80例肩背疼痛患者推拿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对比(分)

3 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各种工作压力增大,肩背疼痛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症状之一,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属于骨骼肌肉疾病、常反复发作,多累及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上肌等部位,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外伤或是长期劳损、受凉等情况下,造成肌肉、筋膜、韧带、骨膜或是肌腱等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对肌肉产生刺激而使之出现收缩等而发为该病;此类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肩背部位的酸痛、严重者可触及大小、数量不等的结节或是条索状物、有压痛感。而对于该病的临床治疗目前尚无特效处理措施,只能单纯的对症处理,因此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祖国医学对该病早有记载,并将其归为“痹症”、“筋伤”范畴,例如《素问・痹论》中所述:“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因此肩背疼痛的病因病机多为患者感受风寒湿邪或是劳累而又复感寒邪,导致肌筋中经脉气血受阻;加之邪毒感染、入侵经脉而引起血凝气滞,从而发为本病,因此对于该病的中医治疗应以舒筋活络、畅通气血为主。

鉴于肩背疼痛病因病机,我们对此类患者实施了推拿治疗,从表1及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本次推拿治疗有效且能极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p

总而言之,推拿治疗肩背疼痛具有损伤小、操作安全及疗效显著等优势,因此我们认为该措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魏睦新,陈理.中医推拿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5:58.

[2]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63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4]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成人急性会厌炎30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68例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的介入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