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范文6篇

时间:2023-02-26 05:23:12 版权声明

疼痛管理

疼痛管理范文第一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70-01

疼痛是指机体受到损伤时发生的不愉受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往往伴随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骨科围手术期疼痛十分常见,患者不仅痛苦,而且常因四肢活动不足,引起关节肌肉功能失用、组织慢性水肿、软组织萎缩、局部骨质疏松、关节僵硬,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丧失的永久性损害。因此,加强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对患者术后患肢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3月――2013年9月收治骨科入选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选标准为:单纯骨折,无颅脑及内脏损伤,无严重药物过敏史,无消化道溃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由责任护士进行常规疼痛教育,主管医生按常规分阶梯在长期医嘱上使用镇痛药如盐酸布桂嗪、盐酸哌替啶。

1.2.2 观察组 建设骨科“无痛病房”,采取个体化疼痛管理,患者入院后或手术后,护士及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将疼痛评估作为生命体征,进行每日常规测量并记录,根据疼痛评估结果,按制定的标准线向医生汇报;对于接受了镇痛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动态追踪效果并记录,分别评估患者静息状态时、深呼吸时、咳嗽时、下地行走时、功能锻炼时的疼痛,并评估疼痛对患者睡眠的影响程度。

1.3 疼痛评分标准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即VAS,是在纸上画一条10cm的直线,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中间部分则表示由“无痛”到“剧痛”之间逐渐递增的不同程度的疼痛,由患者标注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点;②数字评分法即NRS,是采用0-10之间的数字表示疼痛强度的方法,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让患者选择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数字;③口述分级评分法即VRS,由一系列描述疼痛的形容词组成,最轻度的疼痛被评为0分,以后每级增加1分;④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即FRS,它用6种不同的面部表情,从微笑到哭泣表达疼痛程度;⑤“长海痛尺”评估法,它是将NRS和VRS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疼痛评估方法。

1.4 评价标准 疼痛控制满意度,疼痛评分比较,睡眠时间比较。

2 结 果

“无痛病房”的建设更能使患者安全、平稳、顺利、舒适地接收相关治疗和积极配合功能锻炼。

3 疼痛管理

3.1 重视健康教育,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3.2 选择合理评估,选择有效、可行的疼痛评价量表。

3.3 尽早治疗疼痛,提倡超前镇痛。

3.4 提倡多模式镇痛,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

3.5 注意个体化镇痛,以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镇痛效果。

4 讨 论

疼痛管理范文第二篇

所谓的麻醉,是经过仔细又谨慎的规划,我们可以把动物弄得不省人事,让它们在无痛、无知觉的状态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然后再毫发无伤的让它醒过来。对于人类来说,麻醉通常用在外科手术,但对于动物病患,因为它们通常没法子配合医生的要求,麻醉使用的状况更多。举凡洗牙、照X光,甚至外伤上药,都有可能需要麻醉帮忙,所以麻醉对于兽医来讲,是非常普遍的技术。大多数的人医并不熟悉麻醉的过程。

虽然几乎每位兽医师都有自己惯用的麻醉方法,但是因为药物的进步,动物麻醉的技巧近年来已经有长足的进步。兽医师很容易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吸收最新的知识,或是因为人力、设备的不足,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增加了麻醉操作的不确定性与危险性。

麻醉到底有多安全?或者说,麻醉到底有多危险呢?麻醉的第一个阶段是麻醉前的检查。比如说,有大型肿瘤的狗狗在以体重换算药量时,要扣除肿瘤的重量;幼犬的麻醉容易造成低血糖;气管塌陷的病患拔管要特别小心;肿瘤的病患要先检查有没有器官的转移;甚至要知道动物有没有按规定禁食,或有没有对药物过敏的纪录...等等,我们对于动物身体的状况了解愈多,就愈能够设计对动物最安全的麻醉过程。

接下来是正式的麻醉过程,现在的手术,通常都一定会为动物进行气管插管,以确保病患在麻醉的过程当中,能够得到充分的氧气。另外,时间稍长的手术或操作,也会为动物放置静脉导管,除了可以方便为动物输液维持血压之外,也能够在紧急的时候,立即由静脉投与药物。现在物的选择很多很多,有肌肉注射的、有气体的、静脉的,也有局部或半身的,各有各的优缺点以及适合的时机。至于麻醉中的监视设备,除了心跳、呼吸、血氧、血压,还有心电图、二氧化碳等等,完全视医院的设备以及医师对于麻醉的专业程度而定。请记住,满房间的设备不是麻醉安全的保证,一位有充足经验、知识渊博、熟悉使用仪器,并且对病患充满爱心的麻醉医师,才是动物麻醉安全的守护者。

除了麻醉之外,近年来动物的疼痛管理也渐渐被大家所注意。以往老一辈的医师与主人常常会认为动物不像人类那么怕痛。但是愈来愈多的证据却显示,动物与人类一样,对于疼痛或恐惧都非常敏感,而且因为它们不知道医生要对们做些什么,更容易觉得紧张与恐慌。常常看到在诊台上抖得像风中落叶一般的狗狗,真是让人不忍心。所以对于兽医来说,选择好的止痛措施,往往与治疗疾病本身一样重要。当您的动物需要手术麻醉,或是因为疾病与疼痛就医的时候,务必要选择一位与您一样疼惜与关心狗狗的医生,他应该尽一切的可能,让狗狗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不成为终生害怕的经验。

疼痛管理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 新生儿疼痛;静脉穿刺置管;疼痛综合管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201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 新生儿对疼痛较成年人及年长儿敏感, 不处理会导致短期和长期的不利后果。特别是早产儿的早期疼痛应激与脑室出血和脑白质软化有关[1]。运用背景音乐、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干预对本院新生儿病房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80例新生儿静脉穿刺置管、采血等疼痛进行观察, 均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增加对新生儿的疼痛管理护理,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胎龄38~40周, 体重≥2800 g, 1 min Apgar评分>7分, 生命体征平稳, 且足月。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者;②有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者;③吸氧使用呼吸机者;④72 h内使用过镇静剂。病种包括新生儿脐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共纳入新生儿80例, 其中男43例, 女3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各为男18例, 女22例。对照组胎龄(38.7±2.80)周, 体重(3585.41±570.17)g;观察组胎龄(38.60±3.20)周, 体重(3626.62±522.15)g。两组新生儿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操作内容 所有新生儿均在安静清醒、喂奶后20~30 min, 由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置管、采血, 操作完成后由专人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1. 2. 2 干预方法 观察组新生儿在第1名护理人员行静脉穿刺置管和(或)足跟采血等常规医疗操作, 及护理前后30 min内由第2名护理人员给予舒缓的背景音乐, 整个操作过程中, 第2名护士持续给予新生儿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干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

1. 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评分。此量表用于无论足月儿和(或)早产儿, 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可信度高。评估内容包括哭闹, 面部表情, 呼吸方式, 上、下肢动作和觉醒状态表现六部分, 评分0~7分, 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新生儿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疼痛行为总评分(1.02±0.68)分低于对照组(3.57±0.47)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新生儿NIPS评分项目中哭声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持续时间(3.25±4.21)s, 对照组持续时间(12.13±9.23)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新生儿心率变化比较 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 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心率变化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2, P

2. 4 两组新生儿呼吸变化比较 两组静脉穿刺前30 s、穿刺后30 s, 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2 min新生儿呼吸变化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1, P

3 小结

新生儿疼痛可影响近期以及长远预后, 可致行为变化、生理改变、创伤应激素水平变化、痛觉敏感性改变。疼痛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改变, 还可影响新生儿长远预后, 影响神经系统重塑、疼痛系统改变、内分泌系统改变、情感、认知、行为障碍。有调查显示[2], 经历过反复性刺激痛新生儿可能存在对疼痛相关认知不适, 增加照料者照料难度, 动物模型也证实疼痛确实可带来焦虑、免疫系统损伤等长期不良反应。因此, 有必要对新生儿加强疼痛管理, 以规避疼痛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魏.新生儿监护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5.

[2] 刘芳, 赵时敏.新生儿疼痛.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2000, 27(5): 225-228.

疼痛管理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疼痛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24-02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2].由疼痛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将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所以,临床工作中如何有效的控制疼痛,减少其对疾病的不利影响,是临床工作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疼痛控制理念的转变,生物科学的发展,患者的疼痛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尤其是无痛病房的建立和推广,使更多的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减少了对疼痛的顾虑,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我科开展无痛病房项目一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2011年10月到2012年0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行择期手术并行疼痛管理干预的患者(≥15岁)224例。患者的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7.28岁,不足20岁的28例,占12.5%,超过60岁的53例,占32.66%。其中,脊柱手术35例,髋关节置换手术18例,四肢骨折手术89例(其中骨折超过2处者7例),内固定取出术(包括脊柱内固定)38例。所有患者疼痛干预按无痛病房管理规范严格执行,采取口服结合肌肉注射给药,疼痛控制医嘱规范(超前镇痛,多模式镇痛,三阶梯镇痛)其中使用第二阶梯止痛药物者14例,使用第三阶梯止痛药物者3例,其余病例均为使用第一阶梯止痛药物。

2疼痛管理流程

2.1入院疼痛知识宣教,转变患者的传统观念,进行首次疼痛评估,理解患者病情,核查患者评估方法使用的准确度。

2.2疼痛管理小组护理人员加强日常早中晚查房巡视,将疼痛评估作为一项巡视必查项目,根据具体请况增加疼痛评估频率,住院期间实行全程疼痛监测,并填写疼痛管理记录单。

2.3根据疼痛评分及时予以处理,处理后按疼痛管理要求的时间和频率进行疼痛评估。

2.4将疼痛评估作为交接班时重要内容。

2.5患者出院后将疼痛评估作为随访的一个方面,随访3月以上。

2.6疼痛小组组长及护士长巡查监督疼痛管理执行情况、收集患者反馈意见及动态改进。

3效果评价方法

3.1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入院时调查的主要项目:文化程度及既往史(使用镇静剂、镇痛药情况、是否有手术史、患者对对疼痛的态度、对待疼痛的心理准备、对疼痛治疗的了解程度、对疼痛治疗的态度、对镇痛治疗的期望。

出院时采用美国疼痛协会制定的“患者对疼痛护理满意度问卷”中对研究患者进行调查[3]。 使用此问卷中的包括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的满意度、对住院期间疼痛管理的满意度以及对疼痛缓解程度的满意度,采用 5 级里克特评分法(从完全满意到完全不满意)。 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问卷调查由未参与无痛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实施,研究对象采用匿名方式填写,当场回收问卷。

3.2疼痛评估均使用由面部疼痛表情量表、数字评价量表和主诉疼痛分级法组合成的疼痛评价量表,宣教时分别宣教,后根据使用情况及掌握能力,固定使用其中一种。记录时记录分值(0-10分):评分1-3分为轻度疼痛;评分4-7分为中度疼痛;评分8-10分为重度疼痛。

4结果

疼痛管理范文第五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骨科病房住院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18岁,有基本的认知能力,住院时间>48h,患者知情同意并愿意参加本研究。入选患者中问卷资料齐全者178例,男103例、女75例,年龄53~68(59.2±12.2)岁。疾病类型:股骨骨折16例,髌骨骨折13例,肱骨骨折19例,上肢挤压伤18例,骨盆骨折10例,骨肿瘤40例,脊柱肿瘤62例。均为手术患者,其中骨折固定术76例,肿瘤切除术102例。患者住院15~32d,平均23.5d。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术后疼痛管理策略及临床质量评估量表(SCQIPP)[1,3]进行调查,此量表主要用来评估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由专业人员对原英文问卷进行翻译、回译、信效度检验,并经过修订,使其符合中国骨科患者。该量表包括沟通(条目1~3)、行动(条目4~7)、信任(条目8~11)和环境(条目12~14)4个维度,涉及1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等级评分,每个条目赋1~5分,表示强烈不同意至强烈同意。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于患者出院时在统一指导语下由专人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221份,由于数据不完善剔除43份问卷,有效问卷178份,有效回收率为71.2%。

1.2.2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骨科患者SCQIPP评分为2.9~4.6(3.8±0.5)。骨科患者对术后疼痛管理策略各条目的评价,见表1。

3讨论

疼痛管理概念源自于西方国家,近年来在国内发展也非常迅速。Dihle等[4]研究表明,很多疼痛评估是不系统甚至不充分,这样就导致不对称的医患信息沟通,最终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疼痛处理。骨科患者由于住院时间长,骨折与肿瘤常压迫神经,因此临床骨科术后患者其疼痛感受相比其他外科患者更常见。在进行术后疼痛管理过程中,评估者和患者之间的感觉会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优质的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经验的取得,多半来自患者及时的反馈,在此过程中护士承担了医患间沟通的重要纽带,很多疼痛管理评价的信息来自于患者处。在进行一项优质的疼痛管理工作时,护士的态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疼痛评估时护士应尽可能地去了解这一过程,并且尽可能采取积极态度。术后疼痛管理的目标包括减少和消除不适感,促进术后的恢复,避免并发症,防止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SCQIPP量表通过沟通、信任、环境以及行动四方面测试进行了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的评估。

疼痛管理范文第六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疼痛管理

临床路径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规范医疗服务的单病种质量管理现代新模式,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够有效地规范医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有利于促进医护间的相互协作,实现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1。而手术后疼痛是外科患者的一种常见不适,术后疼痛不仅使患者遭受痛苦,更重要的是会对机体各系统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增加各种并发症的机率;同时疼痛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机体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我科于2010年1月-2010年12月对入临床路径的204例甲状腺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疼痛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疼痛知识教育

术前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围手术期疼痛知识教育,包括对疼痛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正确评估与表达疼痛的方式、控制疼痛的方法、使用止痛药物的适宜时机及其副作用等。

1.2 疼痛心理护理

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效果及预后,耐心解释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方法,列举或请接受术后成功恢复的患者现身说教,以解除患者对手术及疼痛的恐惧、焦虑心理,以主动的态度参与术后管理。

1.3 提供舒适护理

为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术后提供温湿度适宜,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患者麻醉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尽量集中各类治疗在非休息睡眠时间,从而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充分恢复精力和体力。

1.4 术后疼痛控制

1.4.1 疼痛原因评估术后多种因素均可引起患者疼痛感,如切口疼痛、各种引流管道及环境不良刺激、咳嗽、变换等活动等.因此,应注意分析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疼痛,以提供有效的控制疼痛方法。

1.4.2 疼痛强度评估主要采用数字评分法,用0~10之间的数字疼痛强度,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让患者自己选出一个最能代表其疼痛强度的数字,同时结合患者的表情、、活动、呼吸、咳嗽、焦虑、失眠等行为反应2进行综合评判.通常评分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分以上为重度疼痛。

1.4.3 根据疼痛分类,选用不同止痛措施。

对轻度疼痛患者(评分1~3分),护士指导其采取以下非药物疗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法;(2)松弛止痛法;(3)音乐止痛法;(4)转移止痛法:如看电视,讲故事,创造欢乐的气氛,与亲近的家属、朋友相互交谈等。

若非药物疗法无效或中度以上疼痛程度时,遵医嘱使用有效止痛剂。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术后当晚疼痛强度分值(3.51+1.33)分,采用辅助疗法188例(92.16%),采用镇痛药16例(7.84%),选用非阿片类药物10例,余6例应用弱阿片类药物.术后当晚睡眠时间(4.77+1.12)h,患者对疼痛知识掌握程度94.3%,对疼痛管理满意度为91.5%。

3. 讨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3日益受到重视。通过疼痛管理,促使护士学习疼痛管理中相关知识,提高疼痛管理能力。实施疼痛管理过程中,护士能主动关注患者的感受,客观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不同疼痛程度选用不同治疗方法,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均较前提高。术后因疼痛引发的并发症明显减少,99.8%的患者按照临床路径规定的日程出院。

参考文献

[1] 张浩.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探讨[J]外科临床路径,2010,10:835-839.

[2] 刘瑾,杨晶.加强疼痛管理 防范医疗风险[J]现代医院管理,2007,8(4):39-4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员工绩效管理范文 下一篇:口腔癌范文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